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花出去的才叫钱

杨凌回到后院,当头遇到三婶陆小翠。

两人交错而过,谁也没主动打招呼,陆小翠小声嘟囔:“大早上的不做饭出去买,早晚把家业败光。”

杨凌听到了她的碎碎念,懒得理会,他直接回到东厢房。

“哇!大哥你买啥好吃的了!”杨凝鼻子灵敏,闻着香味就迎了上来,杨冲从厨房里探出头往这看,却牢记自己的看锅任务,并不过来。

杨凌将几个油纸包抬高,笑道:“刚刚让你们洗手洗脸,洗了吗?不洗不给吃啊。”

“洗了洗了!我洗了两遍呢,可干净了。”

杨凝跳着脚要够杨凌手里的油纸包,奈何个矮腿短,一时急的抓耳挠腮。

杨凌笑眯眯地将吃食放到桌子上,不管杨凝,他来到厨房,看锅里水已经烧开,对杨冲道:“小冲你也去吃吧,我搅点面汤。”

他来到锅边,想了想,又加了一碗凉水进去,等了几分钟水重新翻滚,他将碗里面糊搅进锅里,不多时,一锅面汤已经完成。

再从厨房出来时,两个小家伙已经一人一根大油条吃的满嘴是油了。

不等人齐就开吃,换老太太杨王氏和大伯杨文在这,少不了就要开骂了,不过杨凌不在意这个。

“你俩等锅里面汤凉一些再舀,我出去一趟。”

杨凌端着一小碗面条出了屋。

他来到中院,林灵还坐在家门口,正盯着手里半根油条发呆。

“你饭量这么小么?半根油条就饱了?”

杨凌端着碗坐到她旁边。

“我想留一半晌午吃。”林灵下意识地回答,发现杨凌过来,清澈的大眼睛看了过去。

“谢谢你,杨凌.......哥哥。”

杨凌将碗递给她:“光吃油条可不行,这碗面汤你趁热喝吧。”

“你.....为什么给我东西吃?”

林灵接过碗,没有立即喝,而是轻声的问杨凌。

“我给你这小家伙一口吃的还需要理由么?”杨凌笑着反问。

“不需要么?”

“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为什么,给你你就吃,一会儿别忘了把碗刷干净给我送后院东厢房来。”

说罢,杨凌再次起身离去。

林灵端着碗呆呆地看着杨凌的背影,感受着双手传来的温度,有点烫手,但她不舍得放下。

........

杨凌回到东厢房。

“咦?大哥你把咱家碗送出去了?”杨冲看大哥空着手回来,忍不住问道。

“大哥你是不是给奶奶送饭去了?”杨凝也问道。

杨凌摇了摇头,他见桌上已经舀好了三碗面汤,坐下道:“不是,你们以后都不用理会奶奶,也别给她送东西。”

“为什么呀?”杨凝问道。

“谁对你好你就对谁好,你忘了她们以前打你的事了?”杨凌拍拍妹妹脑袋道。

杨凝歪着脑袋做出回忆状,片刻后她打了个激灵:“大哥你说的对,我以后不对奶奶好。”

杨凌一口一个小笼包,三五口一个馒头,将这一桌食物干掉一半,才心满意足的拍了拍肚子。

收拾好没吃完的食物,杨凌对弟弟妹妹交代道:“一会儿我要出去买东西,你俩就在家里玩,别往外跑。”

“大哥,我跟你一起去!”两小异口同声道。

他们这半年多,跟着杨凌在外讨饭,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现在虽然回家了,却还是害怕跟大哥分开。

杨凌一手一个,将两个小家伙搂在怀里,轻声道:“这是咱家,你俩不用害怕,别跟老杨家那些人来往就行,实在害怕,你俩就把房门插上,在屋里玩。”

他安慰好弟弟妹妹,找出存单和户卡,离开了家。

杨凌今儿要花钱,花大钱!

前世对于这几年的通货膨胀他早有耳闻,那么如何对抗通货膨胀呢?就是把钱买成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来到东安市场附近的银行,将存单里的1000万全部换成100万一张的不记名存单。

毕竟现在纸币最大的面额也才200元,全取成现金有小一百斤,虽然他扛的动,但是扛着一麻袋钱看起来也太傻了,又不是当年拿着法币买东西。

换完存单,杨凌直接来到东安市场。

市场里熙熙攘攘,不时传出“劳您驾”、“借过”、之类的叫嚷声,多是一些拉板车扛大包的窝脖来回穿梭。偶尔有一辆三轮车驶过,跟杨凌前世见到人力三轮车不同,现在的三轮车是倒着骑的,人坐上去,面朝车斗。

杨凌看的眼热,心想要不要买个倒骑驴三轮车。

片刻后他打消了念头,三轮车大太,放院儿里别说会不会被偷,就算是被老杨家人搞些破坏扎破车胎都得不偿失。

杨凌边走边看,来到了市场里卖自行车的店铺,只见这家五间大的铺子内和门口都停满了自行车。

见一身崭新中山装的杨凌目光看向自行车,店员赶紧开腔招呼。

“爷们,要买洋车?来瞧瞧,有没有中意的?”

杨凌对于这个年代的自行车也不懂,看了一会儿就感到眼花缭乱,笑道:“你给介绍介绍呗,哪种好,有没有二八大杠?”

店员开始口若悬河的介绍。

“我们这里有‘永久’、‘新华’‘生产’‘中字’四种牌子,您要是不差钱儿的话,我推荐您买永久的,永久28型175万。‘中字’的最便宜,但是不建议您买,这种洋车又叫‘阿司匹林’车。”

“阿司匹林?我记得这是药名儿吧?怎么反而是最便宜的?”杨凌不解道。

店员笑道:“所谓阿司匹林车,就是这车骑着很费劲,适合感冒的人发汗用,这‘中字’牌洋车是津门那边厂子造的,质量比魔都‘永久’的差一大截,当然了,价格要便宜不少,只需要140万。”

杨凌心说我就是来花钱的,当然是捡贵的买了。

他大手一挥:“来一辆永久的!”

自行车从民国时期就要上牌,还要缴纳上路费,当然,也得打钢印。

钢印按数量收钱,不强制打,但是不打钢印的自行车停在外面丢的几率很大。

自行车175万,加上上牌和一年2万5的税费,又在前后车轮、龙头架、横梁、脚蹬各处打上钢印,最后又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了个二道锁,一共花了杨凌18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