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高赖子与王建 三
成都有个江湖术士朱洽经常对别人说:“顾彦朗和顾彦晖虽然镇守一方,但是两人活着的时候没有房宅,死了也没有坟墓。”人们都不相信。顾彦朗死时嘱咐弟弟将他火化,以后将他的骨灰带回家乡,顾彦晖因为事多还没有办,现在顾彦晖也死了,连骨灰都没有留下,完全应验了术士的话。
王建夺取东川后,胆子越来越大,直接任命自己的养子王宗涤【华洪】为留后,明摆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公元898年冬,唐昭宗正式任命王宗涤为东川节度使。两年后又授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宗涤正式成为具有使相标配的高级节度使。
901年末,宰相崔胤召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诛杀宦官,当权宦官韩全诲挟持昭宗逃离长安投奔盟友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温攻打凤翔想夺回皇帝。李茂贞和朱温都向王建求援。王建想戏耍双方,表面上答应朱温、拒绝李茂贞,却派密使去凤翔鼓励李茂贞扛住,答应予以救援,又派王宗涤和另一养子武信军节度使王宗佶北上攻打李茂贞控制的山南西道。王宗涤于次年率军围攻山南西道首府兴元,李茂贞养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投降,王宗涤入屯汉中。王建占领山南西道,以王宗涤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903年八月,朱温已控制朝政,为安抚王建,让朝廷加封王建为蜀王。
当了蜀王的王建身份涨了,原来的住处不免寒酸,于是下令大修王府。路过王府的百姓看着明亮气派的朱门,于是给蜀王府起了个雅号"画红楼"。老百姓口口相传,不知怎的传到王建的耳中。画红楼,怎么听着象"华洪楼"啊?难道老子辛苦建设的蜀王府是为华洪(王宗涤)准备的?王建细思极恐,忙下令召王宗涤回成都述职。
王宗涤刚刚接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正准备大干一场,却被召回述职,有个屁的职要述啊?可是王命煌煌、父命堂堂,王宗涤认为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事回成都讲清楚就行。
面对王建的诘问,王宗涤根本不屑于辩白,只是大声说:"三蜀已定,大王不需要臣了。既然您听信谗言要杀功臣,那就杀吧!"
王建一听恼羞成怒,忙命亲信唐道袭将王宗涤拉下去看押。唐道袭将王宗涤灌醉后缢杀。可怜蜀中名将,就这样化作一道冤魂。成都因为王宗涤的死而罢市,连着几个军营都在哭,好像死了亲人一般。
904年,当时梁军已占据关中,王建希望李茂贞作为蜀地的屏障,转而与李茂贞结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茂贞的继子李继崇,又向李茂贞输送大量财物兵器。
朱温篡位后,王建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李克用。李存勖拆信读道:
“悉闻朱全忠心生谋逆,篡夺皇位。吾与王兄俱为唐室旧臣,当报效李唐社稷,奈何如今李唐香火已断,龙脉已终,此乃天命所致。朱贼既已无故称帝,吾与王兄可自立为君,割据一隅。不知王兄尊意如何?”
李克用听罢问李存勖:“王建劝我自立为帝,亚子以为孤王当如何处置?”
李存勖道:“孩儿以为朱温篡位称帝,乃天赐晋军南征之名。父王当广布恩义,以讨贼为名,南连吴王杨行密,西和歧王李茂贞,既而定鼎中原,成就霸业”
李克用喜道:“亚子远谋,定可承吾基业。”即命准备笔墨,写下书信一封。信写完毕,李克用向存勖道:“亚子传孤王令,命参军郭崇韬为使携信出使西蜀。”李存勖遂按李克用之命,派遣郭崇韬出使西蜀。
郭崇韬有一好友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氏,乃是李克用军中左军教练使。听说郭崇韬将往西蜀,孟知祥往晋阳西门外送行。孟知祥临行前对郭崇韬说:“安时兄此番入蜀,一路艰辛;只是弟有一事不明,还望兄长不吝赐教。”
郭崇韬道:“保胤有何顾虑,尽管说来?”
孟知祥道:“晋王遣使者送信,本可遣派一通吏前往,因何派兄长这辅弼之臣出使西蜀?”
郭崇韬道:“保胤以为晋王何许人也?”
孟知祥道:“乃世之英雄也。”
郭崇韬道:“晋王心存大志,久有图谋霸业之心。崇韬虽是送信使者,实乃晋王令我往西蜀勘察地形,日后朱梁若灭,晋王必谋西蜀。”孟知祥闻言频频点头,二人诀别自是不提。
却说郭崇韬到了成都将信交与蜀王王建,便返回晋阳,又一路勘察地势,画定草图,不再详说。
却说王建得了李克用书信,拆信读之,信曰:
“仆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枝,赐鈇钺以专征,征苞茅而问罪。鏖兵校战,二十余年,竟未能斩新莽之头颅,断蚩尤之肩髀,以至庙朝颠覆,豺虎纵横。俯阅指陈,不胜惭恧。
惟公社稷元勋,嵩、衡降祉,镇九州之上地,负一代之鸿才,合于此时,自求多福。所承良讯,非仆深心,天下其谓我何,有国非吾节也。凄凄孤恳,此不尽陈。”
王建读李克用之信,知其并无称帝之意,便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自立之事。王建将晋王书信传于众人观看,幕僚韦庄道:“岂不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千岁乃唐室忠臣,如今李唐社稷失传,千岁正可借此时机称帝。”
幕僚冯涓道:“如今朱梁篡唐,李唐宗室尚存,千岁自立称帝为时过早,当以蜀王之名代行天子之事,望千岁三思。”
韦庄道:“冯先生多虑了,昔日汉昭烈帝刘备以两川为基,称帝于蜀。如今蜀王亦可效仿前人,在蜀中即位。唐室虽有族裔,蜀王可哀哭唐帝三日,以示忠节。”王建以为韦庄之策可行,便着令成都百姓先为唐天子戴孝,再自立称帝。
于是王建率万余名官吏臣民在成都城外,向东而跪哭悼唐哀帝三日。公元九零七年,后梁开平元年,王建于成都称帝即位,定国号为蜀,改元武成,于南郊祭天,大赦天下,谥为高祖。
王建称帝后善待文士,身边侍从认为他礼遇太过。王建道:“你们知道什么,我以前在神策军时,负责宫中守卫,看到唐朝皇帝对待翰林学士的态度比一般的朋友关系还要亲密,如今的我对待文士只是唐朝皇帝的百分之一,又怎么能说过分呢!”
王建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迷信生肖。这跟现在酷爱星座占卜的年轻人有得一比。
王建生于丁卯年,属兔。他称帝后为了应验“兔子上金床”的谶语,专门用金子装饰自己的皇座,而且经常对左右说:“朕坐此座,以金德承继唐朝,天下谁敢不服?”外地的人听说后都讥笑他。
王建称帝后,韦庄被委任为前蜀宰相。前蜀的制度,基本是他制定的。而他的主要思想,就是希望在乱世中保持稳定,使百姓免于离乱的痛苦,所以他总是劝阻王建不要介入中原的战争。
韦庄有一个宠姬,资质艳丽,善长作词,跟随韦庄多年。王建听说后,“强夺之”。韦庄很郁闷,但又没办法,只能写词寄托伤情。这些词“流传入宫,姬闻之,不食而死”。
公元910年,韦庄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这是后话.
却说李茂贞见王建称帝,虽然也想这样做,但因为自己的地盘狭小,兵力虚弱,迟迟不敢称帝,只是一切的言行举止,和皇帝并没有什么分别。
据史籍记载,李茂贞在岐期间,性格宽厚,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有人诬告部将符昭谋反,李茂贞就亲自去符昭家,屏退左右随从,在符昭家安稳熟睡了一晚上才回去,以生命去赌符昭不会谋反,以示自己相信符昭;当兵的有打斗事件发生,李茂贞就让打输的士兵去打赢的士兵家里吃一顿饭,两不相帮又两不相欠,所以人心皆服。同时,李茂贞尤善事母,他的母亲去世之时,嚎啕大哭差点丢了性命,闻者皆嘉之。
总之,称王称帝事在人为,若人无其志,所求非此,就是有再大的地盘,再大的权势,他也不会这么做。虽然李茂贞没有称帝,但是开府置官属,出入拟天子,荣华富贵极矣。
公元899年六月,李罕之眼睛看不到东西,朱温任命他为河阳节度使;李罕之走到怀州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他儿子李颢用船将他灵柩送回,埋葬于河阴县。
朱全忠任命丁会为昭义留后,丁会怕朱全忠猜忌,于是常年称病。904年,朱全忠杀害唐昭宗,准备自立为帝,任命丁会为昭义军节度使,可是丁会却率三军为唐昭宗发哀,转而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请降。李克用召丁会来太原,赐给他上等府第,位列诸将之上。改派二太保李嗣昭与九太保李存审镇守潞州。
这年秋天,朱温以李克用延用李唐天祐年号,不受天命为由,令敬翔、王彦章留守开封;命康怀英为先锋,谢瞳为军师,亲率雄兵十万向潞州进发。
康怀英率兵三千列阵潞州城下,李嗣昭即刻打开城门应战。远远望去只见梁军旗下一员大将头戴亮金荷叶狮子盔,身着金锁连环甲,跨下一匹枣骝马,手中一条金攥虎头枪 ,此人便是先锋官康怀英。康怀英见李嗣昭出城,高声呵道:“吾乃大梁征北先锋官康怀英,尔等还不快快献城归降。”
李嗣昭骂道:“无耻梁贼,我当替唐帝诛杀之。”骂完策马杀来,康怀英持枪迎战。二人大战十个回合,康怀英败退而回,李嗣昭正欲追杀,只闻远处战鼓擂动,风沙卷土,正是朱温率十万雄兵杀来。李嗣昭见兵力悬殊,不敢恋战,收兵回城去了。
李嗣昭回到城中对李存审说:“今观梁兵足有十万之多,潞州兵马不过万人,恐难以维持,需速往晋阳搬兵。等到梁兵围城也就为时太晚了。”
李存审道:“小弟愿前往晋阳。”
李嗣昭道:“如此甚好,存审需立刻起身,时不我待,以免耽搁。”李存审即刻收拾一番,单枪匹马由潞州北门而出,直奔晋阳。
待到晚间,只见潞州城外火把通明,十万梁兵四面扎营将潞州团团围住,梁军云梯林立,弩箭如雨,战鼓号角与喊声震天。李嗣昭提起三股托天叉,率兵拼死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