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高额的知青安置费

李平安仔细地数着钞票,手指在每一张纸币上都停留片刻,这六十一块五毛钱,在1969年足够一个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了。

将所有钱票清点完毕,李平安将得罪王抗战的念头抛在脑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凭着老天爷给自己的金手指,将来总算是能带着自己妹子过上好日子了。

至于王抗战得罪就得罪了吧,不就是以后招工,考大学之类的事情会被使绊子嘛,大不了老老实实种几年地,凭着自己那两个立方左右的空间,根本不愁吃喝。

看着李平安脸上灿烂的笑容,王有德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笑着调侃道:“别急着笑,知青的安置不止这笔钱,还有笔大钱可以拿呢”

“还有钱拿?”

李平安当时就是眼前一亮,能一次性拿到这六十多块钱,就够让李平安惊喜的了,听王有德的意思,这还是小钱?后面还有大的?

王有德神秘的笑了笑,开口向李平安解释知青的安置工作情况:“按照国家对知青的安置政策,除了刚刚一次性发给你的补助外,还有两笔大钱是不经你手,直接拨付给公社的”

“一笔是二百二十块的安置费,另外一笔是一百二十块的建房费”

“安置费是用来做什么的政策上并没有说清楚,上级会不会拨款也不好说,不过这个建房费肯定是会拨下去的”

“你插队的地方就是你家,自然不需要大队给你盖新房,你回去以后,可以跟你们大队干部协商一下,把这笔钱给拿出来,或者给你家箍个新窑”

前世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对于知青下乡安置工作并不是特别了解的李平安,听完王有德的讲述后,这才恍然大悟。

想到还有一笔一百二十块的钱可以拿,李平安就激动的手心冒汗。

一百二十块啊!再加上刚领的六十一块五,这可是一百八十多块钱,这年头工厂实习工一个月才十几块钱,多少城市家庭连五十块的存款都没有,这笔钱在69年绝对是一笔巨款。

爽快的在交接单上按上自己的手印,李平安将桌子上的钱一卷,就准备抬腿走人。

李平安刚起身,就被王有德叫住,在李平安疑惑的目光中,王有德压低声音说道:“平安娃,今天这事瞒不住,肯定会有人知道,要是有同学问你拿了多少安置费,你就说你拿了四十多块”

“嗯?”

李平安停下了脚步,脸色古怪的看着他,同样压低声音小声的问道:“难道其他人不是全额发放?”

“额...这个..一般情况下都不是全额实发,你在外面不要乱说”

李平安瞬间了然,王有德的意思很明白,安置费的发放有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全额拿到的,具体能捞到手里多少,就看知青各自的折腾了。

像李平安这样的刺头就能拿全额安置费,老实孩子不敢闹的,人家给多少就拿多少。

果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道理不管在哪个年代都适用。

没有在学校多留,感谢过王有德刚刚在办公室的帮忙后,李平安直接起身走人。

怀揣着六十一块五的巨款,李平安拿着‘上山下乡光荣证’在县里开始了免票大采购。

其他的生活物品不提,李平安第一件事就是将‘上山下乡光荣证’里的棉花棉布给取出来。

原身的生活物品简直是一言难尽,特别是那个棉被,又脏又破不说,里面简直是个虱子窝。

穿越过来的这段时间里,李平安不止一次看到有虱子从里面跳出来。

想到被子上和身上的那些小东西,李平安就浑身发痒。

离开学校,穿过一条街道,找到国营商店,李平安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国营商店,把光荣证往知青专柜上一拍:“同志,我要领棉花和棉布!”

柜台后的女售货员懒洋洋的抬头,接过证件扫了一眼:“知青啊?昨天规定刚下来,今天你就来采购了,动作挺快啊”

女售货员一边说着,一边转身从货架上取出一叠蓝布和两斤棉花:“喏,这是你的份额,按规定每人两斤棉花,十六尺布,都在这了”

接过光荣证内的棉花棉布,李平安没有急着走,该买的物资还多呢。

计划经济时期好不容易能有免票购物的机会,自然是要把票上的物资全部买出来。

“同志,除了棉花棉布,还有哪些物资供应我们知青?”

“多了,蚊帐,脸盆,暖瓶,毛巾,口杯,牙刷,牙膏基本上的生活物资都有供应”

“除了蚊帐外,剩下的全取出来吧”

听到李平安的话,女售货员就是一愣,上下打量了李平安几眼,合着你下乡之前啥都没有啊?

这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原身还是有一些最基本的用具的,但是李平安用着膈应。

以前那是没得选,只能凑活着用,现在有钱有票,李平安自然要全给他还了。

“怎么?不行吗?”

“行,怎么不行,反正都是国家专供给你们知青的东西,只要有钱就卖给你们”

女售货员转身从货架后面拖出一个大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种生活用品。

她一边清点一边念叨:“搪瓷脸盆一个,铁皮暖壶一个,毛巾两条,搪瓷口杯一个,牙刷一支,牙膏一管....”

看着售货员手里拿出的崭新生活用品,李平安李平安心里满是踏实,总算是不用继续凑活了。

“多少钱?”

售货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算盘,开始噼里啪啦打着算盘:“一斤棉花八毛九,两斤棉花一块七毛八,一尺布两毛八,十六尺四块四毛八,搪瓷脸盆一块五,铁皮暖壶两块八毛钱.....”

总共噼里啪啦的算了一通,售货员抬起头:“一共是十二块三毛六分钱。”

听到售货员报出的数字,李平安心里暗暗点头,国家给的生活物品采购费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能买多少货,就给多少钱,制定的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