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的时候的选择

有谁还会记得小时候的那一些重要的内心时刻,至今在自己的内心仍无法磨灭,所以你会偶尔或时常想起它。

当时碍于种种现实,总感觉没有够爽,没有实现自己内心贪奢或者是自己的小九九也好。

现在你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有了上帝的视角,又会怎样演绎呢?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时分,年龄段上下的孩子们都玩的可高兴了,大约记得有七八人之多,大的孩子也就十岁左右吧,大多是前后行子、同一街道、左右邻居的玩伴,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男孩子居多吗!

我就是属于其中年龄大的一批人之一,因为平日做事公正,总爱主持公道,扶弱凌强,深得孩童们的爱戴和拥护,自己总觉得是个老大,孩童们的表现也让自己感受到确也如此,自己也深享其中的虚荣和感受。

这种感觉对于人类来说,就像对当官、有权的追求不相而谋一样,这种无意识的追求也许从孩童时代就根植了。

这种情况算是文化基因,跟人类基因的双重设置吧。既有小学老师的教育、身边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也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人类本质的邪恶需求的混合产物。

天色就在玩伴的欢声笑语中逐渐暗淡了下来,伙伴们也逐渐散去,各自回家吃饭去,犹如倦鸟归林,有的是自主的,大多是被家人叫回家的。

随着孩子们逐渐的离去,那个内心以老大自居的孩子,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己竟然将他邻居的那个玩伴女孩子的外套毛衣藏了起来,放在了一个隐蔽黑暗的角落,随着她父母的召唤回家,那个叫甜甜的女孩子内心不快的说:“自己的外套上衣找不到了”,表情显得十分的懊恼。

她的父母也是满腔的埋怨,怪罪自己的孩子,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吃饭,不但贪玩,还将自己的衣服弄丢了。

在大家都回家之后,那个自以为老大的孩子便找出那件外套,交给了邻居叔叔婶婶家,说是自己找到的,在哪里哪里找到的?然后扭头就走了。

如此分析你自己的内心,既能满足自己的所谓别人找不到的东西,自己能找到并还给她的虚荣心,为自己的撒谎找到了虚假的借口;更深层次便是人性的损她利己的自私,以及教育的欲盖弥彰的反人性理念。通过如此的小朋友一块玩耍便可以淋漓体现。

大家可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