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最终进步,中海之南!

南疆干旱,每年春夏之交遮天蔽日的沙尘,还有令棉苗枯萎、令杏花凋零的倒春寒,以及干热风、冰雹、洪水等。

恶劣的自然条件,是许多外间的人所以为的,事实如此,又不完全如此。

两世为人,朱翊钧记得南疆是贫瘠而又富有的,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底下埋藏着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宝贵的矿产资源,沙漠周围的天山、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但这些,在时下却很难利用的。

除此之外,塔里木盆地周边大大小小的绿洲,完全可以开垦、耕耘,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灌溉体系,加上充足的光热资源,在后世,是华夏最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以及特色林果基地。

王崇古口中,传说的屯田之地,在新南,就是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那片地方,毫无疑问,那是个米谷丰盛、瓜果飘香的好地方,只待人去挖掘。

而且,以世界地理来看,有着明显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如果大明朝有心向西拓展,新南之地,完全有可能建成大明朝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屯兵在那,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将彻底暴露在大明朝视线之下。

叶尔羌汗国阿不都克里木汗想借助大明朝的势力和先进技术,来稳固自身地位,大明朝也可以增加在西域的影响和控制。

两族是能够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谋发展的。

当然,和平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在阿不都克里木汗在其国内地位稳固后,朱翊钧丝毫不怀疑盟约会在下一刻撕毁。

大明朝在图谋那块膏腴之地,阿不都克里木汗在图谋大明朝的嫁衣,两族都有光明的未来,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但论手段,论计谋,华夏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服过谁啊。

朱翊钧望向了高仪、张居正,“你们以为如何?”

“臣等以为妥善。”后者异口同声道。

反正青帮那三四万弟子在大明朝内难以安置,送到新南不失为一种办法。

成者,大功于社稷,败者,些许路费罢了。

“既然如此,就让诸省、府、县所抓刁民,悉数发配南疆,以后酌改遣犯发配地点,择其‘年力精壮’者,也定之为南疆,其中优异者,朝廷皆给官给券。”朱翊钧下了旨意。

将流放、发配伪装成了一种“恩典”,年轻的战士,总是渴望建立功勋,支援大西北,也是建立功勋的一种方式。

只要能为国谋利,官位,印券,朝廷都可以给,如果功劳够大,朝廷甚至愿意以功臣的方式将人迎回。

“圣明天纵无过陛下。”高仪、张居正、王崇古默契地颂圣道。

尽管提议是王崇古提出的,但也没想过让前往新南像是一种功勋,这倒是正适合有着一系列才干,专搞有行动,却没成果的青帮弟子。

看似是荣誉,是重用,是份大礼,实则是顶荆冠,是个圈套。

帝王心术在这一刻,令人毛骨悚然。

“阁老的提议,朕采纳了,有功,朕不能不赏。”

“陛下,臣已是德不配位,惶恐之至,不敢再言赏赐。”

“欸,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道理,阁老是明白的,为政者,朕也好,阁老也罢,赏罚要分明,不然,该得赏时不赏,何人还会直言犯谏,该降罚时不罚,我大明律法的威严何在?”

“臣知错。”

“阁老所虑为了周全,入阁、授爵,阁老这位人臣能得的,朕给了不少了,再赏,以后恐怕就无赏可赏了,阁老不赏,就荫个官吧,阁老家中有几子?”

“回奏陛下,臣仅一犬子,名:谦,是个举人。”

“举人王谦,也可以出来当差了,如今朝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事出缺,让他出任,怎么样?”

学外语的王篆死后,杨博之子杨俊民接了太常少卿之职,随着杨博辞官归里,杨俊民回乡侍奉,短短时间里,这个正四品官职变动了两三次。

现在要与叶尔羌汗国建立联系,日后还要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事又不可缺少,这王谦,倒是合适。

“微臣叩谢陛下圣恩!”王崇古感激涕零,叩首道。

要知道,正常走科举,先进士,再仕途,从白身到正四品官职,至少也要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光景,这样提拔,堪称是一步登天。

堵上家族数代积累,互市一战,换来阁老高位,国公爵位,再加上一个少卿,这岂止是赚,简直是赚翻了。

望着王崇古激动的模样,朱翊钧会心一笑,他不鼓励“梭哈是种智慧”的话,王氏父子,更多的是站在风口上了。

他以后要用很多新人,不可能等着新人一步步科举、晋升,只会如堆放柴火一般,让后来者居上。

但为了免除擢拔新人时,文武百官的那些废话,就必须要先用人堵住群臣的嘴。

王氏父子,会让山西势力说不出来,同样,朱翊钧望向皱眉的张居正,笑道:“阁老,你的长子也是举人,今朝正值用人之际,出来做事吧,光禄寺缺个少卿,协助管理祭祀等事。”

张居正犹豫再三,劝阻陛下不可破格擢拔的话,最终没有说出口,长子都二十了,在这个时间担任正四品官职,哪怕什么都不做,无功无过,等个二十年、三十年,熬也能熬上九卿,四十、五十年后入阁拜相,都能说是正当年。

“微臣叩谢陛下圣恩!”张居正道。

东南势力解决。

君臣奏对,差不多就到这了,高仪、张居正、王崇古退出了大殿,返回内阁。

没过多久,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希孝、东厂提督太监孟冲联袂觐见,锦衣卫、东厂忽然得知了令人担忧的消息,扬州盐枭或有不臣之举。

“锦衣卫、东厂都无法在紫禁城保证朕的安危吗?”朱翊钧望着朱希孝、孟冲道。

二人默然,紫禁城太大了,锦衣卫、东厂虽强,但也不敢保证皇帝万全。

那些暴毙、落水的先皇,便是现成的例子。

朱翊钧吸了口气,望向了中海之南的方向,那里,果真是最终的进步之地。

该动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