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第五辑)
- 阿牛木支 马燕春主编
- 1466字
- 2025-02-21 14:49:58
第三节 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的特征
一 地域性
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仅存在于川西南盐源、木里两县的泸沽湖镇、前所乡和乌脚乡,与云南产蒗县的永宁乡交角区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也是现存仅有的母系氏族习俗保留地。
二 民族性
母系氏族习俗是泸沽湖地区,即川滇两省三县四乡镇交汇区域的摩梭人特有的习俗,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受摩梭人的影响,当地云南与摩梭人杂居的普米族也有相当部分人保留着母系氏族习俗。
摩梭母系氏族习俗从产生、发展到存续至今,伴随摩梭人走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摩梭人生产生活、习俗礼仪、原始信仰、伦理观念等息息相关,与摩梭人生死相依,体现着摩梭人的情趣、智慧、思维和价值观,以及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母系观念。
三 活态性
虽然世界上不同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母系文化,但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却是以典型性、完整性、系统性和活态化的方式存在着,其活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当地摩梭人社会仍以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和以母系血缘成员为轴心的母系大家庭习俗为主;二是保留着以女人为本位的母系血缘组织“斯日”“尔”和“依杜”;三是保留着女神崇拜、女祖先崇拜、女石祖崇拜的原始信仰;四是有着浓厚的母系氏族和以母为大、尊母崇母的观念,仍然保持着对女神的膜拜和对女祖先的祭祀活动;五是当地以阡陌纵横的走婚小道相互联结的每个母系自然村落及其无数个母系庭院都是活态的摩梭母系氏族习俗博物馆,以鲜活的形态集中了母系氏族习俗的方方面面,并同周围山水一起成为摩梭母系习俗的文化空间和文化载体。同样也是极为珍贵的活态的母系氏族人文研究基地。
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氏族习俗,以其鲜活而生动的形式展现了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心理结构,以及伦理观念、家庭和谐的血缘纽带等,在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作为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梭人母系习俗是人类极为珍贵的、唯一的活态文化遗产。
四 流变性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的缘起、传承,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革出现演变、变异等流变过程是难以改变的自然规律。其流变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因过重的彩礼、施媒礼、税赋等环境压力下,并在达巴母系崇拜、母系伦理思想的长期影响下,综合性的作用催生了走婚制出现。
2.摩梭达巴文化的母系伦理思想和母系观念,以及摩梭人后来创造的女神故事的反作用下,使摩梭人的母系氏族习俗得以巩固和发展。
3.为避免过重的彩礼、施媒礼、减轻土司的税赋等,以及隆重繁杂的娶嫁婚“仕布突”礼等的庞杂开支,让更多的摩梭人纷纷响应和欢迎这一新型婚姻家庭,成为摩梭人重要的习俗。
4.而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过去以母系血缘形成的劳动合作关系出现弱化,逐渐改变了母系氏族习俗的生产方式,对母系氏族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以走婚及其母系家庭为主要形态,与娶嫁婚、走婚男女同居婚、男子入赘等多元并存的婚姻家庭形态,有着相互的影响,并根据家屋的需要交互转化、演变、彼此包容、吸纳的局面,形成不同婚姻家庭并存的多元化婚姻家庭形态。
6.随着全球化、商业化、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系氏族观念和伦理道德思想根基。从量变到演变、变异、变味的流变。比如走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现在需领结婚证,以法律保障走婚关系的存续。而在建立走婚关系的程序上,过去由男子只请一名女子带上一条裙、一件上衣、一条围巾、一封砖茶、一包糖果等“佐佐嘎”礼物(即建立走婚关系的交换礼物,通常不超过百元)到女方家交换。如今,需请一帮媒人,礼物也远远超过过去的百倍以上,与过去的走婚形式有较大改变。同时,更多母系大家庭出现小型化,异居的走婚男女更多趋于同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