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的博士学位论文经过进一步的修改、充实,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闻讯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作为李春燕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既感动于她多年付出的艰辛努力,也感动于出版社责编及她所在单位的关照和帮助。

李春燕曾在《中国研究生》(2008年第10期)杂志上刊文《老师,我心中的灯塔》,比较详细地介绍过自己的学习历程及人生感悟。文末有这样的感慨:“也许我们感慨人生太多的变数,但在夜读中我不断地体会着,永恒的是师长们的教诲与引领,似星河灿烂皓月当空。是啊,得世上英才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回想求学期间遇到过的每位老师,我内心深处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一个来自底层的平民之女,命运多舛,能继续学习,置身三尺讲台,面对我的学生答疑解惑,夜半守灯手不释卷,品味文化体会人生,每点些微的进步都离不开师长们的殷殷教诲啊!”此文主要讲述的是她在西北大学求学期间的体验,从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坚忍和求学意志的坚定。我本人也是从苏北的一所中学走向学术领域的,甘苦备尝,所以也能设身处地理解一个奋斗者的体验,尤其是也能理解她作为一位女士,在其奋斗过程中更是有着诸多特殊的困难。所以在春燕读博期间,我特别提醒她要保持从西北大学诸位老师那里习得的优良学风,尤其要全面向西大的周燕芬教授学习,力争做个“周燕芬第二”,如果能够争取做到“双燕齐飞”那必然是一道亮丽的学术风景。因为我知道,周燕芬教授从生活到学术一直在关心和引导李春燕,给她许多温暖、许多帮助,所以我曾建议李春燕请周教授为此书作序,但周教授谦虚地婉拒了。于是只好由我来为本书如实写上几句引语。

李春燕确实很努力很辛苦。她说的“命运多舛”属于曾有的经历,经过她的艰苦努力,终于苦尽甘来。在生活与学业上都是如此,这其中肯定有不少动人的励志故事。而我只能如此介绍:她是2006级博士研究生,其专业是文艺学,研究方向是文学批评。由于我曾加盟本校文艺学学科的队伍积极申报博士学位授权,柳暗花明后也被增列为文艺学导师组的成员之一。招生时经西北大学周燕芬教授热心推荐和专业考试,李春燕便从西北大学的硕士生变成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博士生,专业也从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到了文艺学。其实,这种转移也只是微调,这两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其实有着难以分割的至密关系,于是,经过不太长时间的摸索和准备,李春燕便确定了探讨当代陕西文学批评的课题。

在陕西,历史上的辉煌是人们总爱津津乐道的,但谈及近现代乃至当代陕西,似乎就远不如言说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历史陕西”那样有底气和豪气。近期我曾参与文化部和陕西省文化厅主导的“丝路文化学术论坛”及《文化陕西宣言》的审稿和具体修改工作,在讨论时,包括贾平凹在内的大部分参与讨论的名家都觉得暂时不要发布这个宣言为宜,同时大部分与会者都赞成我当时的建议:先发布一个旨在切实推进相关工作的《建设“文化陕西”倡议书》,然后组织精干人员继续研讨和撰写确有特色、确有分量、确有必要的《文化陕西宣言》,然后择机发表。尽管后来省文化厅领导在会议闭幕式上还是勉强发布了《文化陕西宣言》,不以为然的人似乎还是很多。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觉得当今之世,在全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陕西的引领作用或号召力其实是很有限的。

然而,只要留神关注,在近现代以来的“三秦大地”其实还是有着不少文化景观、文化事件、文化业绩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仅就文学艺术而言,从陕北的“延安文艺”到“陕军东征”及“长安画派”和“西部电影”,就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的文化现象。而在助成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文艺研究和评论的贡献其实是不可忽视的。这其中就有陕西本土和移居在陕的众多评论工作者的积极贡献,他们的评论往往是早发的、及时的和中肯的,不仅有书面的众多文章,还会有近距离接触过程中的交流交心、劝导提醒等。这些构成“文化生态”“创作环境”的诸多因素对创作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李春燕克服了种种困难,伤神费力,通过数年持续不断的探索,尤其注重阅读相关原始资料和审慎把握利弊得失,从而对陕西文学批评进行了整体性的集中探讨,在这个看上去是陕西文坛的“弱项”领域辛苦耕耘,终于拿出了有分量的博士学位论文,并在获得省社科基金后期项目资助后进一步充实和修改,最终为我们奉献了一本专论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且论证具体、持论中肯而又材料翔实的学术专著,填补了一个虚位甚久也值得填补的学术空白。为此我要由衷地祝贺作者!但关于本书的具体而微、深入腠理的介绍和评论,我想还是由那些有缘的读者来进行比较合适一些。因为作为本书作者的指导老师,确实很容易落入“妄议妄评”的思维陷阱。但我相信这部凝结了作者多年心血的学术著作具有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会受到评论界的欢迎,也相信作者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在文学研究和评论方面继续进行“上下求索”,为开放的学术界及学术文化奉献新的佳作。

为此,我愿与李春燕及所有我的研究生们共勉!同时也借此机会祝福你们,不仅一定要健康快乐、生活幸福,而且也要能够用心灵体会到“幸福教育”和“幸福学术”的妙味!

是为序。

李继凯

2015年11月6日晨于启夏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