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坦尼亚与斯瓦吉亚之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终于在去年初夏划下了句点。
那片自古以来被称为乌尔克之脊的山脉,如同神明遗弃的脊骨,将维德拉林大陆硬生生一分为二,吞噬了数千人的命与血。
拉多格麾下的各氏族军团于冬季前最后一次攻占了斯瓦吉亚的西北半岛。
那场战斗中,斯瓦吉亚的旗帜再未升起,北境人的最后一个战士被斩断在高地的箭雨中。
至此,乌尔克之脊以西的全部土地,尽入巴坦尼亚之手。
但和平并未如愿降临。
来自西方的雄狮已咆哮入境。
瓦兰迪亚的铁骑突破边境森林,于初春攻入了巴坦尼亚南部的低谷盆地。
卡拉多格被迫下令停止东进,将主力调往西线,迎击这支装备精良、悍勇成性的敌人。
高原部族士兵尚未脱去冬甲,便被派往西部的防线——他们的战鼓未停歇,只是改换了方向。
于是巴坦尼亚转身便投入与瓦兰迪亚的拉锯战,西线长达四百里的山林与高地再一次燃起战火。
而帝国,则趁着这一变局,悄然吞下了维德拉林之东——从乌尔克之脊延伸到灰牙河的广大区域。
那一年,山脊以西的土地,相继插上了帝国的旗帜。
北帝国在奥莫尔之战中成功夺取乌尔克之脊以西的大片土地,并以灰牙河为界设防。
帝国元老院原本计划趁着斯瓦吉亚人主力受挫,帝国军队军容正盛时继续东进,但现实远比地图复杂。
灰牙河天险、密林阻路、北境变幻莫测的天气,使得任何一次跨河行动都变成了一场血与雪的赌命之旅。
几次尝试夺取塔科尔堡与巴尔加德的突击战都在雨雪与断粮中败北。
士兵被冻死在冰原上,驮兽在泥泞中崴断蹄骨。
灰牙河两岸的战壕中,更多人死于风寒与疾病,而非敌人的利箭。
帝国军夺取修复了塔科尔堡的防线,在灰牙河以西筑起哨塔与营寨,并三次尝试对巴尔加德发起夺回战。
雷恩·卡尔维恩参与了其中两次,在漫天风雪与泥泞中率军推进到城下。
但现实远比热血残酷。
南方的后勤拖拽如同老牛拉车,来自帝国内陆与奥莫尔的补给车队往往迟到数月。
天气亦敌,雪封山路,令辎重兵几度暴毙路旁。
北境严寒吞噬了将士们的体力,连训练有素的骑兵也在冰上折损战马,士兵们将盔甲内侧缝上皮草,却仍难抵北风如刀。
第三次巴尔加德争夺战后,帝国再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
士兵开始冻伤、失踪、离心;斯瓦吉亚的民兵袭扰不断,如雪中幽灵,在夜色里烧毁粮仓与箭楼。
终于,北帝国不得不撤回主力——因为南境已传来消息:西帝国动兵,的十字旌旗已经踏过河谷,逼近厄庇克洛忒亚。
皇帝卢孔下令北撤军团,维德拉林东境的防线也随之收缩。
帝国人留下的,只是数座被加固的要塞与重镇——奥莫尔便是其中的心脏。
随着北帝国军团主力大规模南调。
昔日雷鸣般横扫北境的帝国步兵军团,如今只剩下数个守备队镇守奥莫尔与城郊据点。
他们穿着厚重的披甲,困守于雪中孤城,与敌非敌、友非友的斯瓦吉亚遗民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而裂盾桥成为了帝国人与斯瓦吉亚人对峙的前哨,双鹰与长船旌旗在风雪中各守一端,似乎随时都将再次碰撞。
西岸是帝国的双鹰旌旗,东岸是斯瓦吉亚人固守的松林与高塔。
两军巡逻者常在桥边隔河而望,彼此以寒光相迎,却谁也没有率先拔剑。
人们将这段时日称为“灰牙静默”。
如今,白熊帮的叛乱已被镇压,奥莫尔重归秩序。
可雷恩知道,风雪之后,他要面对的,已不仅是城墙外的敌人,而是秩序本身的裂缝。
他站在奥莫尔北塔顶端,披着披风,望着遥远山脊之上的雪云。
那些曾经浴血厮杀的土地,如今正被无声地吞没。
新的战局正在酝酿,新的阴谋在城墙下潜伏。
而雷恩与众人的命运,也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后,再次掀起滔天之浪。
春雪尚未融尽,城中却已传来铁锤击响的节奏。
经过数月整顿,奥莫尔正以一种沉稳而倔强的姿态,从废墟与战火中缓慢苏醒。
街巷边新砌的石墩尚未干透,市集广场上的泥泞尚未扫净,但路边的铁匠铺已重新敞开门扉,炭炉燃烧得正旺。
摊贩们用羊皮围起破布棚子,售卖咸鱼、干肉与从南方运来的胡椒粉和粗盐。
孩童在马厩后空地嬉闹,追逐着破布制成的风筝,风筝上画着模糊的双头鹰徽,却被涂上了花哨的色彩,仿佛不属于任何阵营。
街道两侧的房屋多为战后重修,墙上泥浆未干,有的仍用木板临时封住窗口,但比起几个月前的焦土与破瓦,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东一带原本是斯瓦吉亚人的聚居区,如今由萨尔曼带头主持改造,不仅修筑了新的石桥和小型排水渠,还设立了几处“民工作坊”,接纳那些无地流民从事木工、石匠、皮革缝补等工艺。
每日清晨,百余名身披旧披风、系着布带的工人便从东巷出发,走入新修的工坊,开始他们在战后求生的第一份稳定劳作。
在靠近旧主街的区段,罗瓦尔主持的训练营也已初具规模。
原本的粮仓被改建为靶场,废弃的马厩被清空整修后,成为了新兵宿舍。
每日清晨与黄昏,木盾击打声与教官的怒吼便在城中回荡。
许多本地少年也加入了训练,或为领赏,或为复仇。
雷恩曾特许设立“义勇名册”,凡年满十六的青年、通过基础测试者,皆可加入“奥莫尔民兵团”,由罗瓦尔亲自指挥。
如今,已有数支巡逻分队分布城内外,昼夜轮岗,不仅减轻了正规军压力,也逐步恢复了民众的安全感。
西市广场重开后,第一批巴坦尼亚商队带着兽皮与果酒进入了城中。
他们在赞亚的安排下,被集中安排在“月影走廊”旧市集内——这片商区原为白熊帮势力控制,如今重新被雷恩整顿,清理了所有赌坊、暗巷与非法摊贩,仅留下数十间登记在册的商铺与仓库,并设有巡逻暗哨与税吏驻点。
在这重建的秩序中,萨日娜与阿提斯常年不在城中。
他们率领主力部队巡视外围领地,镇压尚未彻底肃清的流寇与小股斯瓦吉亚残部。
每十日归营一次,带回战报与补给,留下一地整肃过的废村与缴获兵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