第19章 银钱有眼,替冷宫算出旧恩怨

卯时的梆子声刚过,苏檀就着残烛揉了揉发酸的眼眶。

窗纸上泛着青灰的天光,案头摊开的旧账册被夜风吹得簌簌翻页,其中一页“永和宫火灾补记“的朱批在烛火下忽明忽暗。

她昨夜翻出李九娘的名字时,指尖几乎掐进账册里——十年前永和宫那场大火,原本只记着“宫娥疏忽引燃帷帐“,可当她将火灾前后三个月的采买账与安答应初入宫的吉服用料比对时,却发现了蹊跷。

“紧急补货“四个字在账页上刺得她眼睛疼。

那批本该用于修补偏殿的云缎,实际却裁成了安答应册封时穿的翟衣。

更妙的是,补货单上的签押是李九娘,可李九娘正是安答应母家陪嫁嬷嬷的表侄女。

“这哪里是账目漏洞。“苏檀将茶盏重重一放,冷茶溅在“李九娘“三个字上,墨迹晕开成一团脏污,“分明是有人要把安氏一族的手,按在这摊浑水里。“

晨雾未散时,苏檀抱着个褪色的樟木匣子进了冷宫。

看守的老太监见是她,连查都没查就掀了门帘——这月她送了三次桂花糖,早把这处的门子喂熟了。

安答应正蹲在檐下给几株野菊浇水,青布裙角沾着泥点。

听见脚步声抬头,见是她,眼睛立刻亮起来:“小檀来了?

小桃今早熬了藕粉,还热乎着。“

赵嬷嬷从屋里探出头,见是苏檀,眉峰微蹙。

这老嬷嬷是安氏陪嫁,最是守礼,从前总嫌苏檀粗笨,如今却多了几分审视。

苏檀把匣子搁在石桌上,匣盖一开,霉味混着墨香涌出来。

她取出一叠账页,指尖点在最上面那张:“娘娘可记得李九娘?“

安答应手里的铜瓢“当啷“落地。

她后退半步,扶着廊柱的手青筋凸起,连耳坠都跟着轻晃:“你...你怎会提这个名字?“

赵嬷嬷快步走出来,枯瘦的手一把按住苏檀的腕子:“九娘是十年前投井的,你个洒扫局的宫娥,打听这些做什么?“

苏檀不躲不闪,另一只手从袖中抽出张誊抄的账单,墨迹未干的数字在晨露里泛着潮气:“嬷嬷别急。

这账上的李九娘,是替人顶缸的。“她将账单推到安答应面前,“您瞧这行,火灾前七日的补货单,本该是尚衣局的人签押,偏生落了九娘的名字。“

安答应蹲下身捡起铜瓢,水顺着瓢沿滴滴答答落在账单上。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忽然笑了:“当年我父兄被参'私用宫缎',圣上说证据就是永和宫的补货单。

原来...原来那单子根本不是给偏殿补的。“她的声音发颤,“是给我的吉服。“

“娘娘得宠时,有人怕您母家势头太盛。“苏檀抽出另一张账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银两流向,“九娘的户头每月都有笔银子进福来钱庄,可她一个洒扫宫娥,哪来的月钱?

分明是有人拿她当幌子,等东窗事发,便推她去顶罪。“

赵嬷嬷的手松开了。

她蹲下来,用袖口轻轻擦账单上的水痕,像是在擦什么极珍贵的东西:“当年九娘投井前,塞给我半块玉佩。

原是我安府的信物...“她突然哽住,“老奴竟以为是她偷的。“

安答应猛地抓住苏檀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她肉里:“你说能洗清冤屈,要怎么做?“她的眼睛亮得惊人,十年冷宫的灰败仿佛被这一句话冲散了,“只要能还我父兄清白,我...我把这命给你都行!“

苏檀垂眸看着被攥红的手腕,声音放得极软:“奴婢不求旁的,只望娘娘日后若有出头之日,能护着奴婢周全。“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青鸾裹着月白比甲冲进来,腕间银铃响得刺耳,身后跟着两个抱账册的女史。

她扫了眼石桌上的账页,尖声笑道:“好个苏檀!

尚宫局的旧账也是你能翻的?

你改了永和宫的采买记录,还敢在冷宫挑唆贵人,当这宫里没王法了?“

苏檀松开被攥痛的手,转身时袖中碎玉硌得腕骨生疼——这是裴砚昨日塞给她的,说“必要时摔碎,自有人来“。

她望着青鸾涨红的脸,忽然笑了:“青鸾姐姐急什么?

我倒要看看,你手里拿的是谁的账册。“

她伸手接过账册,翻到中间一页。

烛火下,墨迹深浅不一的“紧急补货“四个字格外刺眼——分明是新填的。

“姐姐瞧,这行字的墨色比旁的深。“苏檀将账册转向众人,“昨儿我在尚宫局查账时,这页还干干净净的。“她抬眼看向青鸾,“难不成是姐姐连夜帮我改的?“

青鸾的脸瞬间煞白。

她后退两步,撞在身后的女史身上。

那女史却没扶她,反而从怀里掏出块银牌:“青鸾姑娘,尚宫大人说请你回去对质。“

冷宫里的野菊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苏檀望着青鸾被架走的背影,碎玉在袖中硌出一道红印。

她知道,这印子不是裴砚给的,是她自己在账册堆里熬了半宿,用算盘珠子一颗一颗敲出来的。

晚风卷起几片枯叶,打在石桌上的账页上。

安答应忽然轻声道:“小檀,你可知我为何信你?“她抚过那叠账册,“这些数字,和我小时候看父亲管账时的样子,一模一样。“

苏檀低头收拾账页,嘴角微微扬起。

她知道,从今日起,这冷宫里的旧账,终是要翻篇了。

可青鸾被带走的背影还在眼前晃,尚宫局那碗浑水,怕是才刚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