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工资320斤小米

“咣咣咣咣咣......”

案板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杨师傅抓了一把杨凌切好的白菜条,对李处长笑道:“小杨师傅刀工还是很好的,瞧这白菜条,打眼看去,粗细几乎一致。”

李处长也知道刀工是厨子的基本功,看杨凌刀工合格,他点头,心说至少不是个来吹牛捣乱的。

杨凌将切好的白菜放进水盆里,洗净沥干水备用,开始查看调料。

案板上调料很少,有一碗学徒们剥好的蒜瓣,调味料除了常规的油盐酱醋,就只剩花椒、八角、干辣椒了。

锅里倒油,杨凌将蒜瓣儿切成末,油热炝锅,又加入干辣椒,翻炒几下开始倒入白白菜,大火翻炒。

“嚯!到底年轻力壮,这勺颠的真漂亮!”杨师傅赞道。

杨凌心知不管刀工也好,颠勺也罢,都是得益于他强壮的身体。

白菜翻炒至变软,加入盐、醋,出锅!

“不错!”

李处长和杨师傅尝了之后都给出了评价,杨凌知道,自己过关了。

这年代的厨师水平普遍偏低,一道菜好不好吃,主要是看食材品质,然后就是厨子的刀工、火候的把握、调味以及体力。

杨凌刀工和体力都没问题,至于火候和调味,则需要天长日久的经验积累。

“小锅菜炒的还不错,就是不知道小杨师傅你大锅菜做的怎么样?”李处长笑着问道。

杨凌拍着胸脯道:“放心吧,我没问题。”

前世作为美食爱好者,回镇上孤儿院看望院长时,没少给孩子们做大锅饭,后来为了赚钱,他还时不时的给附近村里人帮忙做大席,虽然手艺一般,但那是跟后世那些厨子比的。

放这个年代,以杨凌的水平,要是去外面的那些饭店,肯定有些不够看,但是在工厂后厨,完全足够了。

“正好时间差不多了,小杨师傅你炒一锅大锅菜看看。”李处长其实已经决定留下杨凌了,只是还想看看他手艺,才能决定给他开哪个级别的工资。

做大锅菜,那杨凌可就更有优势了。

大锅菜好不好吃,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被取决于厨子的体力,能不能将菜翻炒的入味均匀。

杨凌挥舞着大铁锹炒了一大锅白菜,全程翻炒没有停下,炒完连汗都没出一滴,将后厨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让我们欢迎小杨师傅加入我们食堂大家庭!”

为了区分杨凌和杨师傅,李处长专门称呼他为小杨师傅。

后厨其他人很给面儿的给杨凌呱唧了一阵儿后,杨凌随着李处长离开了食堂,他还要回劳资科办理手续。

路上杨凌问道:“李处长,我作为食堂一员,咱们食堂的饭菜是不是可以随便吃?”

李处长道:“那是当然,你没看到刚刚在后厨,他们全都膀大腰圆的么?这也是食堂后厨职工的福利,毕竟你们工作强度这么高,工资还比车间低那么多。”

“不过吃归吃,可不准往外带啊。”李处长提醒道:“要是被厂门口保卫处的同志查到了,轻则写检查记处分,重则直接开除!”

杨凌又追问道:“是不是只要不往外带,吃多少都没问题?如果我一人能吃十个人的饭呢?”

李处长都被他逗笑了。

“你只要不盗窃食堂东西,吃多少都没人管你,咱们轧钢厂2000多号人,哪天不剩饭?你只要能吃的下,随便你吃!”

原则上来说,食堂是按照职工人数定量做饭的。

可是全厂2000多号人,哪天都会有百八十号人因为各种原因缺勤不来的,还有出差以及不想在食堂吃饭的。

所以食堂剩饭那是常事,食堂一般会在饭点儿末尾,给打饭的人多打一些,再留一些后厨的人自个吃掉。

得到肯定的答复,杨凌松了一口气,他非要进厂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么?

李处长将杨凌带回劳资科就离开了。

还是由刚刚的那位大姐给杨凌办手续,大姐也惊异于杨凌竟然真是留在了食堂。

“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然还是个大厨,我叫胡爱花,以后我去食堂吃饭杨师傅你可得给我打满一些啊,以后有机会,姐给你介绍个媳妇儿。”

相比刚才,现在胡爱花对杨凌热情了一倍不止。

“好说好说!”

杨凌笑吟吟地客气着,心说怪不得刚刚食堂老杨师傅见到李处长也丝毫不怵,这年头哪怕你是厂长,只要你还在厂食堂吃饭,就要对厨子客客气气的称一声师傅。

“杨师傅您每月工钱是320斤小米。”胡爱花羡慕道:“您这比我还多40斤呢。”

杨凌有些懵,现在公家发工资是供给制他知道,但是这320斤小米是多少钱?

胡爱花看出了杨凌的疑惑,她笑道:“每次发工资,会根据前五天小米的平均价格给你发等价的钱或生活用品,到时财务那边会给你发。今儿22号,每月25号可以发下个月工资,你今儿刚进厂,可以连同这个月剩余几天和下个月的工资一起领。”

杨凌忍不住问道:“那我这320斤小米折合成钱有多少?”

胡爱花拿过算盘,劈里啪啦的打了几下。

“这五天小米的价格平均是800块钱一斤,320斤就是25万6000块!”

“倒是不低。”杨凌脸上露出微笑。

“得嘞,麻烦胡同志了,我这就去领劳保用品。”

.......

要么说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梦想着当工人了,这刚报到还没上班呢,先发一个月工资。

杨凌明天才开始正式上班,他带着两大网兜东西出了轧钢厂。

网兜里有两件劳保服、一双手套、两双布鞋、牙刷牙膏、铝制饭盒、食用油、袜子、毛巾、香皂等等。

其中有些是新职工报道领的劳保用品,有的是杨凌发工资给的“折实单位”,除了这些东西,杨凌还拿到了19万块钱现金。

将这些东西挂到自行车把手上,杨凌骑着车的感觉都不一样。

生活终于有了盼头,杨凌心里盘算着,如今轧钢厂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每周要工作6天,以后早晚他在家吃个五分饱,晌午在食堂敞开了吃,工资勉强也够花了。

实在不行,等他在轧钢厂站稳脚跟,可以接一些职工婚丧嫁娶的席面,赚一些外快。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杨凌骑着自行车哼着歌回到了菊儿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