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喜获人才——李岩

“贼子,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你休要辱我!”王顺瞪着赵炳说道。

赵炳冷笑一声,说道:“开战之初本将便和你说过,本将只是借道白水县,并不打算在内久留。

你若是不率兵来追击,今日城中断后的军队便会退出。

只可惜你硬要追来,害得你我两方都死伤惨重。

你说本将该如何惩罚你,才能让军中的士卒们满意?”

王顺冷笑道:“悔不该不听先生之言,否则你这贼子断没有活命的道理!”

赵炳听了饶有兴趣地问道:“你口中的先生是何人?”

王顺冷笑了一声,扭过头去并不回答。

“我大哥问你话呢!”赵启怒睁着双眼,冲着王顺吼道。

赵炳略感无趣,摆了摆手,就准备让人将这王顺拉下去。

但一边的李陪仁突然出声说道:“将军,属下倒是有个猜测!”

“哦,你说来听听。”赵炳说道。

“约莫是一年前,这王顺带着巡检司的人马,在小西山剿灭一伙山匪的时候,救下了一个文士。

本来王顺随手放了他也就是了,但这文士好像是赖上了王顺,说定要为他出谋划策,以报救命之恩。

一开始白水县的百姓,都只当这是个笑料。不过后来,这王顺遇到了几个麻烦事,都是这文士出谋划策解决的。

所以这王顺口中的先生,应该就是此人。”李陪仁说道。

赵炳听后越发感兴趣了,他现在再怎么说,也是手下管着一万来人的小军阀了。

可偏偏到现在,一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许多次议会都是他在自说自话,搞得他想和人讨论都不知道该找谁。

现在听到有个可能有才华的谋士,他也不管这人到底有多少才能,先笼络到手再说。

“哦,那此人可在军中?快快将其带来!”赵炳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都在犯嘀咕,这都不认识这人,可咋找出来呀?

王顺此时又冷笑:“贼子你休要痴心妄想,先生可不在军中,我早安排了人手护其安全。”

赵炳听了略显失望。

但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了一道声音:“将军不必找了,在下在此!”

随后便见一个文士打扮的人走了进来,他恭敬地朝赵炳一拜。

这一刻赵炳只感觉到十分恼怒,自己这营帐可是中军大帐啊!

现在正在议事的时候,被外人大摇大摆地就闯了进来!

看来要尽快组建自己的亲兵班底了,加强营帐的守卫。

赵炳强行按捺住怒气,这才开始打量起进来的这个人。

不过赵虎突然惊呼了起来:“你就是那个文士?”

“之前和好汉隐瞒了身份!这是在下的错误!”文士点了点头,随后躬身一揖。

王顺满脸疑惑的问道:“先生你怎么来了?你们认识?”

赵虎此时说道:“大哥,这人是我在来的路上遇上的,这人说听说有人起义,他想来投靠。我便将他带过来了!”

王顺此时满是不可置信:“先生,他说的是真的?”

“都头,天亮之后,城内的士卒全都出城而去。在下料想你因为遇上些麻烦,准备找机会救你一命!不曾想都头竟败的这般快。”文士说道。

听了几方的叙述,赵炳对于这文士也是越发了解了。

起初只以为是个落魄士子,借着救命之恩,想攀上巡检司都头这根大腿。

但听了后来的出谋划策,今早危险时刻还想追随而来,以及现在做事的一板一眼。

赵炳才觉得,此人应当是那种忠诚重义的真君子。

王顺听到此话也是神情一黯,耷拉下了脑袋:

“悔不该不听先生之言,否则也不至于沦落如此境地,还害的先生也深陷贼军。”

赵炳笑道:“二位都不必伤心,还有这位先生,你若想救王都头很简单,只要你留下来为本将效命即可。”

大帐内的众人都是愣了一下,明显没有料到赵炳会这般说。

王顺立马反应过来,立刻叫道:“先生不能答应他!我身死是小,万不可令先生污了身子,坏了名声。”

赵炳听了十分无语,暗自感慨古代的思想和现代真是不同。

名声竟然比命都重要?

不过赵炳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静静等待这个文士的回答。

这文士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向着赵炳说道:“将军,我愿意效忠于你,只要你放王都头离去便好!”

“可以,给王都头松绑,带他到营寨外放了吧!”赵炳轻描淡写的说道。

众人又是一愣,明显没有料到赵炳会这般果决地就同意了。

“大哥不可啊,此人伤了我们那么多弟兄,岂能这般轻易的放这人离开?”赵启满脸不高兴地说道。

赵炳安抚道:“无妨,本将只说放他一人而已,他先是丢了城池,现在又是损兵折将,朝廷也饶不了他。

日后他也不可能再与我军为敌,更何况我军可还有王家的子弟呢!

若是杀了这王顺,也容易离心离德,还不如就这般放了算了。

更重要的是,放了一个对我军没有威胁的敌人。却能得到一个大才,这在我看来十分值得。”

这下众人也都没再说话,之前那两个押着王顺进来的士卒,又将王顺押了下去。

文士下拜道:“王都头,一年前的救命之恩,在下已经还上了,日后还请都头保重!”

王顺眼带不舍,但还是被两个士卒带了下去,直接丢到了营寨外。

赵炳清咳一声,说道:“本将已经履行约定,先生不如介绍一下自己。”

这文士又是躬身行礼,随后介绍道:“在下李岩,字子泰,河南杞县人氏,嘉靖十八年生人。

父亲李精白,曾任山东巡抚、户部尚书;母亲出自当地名门,操持家中内外。

余自幼承庭训,习诗书,通文墨,兼修武艺,于经史兵法粗有涉猎。”

这叫李岩?应该就是那位吧!

毕竟这个世界似是而非的,当朝皇帝叫宋厚璁,年号嘉靖。当朝首辅徐嵩,执政二十余年,满朝尽是徐党爪牙。

而这位的一些信息,和明朝末年闯将的第一谋臣那般相似,应当不会有错的。

嘶~

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刚刚开始造反,就有这种忠义又有谋略的人才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