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幕墙外的夏末
午后三点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盛世传媒”总部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林溪站在大厦正前方的银杏树下,行李箱滚轮卡在砖缝里发出“咔哒”一声,惊飞了两只停在落叶上的麻雀。她抬手遮了遮眼,仰头望着那片反射着天空与云影的幕墙——二十三层的logo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每个字母都像用冰雕成的,透着一股让她既敬畏又向往的冷冽感。
面试时王姐递来的薄荷糖还在口袋里,糖纸被捏得有些发皱。“策划助理岗位竞争很激烈,”王姐当时靠在椅背上,红色高跟鞋有节奏地敲着地板,“但你的那个‘城市盲盒’校园推广方案,让我们几个老家伙眼睛亮了亮。”林溪记得自己当时攥着简历的手指在发抖,连“谢谢”都说得磕磕绊绊。此刻她深吸一口气,玻璃幕墙上的倒影里,白色衬衫领口被汗水洇出一小片浅痕,像宣纸上晕开的淡墨。
旋转门吞吐着穿着考究的男女,高跟鞋与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的声音,像某种精密仪器的运转节奏。林溪拖着行李箱往里走,感应门在头顶发出“嗡”的一声,冷气扑面而来,瞬间将她额角的汗珠冻结成细小的凉意。前台小姐抬起头,职业化的微笑像贴上去的标签:“请问您是?”
“我是今天入职的策划助理,林溪。”她把提前打印好的入职通知递过去,手指在纸页边缘留下轻微的湿痕。
(二)“魔鬼一组”的下马威
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像一场走马灯。当行政小哥领着她走到项目一组的办公区时,落地窗外的天色已经泛起橘红。开放式工位间里还亮着大半的灯,键盘敲击声、电话交谈声、打印机吐纸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锅煮沸的浓汤。
“喏,那就是你们组长秦墨。”行政小哥指了指靠窗的独立办公室,压低声音,“刚从美国分公司调回来的,听说在那边就以‘数据洁癖’和‘准时下班’闻名——不过后者是传说,你看他办公室灯还亮着。”
林溪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磨砂玻璃门内,一个穿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正背对着她,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打电话。他身形挺拔,肩胛骨的线条在衬衫下绷得很紧,右手握着手机,左手无意识地敲击着窗台,节奏快而轻,像在敲摩斯密码。
十分钟后,当她抱着一摞入职资料站在秦墨办公桌前时,才真正理解了“魔鬼”二字的含义。
办公桌干净得像块黑板,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金属笔筒和三叠标注着“急”“待处理”“归档”的文件夹外,再无他物。秦墨已经脱下了西装外套,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骨清晰的手。他接过林溪的简历,目光在纸页上滑动,睫毛在眼睑下投出一小片阴影。
“林溪,”他开口,声音比林溪想象中更低沉,带着一种久居国外的人特有的、微微发涩的尾音,“毕业于A大新闻系,辅修市场营销,在校期间拿过两次校级策划比赛一等奖……”他顿了顿,指尖在简历最后一行“熟练使用SPSS、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上点了点,“所以,这就是你把‘近三个月竞品线上活动转化率’做成静态柱状图的原因?”
林溪的心猛地沉下去。她熬夜做的那份市场调研报告,此刻正摊开放在桌面上,几处用红笔圈出的地方格外刺眼——不仅是她引以为傲的图表,还有她参考的一个行业报告数据源,被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我……”她张了张嘴,想解释那是因为学校数据库更新滞后,但秦墨已经把报告推了过来。
“三点钟开组会,”他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向下午五点五十,“修改版,连同学时作业一起,会前给我。”他的语气平淡,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剖开了她的侥幸心理。林溪低头看着报告上的红圈,其中一处“用户画像”部分被划了波浪线,旁边用极小的字批注:“25-30岁女性消费群体的‘社交焦虑’维度,为何只用‘朋友圈点赞数’单一指标衡量?”
会议室的长桌擦得能照见人影。林溪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角落,看着陆续走进来的同事。有人冲她礼貌性点头,有人低声交谈,目光扫过她时带着审视。当秦墨抱着文件夹走进来时,原本还有些嗡嗡作响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像被按下了静音键。
“先听林溪讲一下她的市场调研报告。”秦墨坐下,将文件夹放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林溪感觉手心在冒汗。她点开PPT,声音有些发颤地开始讲解。讲到竞品分析部分时,她能感觉到秦墨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自己后颈。果然,当她翻到那张被红笔圈改的转化率图表时,他打断了她。
“这里,”他用激光笔点着屏幕,“B品牌在上个月20号做了一场联名直播,观看人次破千万,转化率提升23%,这个数据为什么没有体现?”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林溪看着PPT上那组被她忽略的数据,大脑一片空白,只能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我……我以为那只是单次活动的偶然爆发……”
“偶然?”秦墨挑了挑眉,嘴角似乎勾起一个极淡的、带着嘲讽的弧度,“林溪,你是来实习的大学生吗?在盛世传媒,‘偶然’两个字,等同于‘失职’。”
这句话像冰锥一样扎进林溪心里。她能感觉到周围同事们的目光,有同情,有好奇,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漠然。她捏紧了放在桌下的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疼痛让她勉强维持着清醒。“对不起,秦组长,我会立刻修改。”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却努力让每个字都显得平静。
(三)深夜的办公室与巧克力
晚上九点,写字楼的灯光星星点点,只有项目一组的办公区还亮着灯。林溪盯着电脑屏幕,眼睛酸涩得像进了沙子。胃里一阵阵抽痛,她才想起午饭只在入职培训时啃了半块面包。桌面上散落着几张写满笔记的草稿纸,最新版的报告已经改到第三稿,秦墨指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钉子一样,被她反复敲打、修正。
她起身去茶水间接热水,路过秦墨的办公室时,发现门没关严,灯光从门缝里漏出来。她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听见里面传来键盘敲击的声音,还有低沉的英文对话——似乎是在和国外的团队开视频会议。
回到座位时,屏幕右下角弹出母亲发来的微信:“溪溪,第一天上班累不累?记得吃晚饭。”林溪看着消息,鼻子忽然有些发酸。她回复了个“不累,挺好的”,删掉了“还在加班”几个字。
凌晨一点,报告终于改完。林溪揉着太阳穴,准备关掉电脑,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她吓了一跳,回头看见秦墨站在那里,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领带松了两扣,露出里面白色的衬衫领口。他手里拿着一个马克杯,热气氤氲而上。
“还不走?”他的声音比白天柔和了一些,或许是因为深夜的缘故,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报告……改完了。”林溪连忙站起来,把电脑屏幕转向他,“您现在要看吗?”
秦墨走过来,俯身看着屏幕。他身上有淡淡的须后水味道,混合着咖啡的香气,让原本紧张的林溪稍微放松了一些。他的目光在屏幕上快速移动,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又舒展开。
“动态对比图做得不错,”他指了指其中一页,“竞品分析部分,把那场联名直播的影响曲线加上去,再关联他们后续两周的搜索指数变化。”他的指尖落在屏幕上,带着微凉的温度,林溪能清晰地看到他指节上细小的纹路。
“好的,我马上改。”她连忙坐下,手指放在键盘上,却因为紧张而有些僵硬。
秦墨没有离开,反而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看着她操作。“这里的数据来源,”他指着一个表格,“去查一下艾瑞咨询最新的季度报告,我记得他们上周更新了移动端用户行为数据。”
他耐心地指点着,从数据维度到图表呈现,甚至连PPT的字体颜色对比度都提了建议。林溪惊讶地发现,抛开白天的严厉,秦墨的思路异常清晰,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又能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好了,差不多了。”当窗外泛起鱼肚白时,秦墨最后检查了一遍报告,点了点头,“发给我吧。”
林溪长舒一口气,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她点击发送,然后揉着发疼的胃,忍不住轻轻“嘶”了一声。
秦墨似乎听到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金色包装的巧克力,扔给她。“低血糖晕倒在公司,算工伤,”他语气还是那么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流程很麻烦,我懒得走。”
林溪接住巧克力,包装纸在掌心传来微微的暖意。她看着秦墨站起来,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准备离开。
“秦组长,”她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谢谢您。”
秦墨脚步顿了一下,回头看了她一眼。晨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他没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然后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林溪剥开巧克力的包装,把一小块放进嘴里。浓郁的可可味在舌尖化开,带着一点微苦的余韵,却奇异地安抚了她空空如也的胃,还有那颗因紧张和委屈而揪紧的心。她看着秦墨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第一次觉得,这个被称为“魔鬼”的组长,或许并不像传闻中那么冰冷。
窗外的天空渐渐亮了起来,城市从沉睡中苏醒,车水马龙的声音隐约传来。林溪打开文档,开始准备今天的晨会汇报。虽然疲惫不堪,但她的心里却像被那块巧克力暖化了一角,生出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力量。这或许就是王姐说的“淬火”吧,她想,总要经历过敲打,才能变得更坚韧。而这片霓虹闪烁的职场丛林,她才刚刚踏入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