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琴弦与快门之间(一)

谢谢你的伞。PS:没感冒吧?——虞知遥

文艺节过去两周后,林楠舟的相机里多了二十七张虞知遥的照片。这个数字他记得很清楚,因为每一张他都反复看了无数遍——虞知遥在阳光下微微眯起的眼睛,她低头翻书时垂落的发丝,还有她弹琴时指尖在弦上跃动的瞬间。

“楠舟,发什么呆呢?“同桌陈凯用胳膊肘捅了捅他,“老张盯着你呢。“

林楠舟猛地回神,发现数学老师正皱眉看着自己。他赶紧低下头假装做题,但草稿纸上全是无意识写下的“虞“字。他迅速把纸翻过来,耳根发热。

下课铃响,林楠舟慢吞吞地收拾书包,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高二(3)班在对面教学楼的三楼,这个时间,虞知遥应该刚上完体育课回来。果然,没过多久,那个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走廊上,她正和同学说笑,马尾辫随着步伐轻轻摇晃。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陈凯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哦——是古筝女神啊。“

林楠舟像被烫到一样收回目光:“别乱说。“

“得了吧,谁不知道你暗恋人家。“陈凯压低声音,“文艺节后你天天往对面楼瞅,傻子才看不出来。“

林楠舟没否认,只是把相机往包里塞得更深了些。那里装着今天早上拍的新照片:虞知遥在晨读时靠在窗边的侧影,晨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

“你要是喜欢,就去认识一下啊。“陈凯怂恿道,“我表姐在3班,可以帮你搭个线。“

“不用。“林楠舟摇头,“我们...算认识。“

他想起文艺节后台那个慌乱的虞知遥,和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虞知遥,那是只有他见过的两面。但之后的两周,他们再没说过话,只是在走廊擦肩而过时点头微笑。

“认识?然后呢?“陈凯瞪大眼睛。

“没有然后。“林楠舟背上书包走出教室,把好友的追问抛在身后。

周三下午是图书馆值班时间。林楠舟作为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文学区的归还书籍。这个工作他很喜欢,因为安静,也因为偶尔能看到虞知遥来借书。

今天他的运气不错。刚整理完一架书,就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果然是虞知遥,她正在古典文学区徘徊。她的手指轻轻划过书脊,最后停在一本《唐宋词选》上。

林楠舟屏住呼吸,假装在整理旁边的书架。虞知遥似乎没注意到他,拿了书就往借阅台走去。他犹豫了三秒,还是跟了过去。

“需要帮忙吗?“他站在借阅台后问道,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紧张。

虞知遥抬头,眼睛一亮:“林楠舟?你在这里工作?“

“嗯,周三值班。“他接过她递来的书,手指不小心碰到她的指尖,像被静电打到一样迅速缩回。

虞知遥好像没注意到这个小插曲,她好奇地看着电脑屏幕:“你也喜欢古典诗词吗?“

“还行。“林楠舟其实更喜欢科幻小说,但此刻他无比感谢上学期为了应付语文考试背的那些诗词,“我比较喜欢苏轼的诗词。“

“真的吗?“虞知遥眼睛亮了起来,“我最喜欢他的《定风波》了,'莫听穿林打叶声'那种豁达的感觉...“

“'何妨吟啸且徐行'。“林楠舟接上下句,看到虞知遥惊喜的表情,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

“你也背过这首?“

“嗯,写作文用过。“他低头办理借阅手续,借机掩饰上扬的嘴角,“这本书借期两周。“

虞知遥接过书,犹豫了一下:“那个...你拍的照片,能给我看看吗?就是文艺节上的。“

林楠舟心跳漏了一拍:“可以,但我没带相机。“

“没关系,下次吧。“虞知遥笑了笑,“对了,你知道图书馆有《国家地理》的合订本吗?我在做地理课的课题。“

“在期刊区,我带你去。“林楠舟从柜台后面走出来,暗自庆幸今天穿了那件新洗的校服衬衫,很帅!

他们穿过安静的阅览区,林楠舟能闻到虞知遥身上淡淡的茉莉花香。他在期刊架前停下,准确地抽出一本蓝色封面的合订本:“最近一期有篇关于敦煌壁画保护的专题,可能对你有用。“

“太棒了!“虞知遥接过杂志,两人的手再次短暂相触,“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林楠舟耳根发热:“只是...刚好看过。“

这当然是谎话。上周他无意间听到3班同学讨论地理课题,回去就翻遍了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就盼着虞知遥会来借。

“那...我先走了。“虞知遥抱着书,冲他挥挥手,“谢谢帮忙。“

“不客气。“林楠舟站在原地,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图书馆大门外才长舒一口气。

从那天起,虞知遥每周三下午都会“恰好“来图书馆借书。有时是诗词,有时是音乐理论,还有一次是一本关于星空摄影的图册——那是林楠舟特意放在显眼位置的。

而林楠舟也开始留意虞知遥的日程表。他知道她周二周四下午有古筝社团活动,会经过西边的樱花小道;知道她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到校,喜欢在操场边的长椅上看书;知道她午餐时总坐在食堂靠窗的第三个位置,爱吃糖醋排骨但不吃里面的胡萝卜。

但他从未主动去“偶遇“她,直到那个下雨的周五。

放学铃响时,窗外已经下起了倾盆大雨。林楠舟站在教学楼门口,庆幸自己带了伞。正当他准备撑伞离开时,看到了站在屋檐下的虞知遥。她没带伞,正望着雨幕发愁,刘海被飘进来的雨丝打湿了几缕。

林楠舟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要一起走吗?“

虞知遥转过头,雨水让她的睫毛看起来格外黑亮:“啊,是你。不用了,我等雨小一点...“

“拿着吧。“林楠舟把伞塞到她手里,“我家近。“

没等虞知遥回应,他就冲进了雨里。冰凉的雨水瞬间浸透了他的校服,但他心里却像有一团火在烧。跑出十几米后,他忍不住回头,看到虞知遥还站在原地,手里拿着他的伞,表情惊讶又困惑。

周一早上,林楠舟在课桌里发现了一把折叠整齐的伞,下面压着一张纸条:“谢谢你的伞。PS:没感冒吧?——虞知遥“

纸条背面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林楠舟把纸条夹在课本里,那一整天都忍不住去摸它是否还在。

后来他们的“偶遇“越来越多。在食堂排队时刚好站在前后,在操场晨跑时擦肩而过,甚至在周末的市图书馆也能碰上。林楠舟开始怀疑这些巧合是否真的只是巧合,但他不敢往深处想。

直到五月的校园歌手大赛,他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交谈。

“林楠舟!这边!“摄影社的周政在礼堂后排招手,“我给你留了好位置。“

林楠舟挤过去,发现这个位置确实绝佳——正对舞台中央,又不会被灯光干扰。他刚架好相机,周政就神秘兮兮地凑过来:“知道今天谁表演吗?“

“不是各班的歌手吗?“

“还有特邀表演!“周政压低声音,“古筝独奏,你那位虞知遥。“

林楠舟的手一抖,差点碰倒三脚架:“她不是我那位。“

“得了吧,谁不知道你们……“

“知道什么?“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林楠舟回头,看到虞知遥站在那里,穿着淡青色的旗袍,怀里抱着琴谱。她的目光在他和周政之间游移,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知道...知道你们班要拿第一!“周政反应飞快,捅了捅林楠舟,“对吧?“

林楠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嗯。你...今天表演?“

“嗯,串场节目。“虞知遥晃了晃琴谱,“希望不会搞砸。“

“不会的。“林楠舟脱口而出,“你弹得很好。“

虞知遥笑了,那个笑容让林楠舟想起文艺节后台的阳光:“谢谢。对了,上次的照片...“

“我带了。“林楠舟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洗出来了。“

虞知遥接过信封,指尖轻轻擦过封口:“表演完再看。祝我好运?“

“好运。“林楠舟注视着她走向后台,心跳如鼓。

周政在一旁挤眉弄眼:“还说不是你的那位?“

“闭嘴。“林楠舟调整相机焦距,但嘴角却不受控制地上扬。

虞知遥的表演依旧惊艳。这次她弹的是《春江花月夜》,悠扬的琴声让喧闹的礼堂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