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惊涛出壑

多年以后。

大汉帝国新的京都——幽州城内,皇城宝殿中。

当一统华夏、三兴炎汉的“草鞋天子”、“昭烈大帝”——刘备,穿着草鞋坐上九五之尊的御座之时,他将会想起在涿县县城东北的十五里铺卖草鞋的那天上午。

……

“我骑过龙!”

“我还睡过凤凰呢!嗤。”

“我能呼风唤雨!”

“我走到哪里都电闪雷鸣。”

草鞋摊前,十五岁的刘备静静地站立,沉稳如山岳,眸光似深渊。有着完全不同于他这个年龄的睿智和成熟。

他听着左右两个小贩隔着他的草鞋摊子一唱一和的戏谑调笑、胡吹大气,知道他们在讽刺自己这个所谓的“天潢贵胄”——“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也像他们一样根本就是毫无根据的大言炎炎。

不过,他并不在意他们不时投过来的乜斜的轻蔑眼神。

他心里甚至还有些想笑。——这两哥们儿也太能逗乐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毕竟,他刘备是个英雄胚子,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因此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跟这些小商小贩一般见识。

的确,经过汉武大帝的千古阳谋“推恩令”之后,哪怕是刘备祖上纯正的大汉皇家血统也渐渐地变得稀薄了。

此时的刘备,身上的皇气早就已经消失殆尽,变得跟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尤其是经过“酎金失侯(在举行宗庙祭祀时,汉武大帝刘彻以诸侯王所贡献的资助天子祭祀的黄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为由,削夺了106个诸侯的爵位)”事件之后,刘备所在的宗族也彻底没落、不再显贵了,变得跟一般的地方豪强宗族没有任何区别了。

幽州涿郡涿县刘氏算是彻底地平民化了。

不过,毕竟是西汉皇室血脉,涿县刘氏仍然可以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做官,在地方上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东汉“举孝廉”的难度是颇大的,二十万人里一年只给一个名额,再加上选拔标准严苛,一路经过乡官三老啬夫、县令长、郡太守、州刺史直至朝廷司徒府逐层把关,再通过考试策论合格之后,才能被任命为皇帝侍从郎官,做了一定时间的郎官后,方可被酌情放任地方官员——通常是县丞、县尉等。

因此,也只有拥有强大社会背景的世家大族子弟,才能通过一番“暗箱操作”,争抢得到“举孝廉”的名额。

——而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是“举孝廉”出身,“世仕州郡”,世代在州郡做官。

由此可见,涿县刘氏也算不上是无权无势的“寒门”。

刘氏宗族没有彻底败落,但是刘备家自从父亲刘弘病故之后,家道彻底中落,一夜返贫,再也不复往昔。

在被别人问及的时候,刘备难免偶尔也会说上一句“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借以抬高一下自己的地位,显得与众不同。

但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何其多,——《汉书》记载,刘胜耽于酒色,他的孩子有一百二十多个。一直到了东汉末年之时,其子孙后裔保守估计至少五万人。

毕竟那可是自西汉武帝之时到东汉灵帝几百年间繁衍不绝的,可以说是遍布大汉各地也不为过。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夸耀刘备乃是“帝室之胄”,有过誉之嫌,更多的是为了扯虎皮,拉大旗,以方便号令天下,笼络群雄,图谋霸业。

刘备早就已经出了大汉皇室五服(亲属关系超过高祖以下的五代),血缘关系较淡,只能被汉室视为“远亲”。

而他也并没有享受过任何一个作为“汉室宗亲”的特权。

可以说,刘备唯一的优势就是姓刘,祖上有一个老祖宗叫中山靖王刘胜。

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多如牛毛。

其实,他们已经与平民无异。

因此,这唬人的把戏,毕竟不能持续很长时间。

“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

人们在得知刘备的家族底细之后,虽然心底也会有那么一丝的不会外露的敬重之意,但表面上难免会产生轻蔑神色。

尤其是刘备这位“汉室宗亲”,竟然来到涿县城外的十五里铺的街市,“纡尊降贵”地卖起了草鞋、草席、草帽,更令这些市井中人看不起他。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个“织席贩履”的刘备,躯体虽然是东汉之人,灵魂却又融合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早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刘备”。

涿县刘家作为大汉帝国北境幽州一带的强宗大族、地方豪门,还是有能力荫蔽刘备的。

但按照如今的刘备的理解,真正的名门望族,应该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为天下苍生请命,而在国家和平的年代,则尽自己所能让百姓活得幸福又有尊严。而不是“六朝何事,竟成门户私计”。

历史上,每当华夏罹难、百姓遭殃之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总是有勇敢的人站出来保护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刘备内心深处一直是想做这样的人的。

熙熙攘攘的市集上,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自人群之中响起: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终有一天,你们会知道,能够与玄德厕身一起,货卖于市,将是尔等一辈子的荣耀。”

刘备一听这说话的语气,便知道是自己的发小——耿雍来了。

他转过头去,便看到一个身穿浅灰色粗布麻衣、头戴毡笠、脚穿草鞋的精瘦黑脸少年,正老神在在地迈着八字步悠然走来。

“宪和,你怎么也来十五里铺了?”

刘备温颜问。

宪和,是耿雍的表字。

——根据周礼,“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家族为其举行加冠之礼,并赋予表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但刘备和耿雍十五、十六的年纪,由于家境窘困,顾不得正式的仪制,因此,还没有举行冠礼,便都已经早早地取好了表字。以便更好地在社会上与人交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切从权。所谓“未冠而取字,礼从权”。

耿雍叹了一口气,“家里老娘一大早上醒来,就吵着想要吃肉。我来买点。好巧不巧,碰到这两个鸟人在这里欺负老实人。”

“我呸!”

卖猪肉的小贩,浑身粗壮,高大壮猛,一脸横肉,对着耿雍冷声:“简雍,你又是个什么鸟人?还什么‘眼瘸暗指红狐吱吱’,你跟你爹我在这儿拽什么文呢?掉你那龟孙子狗屁书袋!你爹我在这一带,可是出了名的刀快。再跟我说话不着调,看我不把你大卸八块!”

望空虚晃了晃那油亮亮的杀猪刀。

“东野班,你个卖猪肉的狗杀才,你爹我叫耿雍。”

耿雍根本不怵。

猪肉小贩东野班梗着脖子硬声:“你爹我就偏叫你——简雍!简雍!简雍!”

耿雍看着东野班歪着脑袋、吹着胡子、瞪着两只铜铃大眼的滑稽样子,忍不住一笑,“你个该挨千刀的狗杀才!赶紧给你爹我切二斤上好的猪肉!——要肥瘦相间的。”

“就你龟儿子事多。”

东野班嘴里嘟囔着,一面下刀去切猪肋排上的五花肉。

听到二人“你爹我”“你爹我”的互骂,刘备心中暗乐。

他熟读历史,知道本朝汉太祖高皇帝骂人的口头禅就是——“我是你爹”。

如今,在这寻常街巷之中听到,倍感亲切,不由地想起了一生豁达豪迈、洒脱任侠的高皇刘邦。

刘邦景慕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曾想以游侠之姿进为门客,然其人不过沛县地头蛇,才堪泗水亭长,却最终奄有天下,荣登大宝,可谓传奇。

作为太祖后裔的刘备,想追高皇遗风,成英雄之器,也要在这个世界里,做一番丰功伟绩,比肩高皇帝。

“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姓氏可以长久地主宰天下。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焉知他刘备就成不了皇帝。

想成为皇帝,主宰天下,便少不了文臣武将的辅佐。

这个世间什么最贵?

——人才。

太祖能成事,便是善于驾驭各种各样的人才。人尽其才。

站在刘备面前的这个耿雍,为人能言善辩,富于机巧,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值得他倚为心腹。

且刘备也向来了解自己的发小耿雍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知道他一辈子都活得大大咧咧、自由散漫,除了在大汉丞相诸葛亮这一个人面前不敢造次、行为恭谨之外,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副无所屌谓的慵懒随性模样。

——这哥们就是这么尿性!

对于他的这一番言行,刘备也是见惯不怪了,遂问:

“宪和,草鞋穿着舒服吗?”

“还用说,越穿越舒服!——玄德,下午我去大树楼桑里找你打猎玩。你们村北边野狼岭上的山鸡,可是下酒好菜。”

“好。”

刘备看了看小摊上的几十双草鞋,“还剩下这些货了,不到中午就能卖完。下午我们一起好好玩乐耍耍。”

“草鞋怎么卖的?”

一个粗壮的声音突然响起。

刘备抬头看去,便看到一个胡子拉碴的虬髯汉子,正目光灼灼地看向自己。

虬髯汉子身后跟着两个表情凶悍的少年,给人一种来者不善的感觉。

见生意上门,刘备便淡然道:

“二十文一双。”

虬髯汉子嗤笑一声,“你这编草鞋的麻绳是金子做的,还是这麻布是绸缎做的?”

刘备微微一笑,“客人,我这可不是普通草鞋,这是特意加厚的,样式新潮,质地柔韧,还特别防滑。——你嫌贵,我还嫌贵呢。”

虬髯汉子轻哼一声,蹲下,挑了一双草鞋,套在脚上,走了两步,“你这草鞋穿坏了保修吗?”

“客人,没这规矩。你要真想买,我给你便宜点,十五文拿走。”

刘备只想尽快做成这单生意,让这个虬髯汉子离开。

“我问你保修吗?”

虬髯汉子略焦躁,瞪着眼看向刘备。

“不保修。从来都不保修。”

刘备很淡定。

虬髯汉子冷笑:“那要是穿坏了怎么办?”

刘备无奈:“爱惜着穿,一时半会坏不了。真要是坏了的时候,也该换新的了。”

一旁的耿雍也赶紧帮衬了一句:“这草鞋好着哩。你看我脚上这双草鞋,都穿了一个多月了,还跟新的一样。”

“啪!”

虬髯汉子反手一巴掌甩在耿雍脸颊上,“多嘴多舌!问你了吗?你们两个奸诈小贼子莫不是串通在一起,合伙来欺骗于我。”

耿雍被抽得跌倒尘埃,脸上火辣辣地疼。

刘备再好的涵养也不禁怒了:

“你不是来买鞋的,你是故意来找茬的吧。凭什么打人!?”

虬髯汉子冷笑不已,怒声:

“五六文的草鞋,你敢卖二十文!?老子打的就是你们这帮奸商!”

刘备冷声:

“嫌贵你可以不买!打人就是你的不对。”

“狗儿子!敢打你爹!?”

耿雍猛地从地上站起来,挥舞着右拳便打向虬髯汉子。

虬髯汉子身后的一个少年,从怀中抽出一根短棍,猛地敲击在耿雍戴着毡笠的脑袋上。

“咚!”

一棍正中耿雍脑门上。

耿雍当时便疼得捂着脑袋蹲在地上。

刘备心中愤怒,欺我辱我可以忍,伤害我至交好友不能忍,他猛地拿起旁边那根早上挑草鞋的长棍,便打向那持棍少年。

虬髯汉子见状,要来夺刘备的长棍。

刘备毫不客气地左手猛一翻腕,撤回进攻的长棍前端的同时,用长棍的后端只轻轻地一个提撩,击打在虬髯汉子的右肋胁。

——经常被棍子打的朋友都知道,棍梢打人是最疼的,简直痛彻心扉。

虬髯汉子肝儿吃痛,疼得弯腰蜷缩下来身体,表情十分难看。

紧跟着,刘备的右手又是猛一翻腕,又用长棍的前端猛击另一个冲上来的少年,打在他的天灵盖上,扑地倒了。

另一个持棍少年刚要挥动短棍,刘备就在那右手砸击的势里,左手猛然向前一搬拦!

这叶底藏花的一棍,正好猛击在持棍少年的前胸。

持棍少年吃痛,左手捂住胸口后退不已。

旁边的耿雍、卖猪肉的东野班,以及另一位卖菜的小贩——新垣简,三个人都看得呆了。

他们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平常如同闷葫芦一样的少年刘备,竟然有这般神出鬼没的手段,眼花缭乱地几棍下去,便击倒了三个身强力壮的汉子。

没想到缓过劲来的虬髯汉子,直起腰来后,竟然奸计得逞似的放声大笑了起来,一手指定了刘备,大声道:

“看不出来,你这个卖草鞋的乡野少年,棍法如此了得!”

见那虬髯汉子笑得开心,刘备心里莫名地产生了一种上当的感觉,表面上,他说话的语气冷冷地:

“我棍法没什么。只是你们太欺负人了,就连这根长棍都看不过去了。”

围观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自那人群里突然又响起一个洪亮而威严的声音:

“什么人在这里打架闹事?”

众人循声看去,见说话的是一位头戴黑色介帻、身穿青色布袍短衣的三十许男子,腰挎环首刀,目光冷峻、面容威严地走了过来。

随着他的走动,挂在腰间的鞶(pan)囊内叮咚作响。

——内装有官印、符节、文书等物品的鞶囊,象征着他是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官府执法人员。

于是,众人纷纷让开一条路来。

“游徼(jiao)来了。”

“东部游徼怎么到十五里铺来了?”

“这是程游徼……”

人群里,有人小声地嘀咕了几句。

刘备听到了人们的议论,知道这所谓的“游徼”,类似现代社会的派出所所长,但管辖的片区是几个乡的范围。乃是名义上直属于县尉的乡级治安官员。也大体上相当于《水浒传》里的武松武二郎、插翅虎雷横等人曾经担任过的“都头”一职。

——游徼作为东汉时期有秩禄的官吏中的最低一级的人员,其秩仅约百石,主掌巡察缉捕等情事。

不过,到了此时的东汉末年,县主簿、县尉大多有名无实,并无实权。县功曹及其属下的诸曹掾史(比如功曹掾史、户曹掾史、贼曹掾史、决曹掾史、田曹掾史),才是涿县令的实际辅佐官员。

涿县是涿郡(整个涿郡下辖七县,约63万人)的郡治所在之地,人口二三十万,是一个大县,一共有六个游徼,除了门下游徼之外,其余的五个游徼——东部游徼、西部游徼、北部游徼、南部游徼、中部游徼,分管涿县县域五大片区。

其中,中部游徼是县游徼,巡行辖区为涿县县城内部,但实际上也经常会因事权变,超出县城的范围。

其余的东部游徼、西部游徼、北部游徼、南部游徼属于“部游徼”,其巡行的辖区为各自方位上的若干个乡。

——汉制,大略来说,百户一里,十里(长度单位)一亭,十里(村落)一乡,数乡一县。

按,东汉末年之时,游徼又分为门下游徼、县游徼、部游徼。

其中,门下游徼是属于东汉县级行政系统中的“门下吏系统”(类似县令秘书班子)。主要负责县衙门内外的治安、巡逻等事务。

县游徼属于东汉县级行政系统中的“诸曹吏系统”。中部游徼便属于是县游徼。

部游缴属于东汉县级行政系统中的“外部吏系统”。是县吏派出人员。

东汉中后期以前,县游徼和部游徼隶属于县尉,到了东汉末期县尉失权后,又隶属于功曹。

但其地位仍然在不断降低,以至于到了后来,县游徼和部游徼也会受到因事临时成立的、事毕随时取消的、具有使职性质的“劝农贼捕掾”的指挥。

“都让开点!”

几名吏卒对着围观人群大喝驱赶。

那头戴黑色介帻的游徼,在四五名吏卒的簇拥下,几步便来到刘备的面前,双眼直愣愣地看着刘备:

“你就是大树楼桑里的刘备?”

一听这话,刘备一愣。

“游徼认识我?”

“以前也从未听闻。但今天我是真的开始认识你了。”

程游缴说着话,冷冷一笑,“刚才找了几个地痞流氓试了你一下,发现你的棍法技击之术真是非同一般啊……今天早晨,涿县城东边的野猪林里发现了一具死尸。仵作验尸后认为,死者是被人用极其高超的剑术斩杀的。——有人曾经看见你今天凌晨之时进了野猪林……”

刘备一听这话,心下大惊,这才知道游徼早就盯上他了,还找了几个地痞来测试自己的技击之术。

这游徼属实阴险啊。

他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淡定地道:

“今天早上凌晨之时,我的确是从城东的野猪林抄近路赶来城东北的十五里铺的。但人不是我杀的。我此行是来卖草鞋的,根本就没有带剑。”

“现在,你的嫌疑最大!有什么话,你直接跟县君说吧。——拿下!”

随着程游徼的一声大喝,几名吏卒拿着绳索向着刘备一拥而上。

此时的刘备,手持长棍,眸中寒光一闪而没。

作为一个武者的本能反应,他已经快速地在脑中演练了一遍一人一棍击杀五名手持环首刀的壮汉所用到的招式。

长棍里藏着枪法。

棍是没有枪头的长枪。

武行里有句俗语——单刀进枪,九死一生。

宁挨三刀,不挨一枪。

所谓:三刀不如一枪。

自古以来,枪、矛、戟、槊等长兵器就都是古战场上最实用的近战利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时刘备的心里想着要把棍当枪来使,去硬刚五柄环首刀的原因。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不可不慎而重之。

刘备自然是想要反抗的,但是想到大树楼桑里家中劳碌的母亲和年幼的阿妹,他果断放弃了。

一者,民不与官斗。

二来,儿行千里母担忧。

作为人子,他又怎能让母亲担心流泪?

母亲和阿妹是他刘备的软肋。

不过,谁想要诬陷他杀人,也没那么容易。

他自有应对之策。

……

季汉昭烈大帝,姓刘,讳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帝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季汉书·昭烈大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