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起始资金
- 穿越大唐之兵王混得风生水起
- 尘轩被限制了
- 3675字
- 2025-04-20 12:13:45
距离程咬金出兵平叛已过去半月有余,李牧的伤势也好了七七八八,到底是军人,又是年轻小伙,恢复力强。现在每天帮王叔干干农活,也算忙碌。
六月底长安城外,盛夏的阳光如同熔化的铜汁,毫不留情地倾泻在去往农田的路上。头顶的太阳像个烧红的铜盘,烤得人头晕目眩。李牧抬手擦了擦额头上滚落的汗珠,粗布衣袖早已被汗水浸透。李牧扶着锄头直起腰,汗水顺着下巴滴落在干裂的田地上,瞬间就被饥渴的土壤吞噬。。他抹了把脸,手上的老茧刮得脸颊生疼。“王叔,您去树荫下歇会儿吧,这儿我来照看。“李牧朝田垄另一端喊道。
王叔闻声抬头,他拄着锄头蹒跚走来,脚步虚浮。“这天是要把人烤熟啊...你也别干了,一起过来歇歇凉“王叔喘着粗气,在田边树荫下瘫坐下来。李牧抿了抿干裂的嘴唇,心中一阵酸楚。这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啥时候是个头,不行得想办法搞点钱了,这样弄过去,迟早是把穿越者的脸丢光,这绝对不行,李牧这样想着
李牧连忙取下腰间的水囊递过去。王叔接过,仰头灌了几口,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水洒了满襟。
“王叔!“李牧急忙拍打他的后背,触手一片滚烫。老人双眼发红,呼吸急促,显然是中暑了。
“没...没事。“王叔摆摆手,声音嘶哑,“老了,不中用了...“
“这鬼天气,连蝉都不叫了。“邻边一起锄地邻居的赵大嗓门喊道,一边抱怨一边用油腻的毛巾擦着脖子,“再这么热下去,地里的庄稼都要旱死,咱们都得喝西北风。“
“咱们今天就干到这儿吧。“王叔对李牧说道,明显感受到王叔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
“嗯嗯好,我扶您回去”李牧搀扶起王叔,扛起两把锄头往村里走,同时朝隔壁的赵大嗓门喊道:赵叔,这天太热了,您悠着点,小心别中暑了,我扶王叔先回去啦。
赵大嗓门也没说话,朝他们挥挥手,然后一头又扎进田堆里了。
回到家中,李牧连忙扶住王叔让他躺在床上,然后李牧迅速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又从厨房找出一块盐巴,放入水中,“王叔,喝点水。“中暑后喝盐水,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
王叔接过水瓢,手微微发抖。李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的酷暑若再持续几日,王叔这把年纪恐怕撑不住。他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
当晚,李牧辗转难眠。茅草屋闷热如蒸笼,王叔在隔壁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他起身摸到厨房,从水缸里舀了瓢水喝,水已经被晒得温热,毫无凉意。“要是能有冰块就好了...“李牧喃喃自语。忽然,他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自己的额头,“我怎么早没想到!“
他记得在现代看过一档走进科学的节目,介绍过硝石制冰的方法。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能使周围的水结冰。作为数理化的高材生,这个原理他再清楚不过了。以前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用到过,有办法,有办法了。
“王叔,王叔!“李牧轻轻摇醒老者,“我有个主意,或许能让我们发一笔小财,同时也能让这个鬼天气好过一点。“
王叔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什么主意?“傍晚经过李牧的照顾,王叔中暑症状好了很多。
“制冰!“李牧兴奋地说,“我知道一种方法,可以在夏天制出冰块来。哈哈,要发财了王叔“
王叔顿时睡意全无,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傻孩子,大热天的说什么胡话,冰块只有皇宫和达官贵人的冰窖里才有,咱们平民百姓哪来的冰?小牧,你别是热的癔症了“
“真的,王叔您信我一次。“李牧坚定地说,“我需要一些硝石做试验,您知道哪里能买到吗?“
王叔见李牧神色认真,思索片刻:“长安城西市有个药铺,掌柜姓崔,从前在军中当过医官,或许有硝石。不过那边的药材都不便宜...“
“我有把握。“李牧说完就回到自己房间去了,从席子下面拿出上次程咬金买诗的钱,还剩下七百多文,李牧数出300文,小声说道:这点应该够了
第二天一早,李牧便赶往长安。高陵县和长安城相距甚远,上次陪王叔来过他也知道,这一点点路他都记得,他走了近一个半时辰才走到延平门,然后他排队,拿出王叔的过所,才得以进城,还好那些士兵未曾细查,进城又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西市,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李牧挨家打听,终于在西市角落慢慢才找到王叔说的那家药铺。铺面狭小,牌匾上“济世药铺“四个字已经褪色,但药铺里面收拾得很整齐,各种药材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木格子里。
“掌柜的,请问有硝石吗?“李牧问道。
柜台后正在碾药的老者抬起头,花白胡子,眼睛却炯炯有神:“硝石?小郎君要硝石何用?“
“我...我想试试制药。“李牧临时编了个理由。
孙掌柜眯起眼睛打量了李牧一番:“硝石性烈,不可乱用。不过看你面善,卖你一些也无妨。“他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个陶罐,“要多少?“
“三百文钱的。“李牧递上铜钱。
孙掌柜称了一大包硝石递给李牧:“小心使用,莫要伤了自己。“
切,李牧心里想着:就买个硝石,还搞得这么小心心奕奕干啥,不过他也没有表现出来,轻快的答应一声,付账了就跑了,对就是用跑的。
买到硝石后,李牧就赶忙回去了,天上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但是李牧一刻也不想停留,
回到村里,李牧迫不及待开始试验。他找来两个陶盆,小的放入大的中,小盆装水,大盆也装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加入一点硝石
“这能行吗?“王叔蹲在一旁,满脸怀疑。
“应该可以...“李牧紧张地盯着水面。然而一刻钟过去了,水没有任何结冰的迹象。
李牧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可能是硝石量不够。“他又加入了一些硝石,继续等待。
太阳渐渐西斜,王叔已经去准备晚饭了,李牧仍不死心地守着那两个陶盆。终于,在夕阳余晖中,他看见小盆里的水面开始出现细小的冰晶。
“成了!“李牧激动地低声喊道,连忙叫来王叔,“您看,真的有冰了!“
王叔瞪大了眼睛,伸手摸了摸小盆边缘:“凉!真的凉了!“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李牧,“小牧,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法术?“
李牧笑着摇头:“不是法术,是...是从一本古书上看来的方法。“他没法解释自己来自未来的事实,只能这样搪塞过去。
王叔目瞪口呆:“这...这真是神仙手段啊!“
“王叔,我们可能要发了,不,不是可能是肯定要发了”李牧兴奋的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李牧不断改进制冰的方法。每一步他都记在心里,怎么用最少的量,结出最多的冰,在这过程中他还发现硝石可以重复使用,只要将溶有硝石的水煮沸蒸发,就能重新得到硝石结晶。这样一来,成本大大降低。
“王叔,我想我们可以卖冰镇酸梅汤。“一天早晨,李牧兴奋地提议,“天气这么热,肯定很多人愿意花钱买凉快的饮品。“
王叔皱眉:“冰这么金贵,寻常百姓哪买得起?“
“我想好了,普通冰水两文钱一碗,冰镇酸梅汤五文钱,专门卖给那些有点闲钱的客人。薄利多销“李牧胸有成竹地说。
说干就干。李牧用竹筒做了几个简易保温容器,内衬稻草,然后用破烂的衣服当成遮盖,装入制好的冰块。
王叔见到后,纳闷的问道“本来就热,你在用衣服和稻草遮盖,那里面的冰不是化的更快吗”
李牧见状也不解释“王叔你不懂,你就瞧好吧,我这方法能保证至少4个时辰的冰凉,对了,王叔你再去弄点酸梅,熬点汤,我床头还有几百文钱,你拿着去弄点蜂蜜回来,明天我们两个就正式去做买卖啦”
王叔听后一脸不信,不过他想着夏天都能制冰,说明李牧不是一个无故放失的人,就听从他的安排去准备这些东西了。
当天夜里,李牧和王叔,趁着夜色就干起来了,一人制冰,一人煮酸梅汤。
然后天刚大亮,两人就趁着晨光,推上小车,向长安城出发了。一个多时辰后李牧在长安城外的路口就摆开摊子,竖起一块木牌,上书“冰镇酸梅汤,消暑圣品,五文一碗,冰镇山泉水,两文一碗“。并嘴上还在吆喝“卖冰镇水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两文钱一碗,两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是可以买夏署的一碗清凉,如若不凉,大可掀了我的摊子.....”
起初路人只是好奇观望,直到一个满头大汗的脚夫停下脚步:“真能冰镇?“
李牧微笑着打开竹筒,取出一个浸在冰水中的小陶碗:“客官尝尝,不凉不要钱。“
脚夫接过碗一饮而尽,眼睛顿时瞪大:“痛快!这他娘的竟然真的是冰,喝得牙齿都在忍不住的打颤“他抹抹嘴,掏出四文钱,“再来一碗!我请我兄弟喝。“
这一声吆喝引来了不少人。不到一个时辰,李牧准备的五十碗冰镇山泉水销售一空,净赚八九十文,相当于普通农民三天的收入。
“明天多备些!“没买到的客人遗憾地说。
“客官不用着急,我们还有冰镇酸梅汤”李牧笑嘻嘻的说道
面前此人有点犹豫,毕竟五文钱,对他们这种农民汉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耗。
李牧看出这位大汉的窘迫“不过今天是第一天营业,这样吧,前十名购买的人,全部三文一碗,都不容易,给大家一个福利算是”
听到这,附近围着的人都站不住了,然后就听见此起彼伏的声音,“给我来一碗”
“我要三碗”
“小郎君,我先排队的,给我来一碗”
不一会,五十碗冰镇酸梅汤也销售一空。
只听见李牧无奈的大声说道“各位客官,今天的冰镇,所有都已经卖光啦,万分对不住,因为夏天的冰太过于难得,所以不好意思,只得让大家扫兴了,不过没事,明天我们两人还是再次摆摊.....”
众人听见此话,也慢慢散开了,一群意犹未尽的人,一脸失望的走了。
回村路上,王叔数着钱袋,笑得合不拢嘴:“小牧啊,咱这是要发迹了!3个时辰赚了四百多文。小牧,你这法子真神了!“王叔拍着李牧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李牧笑着点头,但心里明白这只是开始。随着消息传开,肯定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他们需要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保护好制冰的秘密,否则一旦被权贵知晓,恐怕会惹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