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龙泉山,雾气如流动的釉浆般在山间流淌。七子匣钵坟前,那些燃烧殆尽的窑火余烬仍泛着点点金红,仿佛无数细小的窑变釉斑,在晨光未至的幽蓝中明明灭灭。
鹿鸣跪坐在满地晶莹的骨瓷碎片间,瓷化的左耳轻轻贴在一块形如莲瓣的骨瓷片上。秘色瓷质的耳廓与骨瓷相触的刹那,竟发出清越如古磬的声响,在寂静的山谷中荡开一圈圈涟漪般的音纹。
“咔嗒——“
耳中骤然涌入万千声响:
铁器刮擦陶轮的“吱嘎“声,带着陶土特有的湿润气息;
松柴在龙窑中爆裂的“噼啪“响,火星溅落在窑砖上的细碎动静;
釉料在高温下沸腾的“咕嘟“冒泡,如同远古巨兽的腹鸣;
最后是七个声音重叠在一起的嘶吼:“封窑!“声浪中裹挟着血肉焦糊的腥气。
这些声音在鹿鸣脑海中交织成《景德镇陶录》记载的“陶魂共鸣“,构筑出一幅鲜活的画面:
明宣德七年,深秋。七位陶工围着一口沸腾的釉缸,缸中沉浮着《天工开物》失传的“骨董瓷“配方。釉液泛着诡异的银蓝色,表面不时浮现出《滇南矿务图》记载的“丝纹银“光泽。最年长的匠人突然将枯瘦如松根的手插入滚烫的釉液,皮肉在高温中滋滋作响,却死死攥住一块泛着银光的矿石。
“以银为引,以骨为匣......“老匠人的声音在痛苦中颤抖,“后世若有'补天手'......“
画面戛然而止。鹿鸣猛然睁眼,发现掌心的骨瓷碎片上浮现出细如发丝的纹路,那些纹路在晨光中泛着水银般的流动光泽。
“七子用苗银作引,将柴窑配方封在骨瓷里......“她喃喃道,指尖不自觉地沿着纹路摩挲。那些银丝突然活了过来,如蛛网般缠上她的手指,在皮肤上烙下微热的痕迹。
宫装女子广袖一挥,七件悬浮的骨董瓷突然在空中拼合成《陶冶图》里的“匣钵开窑“场景。弦纹瓶、凤首壶、荷叶盖罐等器物各居其位,每件瓷器都投射出一道虹光,在空中交织成北斗七星阵。天枢位的弦纹瓶突然倾倒,瓶口流出的不是釉浆,而是带着松烟香气的墨汁——那些墨汁如有生命般在地上蜿蜒游走,自动书写出《南窑笔记》失传的“跳刀纹“口诀!
“需要同时解读七组密码。“宫装女子指尖掠过浮空的墨字,那些笔画立刻化作青瓷色的萤火,在她袖间流转,“但凡人目力,至多能看清其中三组......“
鹿鸣突然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当AR弹幕软件的镜头对准悬浮的墨字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些青瓷萤火竟顺着电磁波钻入屏幕,在虚拟世界里重组为《考工记》里的“规矩方圆图“!
“用科技破解古法?“女子掩唇轻笑,笑声如越窑瓷磬相击,清越中带着几分讶异,“倒是个妙人。“
手机屏幕突然剧烈闪烁,弹幕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跳刀纹频率7Hz=唐代千牛卫佩刀震动参数】
【匣钵陶泥含3%苗疆朱砂=《本草纲目》镇魂配方】
【骨瓷声纹匹配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梵钟】
【银丝纹路与苗族“丝编“工艺同源】
【钴料成分为元代至正型青花特有苏麻离青】......
这些弹幕文字被龙窑余温灼烧,竟在空中凝结成带钧窑窑变的活字。每个字都泛着不同的釉色:“跳“字是钧紫掺金,“刀“字是汝青含翠,“纹“字是官红浸血......它们如受无形之手摆布,自动拼合成一篇流光溢彩的文章,正是《青冥志异》缺失的“器灵封印术“!
鹿鸣伸手欲触,那些活字却突然散开,重新组合成《苗疆秘银谱》中的一段警示:“银引血契,慎启之“。
正当她凝神细读时,地面突然剧烈震动。先前被金错刀劈开的山体裂缝中,元代青花钴料矿脉正泛出诡异的蓝光——那些沉睡的钴土不知何时已凝聚成数十具人形,每个“钴灵“的胸口都嵌着片刑窑三彩碎片,在晨光中泛着妖异的虹彩!
“蚀文会的后手......“宫装女子猛地扯断颈间一串秘色瓷项链,瓷珠落地即化作《武经总要》里的“铁蒺藜阵“。锋利的瓷片如雨激射,但钴灵们不避不让,任由瓷片穿透身体,伤口处流出的竟是《饮流斋说瓷》记载的“苏麻离青“钴料,在地面绘出诡异的符咒!
最骇人的是一具格外高大的钴灵。它俯身抓起一把钴土,在掌心揉搓几下后竟捏出个微型冰裂纹鼎。鼎中沸腾的已不是玛瑙釉,而是混着苗疆朱砂的银浆——正是七子当年封印的“丝纹银“溶液!银浆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苗文,如同无数银蛇游动。
“铛!“
金错刀自主飞旋而出,刀柄上的梅子青釉色突然剥落,露出底下暗藏的苗银掐丝纹路。那些银丝如活物般延伸,在空中织成一张《苗疆秘银谱》记载的“天罗地网“,将银浆鼎牢牢兜住。网线上跳动的银光,与鹿鸣掌心被银丝烙下的痕迹相互呼应。
鹿鸣突然捂住左耳——秘色瓷质的耳廓正剧烈发烫,耳中传来七子临终前用苗语吟唱的封印歌谣。那歌声苍凉古朴,夹杂着烈火焚烧时的爆裂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她福至心灵,抓起地上一把骨瓷碎片,以锋利的瓷片为刃,在掌心划出一道血痕。鲜血滴落的瞬间,竟在空中凝成七颗血珠,随着她手指轻弹,精准命中七具钴灵眉心。
“噗!“
血珠接触钴灵的瞬间,它们胸前的三彩碎片同时炸裂。钴灵们发出陶瓷开裂般的“咔咔“声,身体重新化作矿土回归山体。但那个高大钴灵在消散前,突然将银浆鼎掷向鹿鸣颈间的苗银吊坠——
“滋啦!“
吊坠表面的“丝编“纹路如饥似渴地吸收银浆,纹路间隙渗出《滇南矿务图》记载的“滇银“光泽。更诡异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湘西,某座苗寨祖庙里供奉的十二枚银铃突然无风自动,惊醒了守庙的老祭司。老人浑浊的眼中映出铃身上浮现的裂纹,颤抖着摸向腰间的吞光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