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张嬷嬷踏进洒扫局那日,檐角铜铃正被北风撞得叮当响。
苏檀蹲在廊下擦青石板,余光瞥见那道月白棉裙的身影。
来者约摸四十岁,鬓角梳得一丝不乱,腕间翡翠镯子随着抬步轻晃,比王婆子那身浆硬的粗布衫体面许多——果然是司衣司调来的。
“都起来。“张嬷嬷的声音像新磨的剪刀,利落裁开众人的窃窃私语。
她扫过满地水渍,眉峰微挑,“洒扫局的规矩,是要主子站在泥里说话?“
几个小宫娥手忙脚乱跪成一片。
苏檀最慢,擦手时故意让帕子滑进水里,弯腰去捡时瞥见张嬷嬷鞋尖沾了星点泥——司衣司在东六宫,来这儿得绕过长廊,看来是刚下值就赶来了。
“三日内交上月劳绩清单。“张嬷嬷掏出怀表看了眼,“记不清的去库房查账。“她目光扫过苏檀时顿了顿,“你,带路。“
苏檀的心尖跳了跳。
库房的账册她早摸熟了,王婆子三年前撕毁的那张账单,碎片还藏在她枕头下的布包里。
是夜,苏檀缩在炕头,用炭笔在毛边纸上画格子。
窗缝漏进的风卷着雪粒子,打湿了她冻得通红的指尖。
她翻开藏在砖缝里的旧本子——这三年每月领了多少月钱、劈了多少柴、扫了几进院子,都记在密密麻麻的小字里。
“上月初一扫御花园,雪厚三寸,比寻常多费两个时辰。“她对着月光比对库房账册的抄本,“账上记的是'寻常清扫',可那日领的柴薪少了半车。“
炭笔尖在“半车“上重重画了个圈。
又翻到去年中秋,王婆子说“月钱例减三成“,可她偷偷问过司膳局的小丫头,那年宫用例银涨了两成。
“这里。“她把撕毁的账单碎片拼在纸上,用米浆粘牢——那是王婆子收外院太监好处的记录,“张嬷嬷要劳绩清单,正好把虚账实账对一对。“
窗纸泛白时,苏檀终于放下笔。
对比表上红圈连成串,像一串血珠子。
她把碎账单压在最下层,用粗麻纸裹好——太精致的东西会招人疑,得像寻常宫娥的记账本才好。
晨会时,洒扫局的宫娥们挤在偏厅。
张嬷嬷坐在上首,茶盏里飘着茉莉香。
苏檀数着脚步,等前几个宫娥说完“听凭掌事安排“的套话,才捏着衣角蹭上前。
“奴婢...奴婢不懂大道理。“她声音发颤,手指绞着粗布裙,“就是每日记账,总觉得咱们的钱...好像对不上。“
张嬷嬷抬眼,目光像针。
苏檀赶紧把麻纸包递过去,指尖故意抖了抖——这是她对着水盆练了三晚的“笨拙“。
麻纸展开时,张嬷嬷的茶盏“当“地磕在案上。
她翻得很快,前两页还只是抿唇,看到第三页的红圈时,指节捏得发白。
翻到最下层的碎账单时,她突然抬头:“这是?“
“上个月收拾库房,在梁上灰堆里捡到的。“苏檀缩着脖子,“奴婢笨,以为是废纸,就收着了...“
“去查封库房。“张嬷嬷霍然起身,翡翠镯子撞在桌沿发出脆响,“把近三年的账册都搬来。“
几个小太监跑得风风火火。
苏檀退到角落,看张嬷嬷翻账册的手越来越快——当她翻到去年腊月那本时,突然抽出一张纸:“这上面批的'惠妃殿额外用炭',可惠妃殿的用度早由司设局直供,何时轮到洒扫局贴补?“
偏厅里静得能听见雪落瓦檐的声音。
有宫娥偷偷扯苏檀的袖子,她却盯着张嬷嬷鬓角晃动的珍珠簪——那簪子款式时新,不是司衣司寻常能得的。
酉时三刻,苏檀被传到张嬷嬷的耳房。
屋里烧着银丝炭,暖得人发困。
张嬷嬷倚在软榻上,手里捏着她的对比表:“你一个洒扫局的小宫娥,怎会有这般精细?“
苏檀低头绞着帕子,指甲掐进掌心——这是她最紧要的一关。“奴婢脑子笨,别的学不会,只能靠记账打发时间。“她吸了吸鼻子,“从前王掌事总骂奴婢算错账,奴婢就把每天做的活计都记下来,慢慢倒摸出点门道。“
张嬷嬷盯着她的发顶看了半响,突然笑了:“倒真像个笨丫头。“她把对比表塞进袖中,“从明日起,你跟在我身边管账。“
苏檀跪下行礼时,额头几乎碰到地面。
她闻见张嬷嬷身上的沉水香,比惠妃殿的淡些——这味道,和那日裴砚袖中的熏香,有点像。
月上柳梢头时,小太监敲开了洒扫局的门。
苏檀接过那封用油纸包着的信,火折子刚凑上去,墨迹就显了出来:“做得漂亮,继续盯紧张嬷嬷。“
她把信纸扔进炭盆,火星子噼啪舔着字迹。
窗外的雪下得更密了,模糊了竹影轩的飞檐。
苏檀摸出枕头下的新账册,在扉页写下:“张嬷嬷的珍珠簪,是西市'玉生香'的手艺,上月刚进的货。“
墨迹未干,她吹了吹,把本子压在被褥底下。
月光透过窗棂落在案头新账册上,“洒扫局“三个字被镀上银边,像藏着未拆的谜面。
炭盆里最后一点火星熄灭时,苏檀听见远处传来更漏声。
她裹紧被子,嘴角微微扬起——王婆子的局破了,张嬷嬷的局,才刚掀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