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大全集
- 翟文明 于海娣
- 1860字
- 2020-06-24 12:14:47
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只要对唐代文学略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这是诗圣杜甫对初唐四杰的高度评价。四杰指的是生活在高宗、武后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都是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但是在仕途上,又都是地位卑微,坎坷不遇。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很小的时候就有才名,朋友们把他和他的两位哥哥比作“王氏三珠树”。他出名的机会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这一年高宗要到泰山封禅,他向朝廷进献《宸游东岳颂》和《乾元殿颂》,文采菁华,风传一时。沛王李贤把他招到门下作文字工作。但没过多久,王勃因为一篇文章得罪了皇帝,被逐出了王府。他四处游历,先后到了江汉和蜀中,结识卢照邻,两人过从甚密。此后他也曾几度出仕,作过小官。有一次因为私藏钦犯差点被杀头,因为朝廷改元大赦天下才保住性命,但还是被革掉了功名。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他远道看望父亲,途中落水受到惊吓而死。
王勃的诗内容广泛,风格高华。除了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外,他的好诗还真不少。比如《山中》一诗写道:“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以大江的水流迟缓暗示自己不愿再走,以纷飞的黄叶状写自己的乡愁情绪,俊逸清新。但要说影响最大的作品,自然非那篇传诵千古的《滕王阁序》莫属。这篇骈文以生动的文笔,从各方面极力地铺叙滕王阁的壮丽和阁中宴饮的盛况,并即景生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客愁羁旅的伤情。这类主题前人写得多了,并不新鲜。这篇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意境开阔宏伟,声调和谐优雅,词采精练华美。并不太长的一篇文章,几乎处处是警语,处处是丽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些名句情真意切,同时又平仄协调,属对工稳,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所谓才华横溢,用在王勃身上才觉得名实相符。
与王勃相比,杨炯(公元650年~?)的才气就少了一些。他的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离别的情绪,形式上全部是五言,而且名篇佳句也不多,所以略而不论。
卢照邻(公元634年~?)号幽忧子。在四杰当中,他的遭遇和命运是最苦的,一生几乎全在悲惨的岁月中度过。他的诗歌创作内容较为丰富,形式也比较完备,而其中成就最高的是七言歌行。他的名篇是《长安古意》,诗中有些句子读起来特别有意味: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有一天,唐高宗问李: “我打算立武昭仪做皇后,褚遂良他们坚决反对,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呢?”李
看见高宗废立决心已下,便为武则天说好话,他说:“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得到外人同意呢?”许敬宗也说:“乡巴佬多割10斛麦子,尚且想换个新媳妇,何况天子富有四海,立新皇后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高宗决定,废王皇后为庶人,册封武氏为皇后。
这些诗句四句一换韵,读来自然流转,具有特别的音乐之美。
在四杰里,骆宾王(公元619年~?)的年龄最大。骆宾王的创作大部分是五言律诗,其中最能表现他的豪迈遒丽风格的,是从军一类题材的诗。骆宾王有过从军的经历,对军旅生活有实际的观察和体验,故而以雄放见长,颇能见出诗人的豪迈气概。此外,骆宾王也写一些揭露黑暗现实的诗。这类诗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腐朽,或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或抒写个人的失意愁怨,都有一定的深度。和王勃有些类似,骆宾王的卓著名声,也不是因为他的诗,而是因为他的一篇骈文。这篇骈文题目是《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人也称作《讨武 檄》。公元684年,唐朝开国功臣李的长孙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临朝称制的武则天。骆宾王当时正在徐敬业幕府,代徐敬业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檄文。作者站在拥唐讨武的立场上,历数武则天屠兄杀姊、鸩母弑君、蓄谋篡唐称帝的种种罪名,号召天下起而伐之。文章挥洒自如,痛快淋漓,词采风茂,声势雄壮。他在交代李敬业的军事实力后,这样写道: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声光赫赫,山岳震动,为徐氏义旗增色不少。他在晓谕唐室旧臣时说:“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最后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作结,气势磅礴,大义凛然,千载之下,犹能感觉到作者的虎虎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