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职业首秀
- 破风前行:车轮上的梦想
- 紫落姑娘
- 2134字
- 2025-07-01 09:19:30
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的开幕式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破风车队穿着崭新的蓝色队服站在队伍中,周围是各大职业车队的明星车手,闪光灯此起彼伏。
“看那边,“王飞压低声音,指着不远处一群穿着红白队服的车手,“上届冠军江苏闪电队,那个高个子是去年个人总冠军李翔。“
苏曼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李翔身高接近一米九,腿部肌肉线条分明,正轻松地和队友谈笑,看起来对比赛胸有成竹。
“别紧张,“杨速注意到队员们的表情,“记住我们的策略——第一站以学习和适应为主。“
张振站在队伍边缘,墨镜遮住了眼睛,看不出情绪。自从加入车队以来,这位前国手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训练时全力以赴,但很少参与队内社交活动。
“张振,“杨速走到他身边,“关于明天的战术...“
“我知道,“张振打断他,“掩护苏曼和王飞,团队至上。“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敷衍。
杨速皱了皱眉,但没再多说什么。职业联赛第一站是平路赛,全程180公里,破风车队的目标是至少有一人进入前二十。
开幕式结束后,车队回到下榻的酒店。与业余比赛时住的廉价旅馆不同,这次他们享受到了职业车队的待遇——四星级酒店,专属营养师安排的餐食,甚至还有按摩师待命。
“这才叫生活啊!“王飞跳上柔软的大床,兴奋地说。
苏曼却没有心情享受。她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框。明天将是破风车队在职业赛场上的首秀,作为队长,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敲门声响起,杨速站在门外:“睡不着?“
“有点紧张,“苏曼承认,“职业赛场和业余比赛完全不同。“
杨速递给她一杯热牛奶:“记得我们第一次参加业余比赛吗?那时候连完赛都是问题。“
“可现在...“
“现在也一样,“杨速打断她,“只不过对手更强了。但破风的精神没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
苏曼抿了一口牛奶,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安慰:“张振...他似乎不太认同我们的团队理念。“
“给他时间,“杨速说,“职业车手有他们的习惯和骄傲。重要的是,他尊重比赛,尊重队友。“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微风拂面,是骑行的绝佳条件。起点处人头攒动,各大媒体的摄像机对准了明星车手,破风车队只得到零星关注,大部分镜头都对准了张振。
“看,是张振!“
“他真的复出了?“
“加入了一支新升班马?奇怪的选择...“
窃窃私语声不断传来,张振却置若罔闻,专注地做着热身运动。
发令枪响,比赛开始。一百多名职业车手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场面壮观。破风车队按照计划,六人保持紧密队形,处在集团中部位置。
最初五十公里波澜不惊,大集团保持稳定节奏。破风车队的表现超出预期,队员们配合默契,轮换领骑流畅自然,连经验丰富的解说员都给予了肯定。
“这支新晋升的车队看起来不像新手,“直播解说评价道,“队形保持得很好。“
然而,随着比赛深入,实力差距开始显现。当领先集团第一次加速时,破风车队险些被分裂。刘强和老周很快掉队,只剩下杨速、苏曼、王飞和张振勉强跟上。
“坚持住!“杨速大喊,“别被拉开!“
关键时刻,张振突然加速,从队伍中冲出,独自追赶领先集团。这一举动完全违背了赛前制定的团队战术。
“张振!回来!“苏曼惊呼,但张振充耳不闻,很快消失在视野中。
“怎么办?“王飞焦急地问。
杨速脸色阴沉:“按原计划,我们三个保持队形。“
张振的擅自行动打乱了全盘计划。最终,他以第七名的成绩冲过终点,而破风车队其他成员则分散在集团各处,成绩平平。
赛后总结会上,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
“我需要一个解释,“杨速直视张振,“为什么擅自改变战术?“
张振面不改色:“我看到机会就冲了。职业比赛就是这样,机会转瞬即逝。“
“但我们是团队!“苏曼忍不住插话,“赛前明明说好...“
“说好掩护你和王飞,“张振打断她,“但当时的情况,你们根本跟不上领先集团。与其全军覆没,不如争取一个靠前名次。“
“他说得有道理,“王飞小声嘀咕,被苏曼瞪了一眼后立刻闭嘴。
会议不欢而散。张振的出色表现给车队带来了不错的排名积分,但他的个人主义作风与破风一直强调的团队精神背道而驰。
那天晚上,苏曼辗转难眠。她悄悄来到酒店健身房,发现杨速正在那里研究比赛录像。
“睡不着?“杨速头也不回地问。
“嗯,“苏曼坐到旁边,“我在想张振的事。从结果看,他的决定似乎是对的...“
“短期看,是的,“杨速暂停录像,“他拿到了好名次,车队获得了积分。但长期来看,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战术,团队就会分崩离析。“
“那我们该怎么办?“
杨速沉思片刻:“职业车队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也许我们需要在团队协作和个人发挥之间找到平衡点。“
“你是在考虑改变破风的原则吗?“苏曼惊讶地问。
“不,“杨速摇头,“我是在思考如何让原则适应更高水平的竞争。职业赛场上,有时候确实需要依靠个人能力抓住机会。“
苏曼若有所思。她突然意识到,从业余到职业的转变,不仅是比赛难度的提升,更是整个思维方式的转变。破风车队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明天的团队计时赛,“杨速继续说,“我会调整战术,给张振更多自由发挥空间。但前提是他必须尊重团队的基本规则。“
“他会同意吗?“
“我们很快就会知道。“杨速关上电脑,“去休息吧,明天又是硬仗。“
苏曼点点头,但心中的疑虑并未消散。破风车队以团队精神立身,如果为了成绩妥协这一原则,他们还是破风吗?
窗外,上海的夜空繁星点点。职业联赛的第一天已经结束,但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