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檀的脚步在青石板上顿得太急,腕间那面铜镜撞出脆响,惊得那两个闲聊的小宫女缩了缩脖子,匆匆往司衣局方向跑了。
她望着落叶打着旋儿往偏殿后的小厨房飘,喉间泛起股铁锈味——这半个月来青鸾明里暗里使的绊子,原不是为争司膳局那点月钱。
她摸了摸袖中还带着体温的残银,那是今早替掌事嬷嬷核完冬衣布料账后,对方赏的“辛苦钱“。
前世做会计时,她总把每笔外快记在便签本最末页,如今倒成了套取信息的饵。
青鸾昨日在司膳局当众摔了她捧的参汤,指甲掐进她手背时,帕角绣的“裴“字刺得她生疼——那不是普通绣娘的手艺,针脚与裴砚送她的玉佩结扣如出一辙。
“赵大娘!“苏檀拐进洒扫局后巷时,正见那老妇人蹲在墙根儿捡枯枝,灰布裙角沾着炭灰,“昨儿您说替我留的新晒的枣干,可还在?“她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是今早趁人不注意藏的桂花糖,“前儿瞧您咳得厉害,这糖润喉。“
赵大娘浑浊的眼睛立刻亮了,接糖时手背的皴裂擦过苏檀掌心:“好闺女,大娘哪能白收你东西......“她往左右望了望,从怀里摸出块揉皱的纸团,“就为青鸾那档子事,昨儿收拾她烧的炭盆,倒真捡着半张残纸。“
苏檀接过纸团时指尖微颤,展开见上边歪歪扭扭写着“三月廿七,货已清,勿念“,墨迹被火烧得蜷了边。
她装作翻找枣干的模样,将纸团塞进袖底:“青鸾姐姐烧东西做什么?
莫不是......“
“嘘——“赵大娘突然捂住她的嘴,浑浊的眼睛里透出股锐光,“那丫头烧纸时,我瞅见她手在抖,烧完还拿脚碾了炭灰。
要不是我收拾炭盆时拿竹片拨了拨,这残片早成灰了。“她压低声音,“上头那字,像男人写的。“
苏檀的后颈泛起凉意。
她谢过赵大娘,攥着残片往自己住的偏房走,路过储冰室时,穿堂风卷起她的裙角,残片在袖中蹭着皮肤,像块烧红的炭。
回到屋里,她闩紧门,将残片浸在茶盏里。
水痕晕开的刹那,背面浮出一行小字:“林嬷嬷当年留下的东西,已按指示处理。“她的茶盏“当啷“摔在地上,碎片扎进脚背都没察觉——林嬷嬷是二十年前的掌事女官,先皇在位时突然暴毙,宫里头早没人提这名字了。
“原来青鸾背后的人,要的是林嬷嬷的东西。“苏檀扯了块布裹住脚,抓起门后的扫帚就往洒扫局库房跑。
库房霉味呛得她直咳嗽,她顺着墙角的旧登记册翻,指尖在一本虫蛀的册子上顿住——“林嬷嬷遗物“几个字被划了道斜线,旁边写着“转交柳姑“。
柳姑!
阿香前日替她送账册时提过,说二十年前林嬷嬷身边有个叫柳姑的侍女,后来突然被发卖了。
苏檀的指甲掐进掌心,将那页登记册小心撕下来,又从怀里摸出半块碎银,塞给守库房的老太监:“张公,这册子太旧了,我替您收着,省得被虫啃了。“
老太监眯眼瞧了瞧碎银,挥挥手:“拿去吧拿去吧,这些旧账谁还看。“
苏檀将登记册藏在胸口,出库房时正撞见李嬷嬷抱着账本过来。
她慌忙福身,李嬷嬷却扫了眼她怀里鼓囊囊的布包:“小檀子,可别又偷藏点心。“
“奴婢哪敢。“苏檀赔着笑,感觉心跳快得要蹦出来——李嬷嬷是皇后身边的人,最是眼尖,若被发现登记册......她摸出块从司膳局顺的桂花糕,“这是新做的,嬷嬷尝尝?“
李嬷嬷接过糕点,目光却落在她脚边的碎茶渍上:“脚怎么了?“
“方才端茶摔了。“苏檀低头,见自己裙角还沾着库房的灰,“嬷嬷要是没别的事,奴婢先去收拾司膳局的冬菜了。“
“去吧。“李嬷嬷咬了口糕点,“甜得发腻,下次让他们少放糖。“
苏檀几乎是逃着回到住处。
她关上门,将登记册摊在桌上,借着月光看清“柳姑“二字下还压着个模糊的印章——是大楚户部的暗印。
她摸出裴砚前日给的羊脂玉佩,在灯下照了照,玉佩内侧也有同样的暗纹。
“原来裴砚早知道......“她喃喃着,将登记册誊抄了份,原样放回布包。
窗外的更鼓敲过三更,她召来阿香,塞给她半吊钱:“你明儿找个由头去宫外,打听柳姑的下落。
记住,别让任何人知道。“
阿香接过钱,眼睛亮得像星子:“姑娘放心,奴婢扮成卖花娘子,准没人认得出。“
苏檀望着阿香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转身推开窗。
凉风卷着桂花香扑进来,她望着天上的星子,想起赵大娘说的“林嬷嬷遗物“——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能让青鸾这种人不惜烧信,甚至......她打了个寒颤,突然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苏檀姑娘!“是洒扫局的小丫头小桃,“青鸾投水了!
在井边被救起来,可她......她身上搜出个玉扣!“
苏檀的手扶住窗沿,指节泛白:“什么玉扣?“
“刻着'楚南裴氏'!“小桃喘着气,“张公公说,那是三皇子母族的旧称......“
窗外的桂树被风吹得沙沙响,苏檀望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忽然觉得那影子像根细细的线,正慢慢缠进更深的宫闱里。
院外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有人举着灯笼往井边跑,灯火映得她的脸忽明忽暗——她知道,这潭水,终于要翻起二十年的沉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