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会讲故事,让世界听你的》:故事对人脑来说是不可抗拒的

“来来来,给你讲个故事。”无论此时有多大年纪,这句话总能把我们拉回孩提时代,那些长辈们讲故事的场景也如潮水般袭来。讲故事也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社交中必备的一种技能和情怀。一个动人的故事,远比长篇大论、声嘶力竭地高喊更有效果。

因为会讲故事,乔布斯的“苹果”风靡全世界;因为会讲故事,张嘉佳的作品卖掉了五百万册;因为会讲故事,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样因为会讲故事,小米有了参与感……

生活中,小到朋友圈,大到发布会,无论是营销自己还是营销产品,要想成功,都离不开“讲故事”。

电影制作人凯伦·贝斯走上TED舞台,她说道:“我是个幸运儿,我有幸见到这个地球的很多美景,还有生活中很多的人和物。”随后,凯伦·贝斯便跟听众分享了自己7岁以后的简要经历。

7岁那年,她第一次跟随父母去摩洛哥,到达撒哈拉沙漠的边缘。这对一个英国小孩来说,能够达到与家乡环境截然不同的地方,是非常奇妙的际遇。所以,这次出行成功激发了她的探索欲。

就这样,凯伦·贝斯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寻觅那些最美的景色。而更让她感到高兴、让她坚持不懈的是,她能跟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分享这一切,她觉得这会让自己充满能量。在她娓娓道来的话语中,听众仿佛也跟随她走过那些绝美的地方,如诗如画,如痴如醉。

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流行讲故事。不管是电视、电影,还是杂志、书籍,不论是新闻报道,还是“鸡汤”段子,从官方机构到商业公司,“一言不合”就先讲个故事。

要知道,人们虽然倾向于相信事实和数据,但也常常会被故事吸引,并沉浸其中。因为那些经过故事包装过的事实,能够包含讲述者的情感,从而迅速打开听众的心门,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故事的力量如此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它超越了现实,揭示了对结果负责的信念和价值观。

那么,会讲故事的人到底有多厉害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1995年,世界银行知识管理项目的总负责人斯蒂芬·丹宁给世界银行的官员们讲了一个故事:

赞比亚卡马那市的一位医生想要获得治疗疟疾的方案,但他研究了很长时间,依然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最后,这位医生登录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站,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全部信息。

就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让世界银行官员们决定把世行改革成一个知识分享的组织。一个故事直接促成了一个官僚组织的改革,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我们都是听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长大的,那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都非常喜欢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娱乐活动。而且,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在与听故事的人建立一种联系。

每个人讲故事的风格都可能截然不同,但只要他们的故事能够扣人心弦、妙趣横生且鼓舞人心,那他们就掌握了讲故事的方法,掌握了懂得说服人的技巧与艺术。其中,有三个要点是不可忽视的。

故事要有情感

讲故事时所带有的情感,能够让我们与听众的思维保持一致,让我们建立与听众间前所未有的更深入、更有意义的联系。对此,TED的策展人克里斯·安德森也曾表示说,最好的故事能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人性、激情、梦想和想象力。

故事要新奇

人们的大脑对新奇的东西永远不会视而不见。所以,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真正独特、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脱颖而出的讲述效果。

故事要难忘

也许我们的故事很新奇,但如果听众记不住,我们讲述的故事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既要设法为听众创造生动的感官体验,还要努力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赢得听众的信任,让他们对我们的故事“一听难忘”。

故事的关键在于故事是否精彩,因为精彩的故事才能吸引听众。关于这点,美国沟通学会副秘书长莫瑞教授曾建议:故事要短而有力,不要随意拉长以免拖沓;选择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故事;讲故事要融进自己的感情,用感情吸引听众;在开头时,要用鲜活、形象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结尾时,要让听众有所领悟才是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