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日,陈建国坐在推土机驾驶舱里,握着操纵杆的手比第一次摸枪还抖。老槐树趴在车窗上,冲他挤眼睛:“连长同志,咱这'坦克'可比部队的带劲,油门一踩能吞十吨土!“
“去去去!“陈建国推了推歪掉的安全帽,“把反光镜擦干净点,别让我压着钢筋!“
推土机“轰隆隆“启动,铁铲犁过地面,惊飞一群麻雀。陈建国突然想起在边境线上推战壕的日子,只是当年埋的是炸药,现在填的是希望。路过工棚时,他特意鸣了声笛,惹得几个工友冲他竖大拇指。
“老陈,给咱来段《东方红》!“有人扯着嗓子喊。
陈建国踩住刹车,探出头:“等攒够了钱,给你们装个喇叭,天天播《社会主义好》!“
正闹着,工头骑着二八杠自行车冲过来,车筐里的搪瓷缸子晃得叮当响:“陈建国!你婆娘从老家寄信来了,快去办公室接电话!“
“接电话?“陈建国一愣,“啥电话?“
“香港老板办公室的长途电话!“工头抹着汗,“赶紧的,别让领导等着!“
冲进办公室时,香港老板正拿着对讲机讲英文。看见陈建国,他指了指桌上的黑色电话机:“你老婆,长途直拨,不用钱。“
“喂?“陈建国抓起听筒,手心里全是汗。听筒里传来电流声,突然跳出林春芳的声音,带着刺啦刺啦的杂音:“建国?是你不?“
“是我!“陈建国把听筒紧紧贴在耳朵上,“春芳,家里咋样?“
“家里好着呢!“林春芳的声音忽大忽小,“向阳考了数学二十分,老师说进步显著......“
“二十分?“陈建国笑出眼泪,“比我当年打靶命中率还高!“
“别贫!“林春芳突然压低声音,“俺跟你说个事——公社批了俺的针织作坊,现在有十二台缝纫机了!“
“十二台?“陈建国差点把听筒捏碎,“你哪儿来的钱买缝纫机?“
“就用你寄的退伍津贴呗!“林春芳轻描淡写,“俺还招了六个婆娘,现在接县城百货公司的订单,做童装......“
“等等!“陈建国突然想起啥,“你不是说要等我攒够钱买电动缝纫机吗?“
“傻货!“林春芳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等你攒够钱,黄花菜都凉了!俺用手摇的先干着,等你寄回电动的零件,俺让向阳他舅组装......“
正说着,听筒里突然传来“嘟——嘟——“的忙音。陈建国急得直拍桌子:“春芳?春芳!“
香港老板笑着摆摆手:“长途电话,信号不稳。“他扔来盒万宝路,“抽根烟,一会儿再打。“
“不了不了!“陈建国抹了把脸,“我得赶紧回去开推土机,不然工头该骂我磨洋工了。“
“别急啊!“老板指了指墙角的保险柜,“给你看个宝贝——“
保险柜“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沓沓港币。老板抽出一张绿色的纸币:“看见没?这是五百元港币,顶咱六百块人民币。等你学会开挖掘机,月薪能拿这个数!“
陈建国盯着纸币上的狮子头,突然想起老槐树说的“按揭盖楼“:“老板,要是我想给婆娘寄台电动缝纫机,咋整?“
“简单!“老板关上保险柜,“明天让翻译带你去中英街,那儿啥都有——不过得小心城管,他们比越南特工还精!“
下午开推土机时,陈建国总觉得油门踩得比平时轻快。老槐树坐在副驾驶上,啃着从香港老板那儿顺来的巧克力:“咋回事?听个电话跟打了鸡血似的!“
“春芳把作坊扩大了!“陈建国笑得见牙不见眼,“十二台缝纫机呢!咱村妇女都成产业工人了!“
“好事啊!“老槐树把巧克力掰成两半,“等咱攒够钱,我让俺婆娘也跟着你婆娘干,咱来个'豫鲁针织联盟'!“
傍晚收工,翻译果然在工棚门口等他:“陈师傅,老板让我带你去买缝纫机零件。“
两人骑着二八杠自行车穿过深圳老街,路灯刚亮起,街边的大排档飘出炒河粉的香味。翻译指着前方霓虹灯闪烁的街道:“看见没?那就是中英街,过了界碑就是香港,买东西便宜。“
界碑旁站着两个持枪的哨兵,陈建国攥紧了裤兜里的边防证。翻译熟门熟路地拐进一家电器行,指着货架上的电动缝纫机马达:“就这个,德国货,耐用!“
“多少钱?“陈建国盯着标价牌,“一百五十港币?换算成人民币......“
“一百二左右。“翻译掏出计算器哒哒按,“老板说记他账上,算你预支工资。“
“那咋行!“陈建国掏出帆布包里的人民币,“我自己有!“
正说着,门口突然传来喧哗声。几个穿花衬衫的小年轻跑进来,冲着老板喊:“阿叔!城管来了!“
“快跑!“翻译一把拽住陈建国,马达往他怀里一塞,“抱着东西跟我走!“
两人钻进狭窄的巷子,身后传来哨声和自行车铃声。陈建国抱着马达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突然看见墙上的涂鸦——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推着一台巨大的缝纫机,针脚连成了深圳的高楼。
“这边!“翻译拐进一家凉茶铺,掀开柜台后的暗门,“躲这儿!“
凉茶铺老板淡定地往他们头上盖了块油布,继续招呼客人:“阿sir,来碗夏枯草,清热下火!“
陈建国躲在暗处,闻着浓郁的草药味,怀里的马达还在发烫。翻译掏出根烟点燃:“咋样?比搬水泥刺激吧?“
“刺激个啥!“陈建国抹了把汗,“跟当年躲越南特工似的......“
夜里回到工棚,老槐树正在煤油灯下写信。看见陈建国怀里的马达,他惊得差点打翻墨水瓶:“乖乖!你偷了香港人的坦克零件?“
“去你的!“陈建国小心翼翼地把马达放在床上,“这是给春芳的电动缝纫机零件,明天你帮我打包寄回去。“
“中!“老槐树凑近了看,“这铁疙瘩咋装到缝纫机上?“
“向阳他舅是公社的拖拉机手,会捣鼓机械。“陈建国摸出块从香港带回来的菠萝罐头,“把这个也寄回去,给闺女尝尝鲜。“
老槐树突然指着罐头笑出眼泪:“你没看见标签上写的啥?'凤梨罐头'!咱那儿管这叫菠萝,香港人咋叫凤凰梨?“
“管他叫啥!“陈建国拍了拍马达,“只要春芳的缝纫机转起来,叫啥都是甜的。“
深夜,工棚里的鼾声渐起。陈建国摸着马达上的英文铭牌,突然想起林春芳在电话里说的话:“等你寄回零件,俺让向阳画个缝纫机的图纸,说不定能改良出更厉害的机器......“
他笑了笑,把马达塞进帆布包。窗外,推土机的灯光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像极了缝纫机的针脚——这头连着深圳的工地,那头连着老家的堂屋,缝补着一个个关于好日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