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逻些城外来客

武德四年六月,天工监的机密作坊里蒸腾着热气。赤玛伦跪在地上,用骨刀在新制的震天雷外壳刻下吐蕃文咒符,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内部的硝磺配比。苏寒站在她身后,看着陶制弹壳逐渐被火焰纹覆盖,忽然听见淬火池传来“滋啦“一声——安小容改良的波斯齿轮正在测试低温耐性。

“苏少监!“王九斤捧着焦黑的弩机冲进来,“吐蕃学徒用牦牛筋做弹簧,结果......“他指向变形的弩臂,“零下二十度就绷断了!“

赤玛伦抬头,朱砂痣在炉火中格外醒目:“错了,牦牛筋要混三倍羊肠线。“她从腰间取下银壶,往淬火池里倒了半碗青稞酒,“逻些城的匠人说,酒能让筋线更柔韧。“

苏寒接过改良后的弹簧,触感果然细腻。他忽然想起《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酒渍皮革法“,点头道:“明日让神火营在陇右道测试,若成,骑兵铳的耐寒性可提升两成。“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马蹄声。李世民的玄甲未卸,直接闯入作坊,手中攥着染血的战报:“西突厥残部联合铁勒诸部,在青海湖设伏,截杀了咱们的硝石商队。“他忽然看向赤玛伦,“带队的是屈利啜,他手里拿着改良的神火铳。“

赤玛伦的手骤然收紧,骨刀在陶壳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那是我去年留在逻些城的图纸。“她忽然起身,披风扫过案头的吐蕃机械图,“屈利啜曾向赞普求购火器,被我父亲拒绝了。“

苏寒立刻明白了她的言外之意——吐蕃大相没庐氏是赤玛伦的父亲,而西突厥的火器技术,极可能来自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他展开青海湖地图,用算筹标出三个红点:“屈利啜擅长利用地形,必会在黑马河狭隘处设卡。“

“用连环铳和震天雷。“赤玛伦忽然开口,“黑马河的峡谷岩壁上有牦牛径,我在逻些城时曾让人测绘过。“她用骨刀在沙地上划出等高线,“派三百神火营从两侧山腰俯射,震天雷炸塌隘口,屈利啜的十万大军会被堵在谷中。“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好!赤玛伦公主,能否请你给神火营讲讲牦牛径的攀爬技巧?“

三日后,青海湖畔的黑马河笼罩在晨雾中。赤玛伦穿着唐式皮甲,腰间别着改良的牦牛铳,正在给神火营士卒演示吐蕃特有的“飞索攀援术“。她手腕上的银镯叮当作响,与士兵们的甲叶声交织成战歌。

“记住,“她扯了扯手中的牛皮索,“踩点要像牦牛踏雪,稳而无声。“忽然指向远处的隘口,“屈利啜的投石机就藏在那片芦苇荡,等咱们的震天雷炸开谷口,它们就会变成废铁。“

正午时分,第一波震天雷在隘口炸开。改良后的引火绒果然不惧湖风,陶壳碎裂时爆发出的破片比以往密集三成,隘口的巨石在爆炸声中崩塌,彻底堵死了西突厥的退路。神火营的连环铳从两侧山腰齐射,铅弹如暴雨般倾泻,突厥骑兵的皮甲在近距离射击下如同纸糊。

屈利啜在乱军中望见赤玛伦的身影,手中的改良神火铳差点掉落——他认出了她披风上的吐蕃王室纹章,终于明白为何唐军的火器总能克制自己的改良版。“撤到湖心岛!“他声嘶力竭地大喊,却看见唐军的羊皮筏子正载着红衣火炮驶来,炮口映着湖面的波光,像极了传说中的雷神之眼。

“轰!“第一发炮弹落在湖心岛的沙滩上,炸出的弹坑燃起蓝色火焰——那是观星院新制的“蓝焰震天雷“,掺入了吐蕃的雷丸粉,燃烧时能释放有毒烟雾。屈利啜的战马受惊狂奔,他在坠马前最后看见的,是赤玛伦举着牦牛铳逼近,枪口的火焰纹与她眉心的朱砂痣重叠。

战后的庆功宴上,赤玛伦却没有笑容。她盯着手中的吐蕃文战报,忽然对苏寒道:“屈利啜的火器图纸,来自吐蕃的琼保氏,他们想借西突厥的手削弱没庐氏。“

苏寒心中一凛——吐蕃的权力斗争已经波及到唐军火器技术,这意味着赤玛伦的身份不再单纯。他忽然想起她手腕内侧的唐蕃双语刻痕,轻声道:“你父亲让你来长安,不止是学技术吧?“

赤玛伦的睫毛颤动,忽然从颈间摘下银坠,里面藏着卷微缩的象雄机械图:“赞普想造能在高原奔驰的'铁牦牛',需要你们的神火铳和波斯的齿轮。“她忽然抬头,眼中闪过坚定,“但我更想让吐蕃的匠人知道,铁器不该只用来杀人,还能造出引水的天车、耕地的曲辕犁。“

夜深人静时,苏寒独自来到观星院。案头摆着赤玛伦留下的吐蕃水力图,与安小容的波斯齿轮图纸叠放在一起。他忽然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竟在震天雷的陶壳上、在连环铳的齿轮组里,达成了奇妙的和谐。

“苏少监。“赤玛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换上了吐蕃的传统服饰,披风上绣着唐蕃双语的“工“字,“我明天就要回逻些城了,赞普召我回去主持'铁牛工坊'。“

苏寒转身,看见她手中捧着个木盒,里面是改良后的牦牛铳,枪托处刻着唐蕃两国的图腾:“这是天工监送你的礼物,能连发五弹,适合高原气候。“他忽然笑道,“记得给逻些城的匠人带句话:大唐的炉火,永远为愿意铸剑为犁的人敞开。“

赤玛伦的眼角微微湿润,将木盒抱在胸前:“我会告诉他们,在长安,有个叫苏寒的匠人,让火铳的火焰照亮了不同肤色的手掌。“她忽然取下手腕的银镯,塞到苏寒手中,“这个,送给你做念想,上面刻着吐蕃的星图,和你们的算筹一样,都是丈量天地的工具。“

武德四年的夏风掠过天工监的檐角,苏寒看着赤玛伦的车队消失在长安街头,银镯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他知道,这个吐蕃贵女带走的,不仅是火器技术,更是文明交融的种子。当逻些城的匠人敲响第一炉铁水,当青海湖的盐矿开始提炼硝石,属于唐蕃的技术同盟,正在战火与炉火中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