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账上有鬼,替自己算前路

尚宫局的青砖地泛着冷光,苏檀捧着道明黄密令跨进门时,后颈被穿堂风刮得发凉。

青鸾的银铃在身后轻响,她转头便见那女子斜倚着朱漆廊柱,指尖转着枚鎏金护甲,嘴角勾着笑:“苏姑娘可别让尚宫大人等急了。“

尚宫大人端坐在案后,茶盏里浮着半朵残梅。“永和宫旧案。“她推过一摞积灰的账册,“十年前那场火,烧了宫苑,没烧了账本。“

苏檀垂眸,指腹蹭过账册封皮上的霉斑。

旧纸页翻得簌簌响,第一本采买单写着“云缎百匹,银一千五百两“,第二本却是“云缎八十匹,银一千八百两“,第三本更离谱——“云缎一百二十匹,银两千两“。

她指尖顿在数字上,喉间发紧:三千两差额,够洒扫局百个宫娥吃三年。

“李九娘。“她轻声念出三本账册末尾共同的签押。

尚宫大人抬眼:“当年永和宫的采买女官,早死了。“

“死了?“苏檀捏紧账册,“死在火灾前还是后?“

尚宫大人的茶盏重重磕在案上:“问那么多做什么?三日内核完。“

暮色漫进窗棂时,苏檀抱着账册溜出尚宫局。

她绕了三条偏巷,确认无人尾随,才拐进永和宫遗址。

断瓦堆里长着枯草,残墙还留着焦黑的痕迹。

她蹲下身翻找,在瓦砾下摸到半块木牌,上面“李记“二字被烟熏得模糊——正是江南布商的标记。

“姑娘。“赵嬷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惊得她手一抖。

老嬷嬷攥着她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这李九娘...是安小主母家的远方表姨。“

苏檀心头一震,木牌“啪“地掉在地上。

赵嬷嬷蹲下身捡,白发扫过她手背:“当年安小主刚得宠,这表姨仗着关系往宫里塞次布,后来东窗事发...“她声音突然哽住,“娘娘为此病了半月,再不肯提这两个字。“

夜风卷起灰烬,迷了苏檀的眼。

她摸出袖中帕子,里面裹着白天从账册里拓下的李九娘签押——与安答应陪嫁契书上的字迹全然不同。

是夜,冷宫的门帘被小桃掀开时,霉味混着龙脑香扑了满脸。

安答应倚在塌上,鬓边的茉莉都蔫了,见她进来,指尖无意识地掐进掌心:“你拿给我的,是永和宫的账?“

苏檀将拓好的签押递过去:“李九娘的字,和娘娘母家契书不一样。“她又摸出另一张纸,“真正的采买记录在这——布匹数量、银钱流水,和司库的出库单对得上。“

安答应的眼泪“啪嗒“砸在纸上:“当年他们说我为了吃回扣,逼死了李九娘...“她突然抓住苏檀的手,“你可知那笔钱,最后进了谁的腰包?“

苏檀望着她发红的眼眶,轻声道:“我查过,所有差额的银子,都汇去了城外的'福来钱庄'。“她顿了顿,“福来的东家,是镇北将军府的账房。“

安答应的手猛地松开。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地撞在人心上。

第二日卯时三刻,尚宫局的议事厅挤得满满当当。

青鸾站在最前面,腕间银铃随着她抱臂的动作轻响:“苏姑娘查得如何了?“

苏檀将三本账册摊开,指尖点过三份采买单:“云缎的市价是每匹十五两,一百二十匹该是一千八百两。“她抬头扫过众人,“第一本少算二十匹,第二本多要三百两,第三本...干脆凭空造了四十匹布。“

“可这能说明什么?“青鸾冷笑。

“说明有人故意留三本错账,把水搅浑。“苏檀抽出那张真正的采买记录,“真正的采买是一百匹,一千五百两。

差额的三千两,都进了福来钱庄——“她顿了顿,“而福来的大掌柜,是青鸾姑娘兄长的顶头上司。“

厅里霎时静得能听见针掉地。

青鸾的脸“刷“地白了,银铃“哗啦“一声撞在桌角。

她后退半步,撞翻了身后的茶案,瓷片溅得满地都是。

“你...你血口喷人!“她声音发颤。

苏檀弯腰捡起一片瓷片,对着光:“昨日我去福来查账,大掌柜的账本上,每笔银子的去处都写着'镇北将军府'。“她抬眼直视青鸾,“你若还想活命,最好劝你兄长的上司,趁早把银子吐出来。“

尚宫大人猛地拍案:“传我的令,即刻查封福来钱庄!“

散场时,青鸾攥着帕子从她身边擦过,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

苏檀望着她的背影,袖中碎玉硌得腕骨生疼——裴砚说的“坑“,原来在这里。

晚膳时分,小桃偷偷塞给她一个油纸包。

打开时,半块蜜枣掉出来,底下压着张字条,墨迹未干:“账上有鬼,你看见了吗?“

苏檀捏着字条,望着窗外渐起的暮色。

风卷着残叶打在窗纸上,恍惚间,她想起裴砚说过的另一句话:“这宫里的每笔账,都是局。“

原来,从她捡到藏宝图的那天起,这位狐系皇子,早就在账本里,埋下了自己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