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 王伟光著 桁林整理
- 2211字
- 2025-04-28 19:57:39
前言
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和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趋势,从而把唯心主义彻底逐出对人类社会认知的历史科学领域,赋予工人阶级解放自己、最后解放全人类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同时也是恩格斯对人类思想史、对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幸福的最伟大的贡献。
我16岁走上社会,即开始了对中国前途命运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追索,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到没有任何思想武器,能如唯物史观那样如此科学地说明人类所要探索、认知和改造的人类世界。在长达5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唯物史观的犀利和威力,它是认识处理人们所面对的社会历史、现实和工作实践最管用的认识工具。
在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时,我就选择了唯物史观的研修方向。在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期间,我研读的方向仍是唯物史观,选定的论文题目也是关于唯物史观的选题。1984年,我留在中央党校哲学研究室任教,主动要求分配到历史唯物主义教研组,随后担任该教研组副组长,组长是知名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专家高光同志。我的整个哲学教学研究生涯、党的理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部经历,始终没有离开唯物史观这一大的方向。在唯物史观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努力注重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故我的很多科研成果都与唯物史观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胜利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党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极大地推进了唯物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创造了一系列唯物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极大地推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实现了更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胜利,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顽固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诋毁、攻击和污蔑。曾几何时,我国的思想理论战线出现了一股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否定社会主义、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否定英雄模范人物、否定中国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譬如,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用法,胡说“历史唯物主义”的提法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而是列宁、斯大林等人硬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头上的标签,企图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用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取代唯物史观;企图用资产阶级人性论、宪政民主、全民国家、全民党和普世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人类历史归结为“王朝更替的历史”“宫廷斗争的历史”“文明冲突的历史”,否定人类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将来通过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一般发展规律的理论;编造社会主义“终结论”的谎言,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化永存,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主张“告别革命”,抹黑领袖和英雄,抹黑历史上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历史人物,甚至替历史上的反动势力和反动人物翻案,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针对以上对唯物史观的非难、诘问与否定,以及否认斗争、虚无历史、告别革命的叫嚣,我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捍卫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稿:一是宣传、捍卫、坚持唯物史观及其一系列重要观点;二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桁林同志长期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主持完成2012—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著有《马克思主义发生史探源》等,在积极参与“中华思想通史”编撰工作这项重大工程中,认为我的关于唯物史观的文稿很有指导价值,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因而力促将这些文稿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我欣然应允。在我与桁林同志共同努力下,编选了这部文稿,书名拟定“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文稿的选文共分六编,除了首末编,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坚持、捍卫和阐述唯物史观的文稿,二是关于坚持、捍卫和阐述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大的历史时代观的文稿,三是关于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文稿,四是关于坚持、捍卫和阐述唯物史观阶级与阶级斗争、民主与专政、国家与革命的观点,批驳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资产阶级关于人权、民主、普世价值的错误观点的文稿。其中每一部分,除绪论外,基本上都是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出于选题需要,除了选编以往一系列文稿外,还包括我近年已然出版的文稿。这些文稿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而撰写的,故难免有某些重复,但为了尊重历史并无大的改动,只作减法,作些必要的删减。虽然所选文稿时间跨度大,但整体思想是连贯一致的,涵盖了上述六个方面内容,内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汇编在一起。当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唯物史观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要求更宏阔、更深厚、更扎实的理论创新,因而回头再看过去的研究成果,难免存在局限性以及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还望读者指正。
王伟光
2022年9月20日于北京海淀大有庄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