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丹心:我亲历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粉尘爆炸事故在线阅读
会员

烈火丹心:我亲历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粉尘爆炸事故

沈克俭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纪实文学10.3万字

更新时间:2020-07-17 12:55:52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烈火丹心——我亲历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粉尘爆炸事故》一书中所描述的一切,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是作者永生难忘的历史记忆,是从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的事故调查、抢险救灾、安抚家属、恢复生产到参与相关政策制订的所有感人故事的集合,如国家领导、纺织部领导的关怀,不分昼夜亲临现场指挥;解放军舍生忘死抢救伤亡人员;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救治伤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亚麻纺织厂的受难者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解救工友,未受难者化悲痛为力量坚持生产,实现当年生产销售及员工收入“五不减”;浴火中的爱情以及顽强的生命,感人肺腑;同时,书中还对这起事故的起因、调查结果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全面、详尽、真实的描述。对警示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事故以及其他安全事故再次发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尽管本书讲的是一起惨痛的安全事故,但全书内容均体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舍己为民的精神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满了正能量。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粉尘爆炸事故是我国纺织史上乃至世界纺织史上最大的事故,损失十分惨重,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是作者一生中最艰难的一页,也是作者亲身经受过的最严峻的考验,使他永生难忘。作者将此粉尘爆炸事件如实记录下来并编写成《烈火丹心——我亲历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粉尘爆炸事故》一书出版,不仅为了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当时事态的严峻与惨痛,更是为了以此警示后人,从惨痛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授,前车之鉴,不容重蹈覆辙。白育明,黑龙江集贤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中考、高考辅导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油画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级画展并获奖。现任集贤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美教部专业教师。
品牌:纺织社
上架时间:2015-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纺织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沈克俭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这两个体现国共合作的政府文化机构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它们的组织建构、文化活动和文艺政策,通过第三厅、文工会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及其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种种影响,来重新观照生存于战争和政治的纠缠之中的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生存机制。第三厅和文工会是观照国统区抗战文艺的一条重要线索,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中革命功利主义的一脉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和壮大。《野玫瑰》和《屈原》的两军对
    李扬文学17.7万字
  • 会员
    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剖析犯罪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也无意对那些罪犯做再一次的道德审判,而是要将个案展列开来,一一呈现到读者面前,使读者在享受阅读之余,顺便自己做出评价。该书将为读者提供世界上诸多悬而未决的惊世诡案,图文结合,让读者过目不忘。
    蔡子金编著文学43字
  • 1979年出生的莱亚·乌皮在阿尔巴尼亚长大,一个拥有独特历史又鲜为外人知的东欧国家。那些年,那里的人们怀揣着乌托邦理想,外人几乎无法访问,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几乎无法离开。它是一个物质匮乏、买东西需要排队的地方,一个充满秘密和不可说的地方。对莱亚而言,那里是家,邻里之间互助,长辈期待孩子们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共同体和希望。在1990年12月,在柏林墙倒塌后的一年,一切都变了。几乎在一夜之间
    (英)莱亚·乌皮文学15.2万字
  • 会员
    来自看守所的报道,来自女犯内心深处的独白。本书用采访的方式、纪实的手法,剖析多位女性的经历,每一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海剑等文学20.9万字
  • 会员
    时代在变,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传统的婚恋家庭观念无疑也在变。许多现象在逐渐宽容的社会舆论下,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而导致的刑事案件有增无减。本书叙述了十多个奇特的案例,给人们以更多警示。
    海剑文学9.5万字
  • 会员
    宇宙的熵不会降低。我们所有人必有一死。但在事情发生前就预见到它,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让时间变慢的方法。1966年10月21日凌晨,住在伦敦郊区的音乐老师米德尔顿被一场噩梦惊醒。她醒来时喘气哽咽,确信灾难即将来临。一小时后,南威尔士地区的一座煤矿废料倾塌,造成144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儿童。到达现场的医生和急救人员中,包括了精神科医生约翰·巴克。灾难过后,来自各种“预感者”的回信促使他成立了预兆局,后
    (英)山姆·奈特文学10.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通过纪实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与影响巨大,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作者通过对取得这一里程碑式成绩的背后,纽经义、邹承鲁等科学家极富智慧却又艰苦异常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现,表达了对科研工
    铁流文学12万字
  • 会员
    1932年到1972年,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公共卫生当局共同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基吉进行了一项人体实验,对象是400多名感染梅毒的黑人男性佃农。这是一项非治疗性实验,目的是追踪梅毒的自发演变,以了解梅毒在这些患病黑人身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黑人男子并没有被告知身患梅毒,也没有被警告梅毒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而且,除了最初几个月的少量药物外,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医治,只得到阿司匹林来缓解疼痛。各级卫生
    (美)詹姆斯·H.琼斯文学18.8万字
  • 会员
    《麦粒轰鸣》是一部关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巨大变革的长篇纪实文学。以新旧“麦客”更替为线索,钩沉传统麦客来源与消失,回望中国农业机械化百年史,厘清“新麦客”——联合收割机的起源与发展。作者通过五卷内容(“到汝阳”“老麦客”“前奏曲”“新麦客”“新时代”)完整地展现新旧“麦客”的更替,以这个为线索,通过回忆、实践、数据,又展望了新时代下乡村的变化,以及农业用具大变革的必然性。同时深刻地揭示麦客的精神内心
    贾辽源文学1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