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捷克卷)
- 胡丽燕
- 3415字
- 2025-04-28 17:21:21
第二节 人口年龄结构
一 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及变化情况
(一)总体情况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从图I-2-8人口结构中可以看出,捷克人口金字塔为缩减形,中间宽,塔顶和塔底较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这种类形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在生育水平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从人口数量上看,2015年捷克0—14岁人口数量为160.3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15.1%,其中,0—14岁男性人口数量为82.3万人,0—14岁女性人口数量为78万人;15—64岁人口数量为709.5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66.9%,其中15—64岁男性人口数量为360万人,15—64岁女性人口数量为349.5万人;捷克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90.8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18%,其中,65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数量为79万人,6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数量为111.8万人。

图Ⅰ-2-8 2015年捷克人口金字塔(万人)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二)0—14岁人口情况
从人口比重来看,1960—2019年捷克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介于14%—26%,整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1960年捷克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25.7%,1975年捷克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减少到21.9%,1983年捷克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增加到23.7%,到2009年,捷克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减少到14.2%,为历史最低水平。

图Ⅰ-2-9 1960—2018年捷克各个年龄组人口占比变动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0014.TO。
(三)15—64岁人口情况
从图Ⅰ-2-9人口比重来看,捷克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比重介于63%—72%,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出现两个峰值点:1970年的67.7%,2005年的71.2%。
具体来看,1960年捷克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64.9%,到1970年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67.7%,这一比重增加了2.8%;之后这一比重变动呈小幅度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67.7%下降到1980年的63%;其后这一比重变动呈现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63%增加到2005年的71.2%,此时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之后,比重变化再次呈小幅度下降,从2005年的71.2%下降到2019年的64.5%。
(四)65岁及以上人口情况
从人口比重图Ⅰ-2-9可以看出,捷克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介于9%—20%,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9年,捷克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变动处于上升趋势,196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9.4%,到197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13.7%,这一比重增加了4.3%;第二阶段,1979—1985年,捷克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变动处于小幅度下降趋势,197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13.7%,到1985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11.7%,这一比重减少了2%;第三阶段,1985—2019年,捷克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变动再次处于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从1985年的11.7%上升到2019年的19.8%,这一比重增加了8.1%。
(五)抚(扶)养比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从总抚(扶)养比来看,1960—2019年,捷克总抚(扶)养比处于波动变化趋势,整体在40%—59%,总抚(扶)养比从1960年的54.1%变动到2019年的55.1%。总抚(扶)养比在1980年达到最大值,为58.6%;2005年达到最小值,为40.4%。
从少儿抚养比来看,1960—2019年捷克少儿抚养比变动整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1960年少儿抚养比达到最大值,为39.7%;2009年少儿抚养比降到最小值,为20.1%。

图Ⅰ-2-10 1960—2019年捷克抚(扶)养比变动
说明:总抚(扶)养比=(0—14岁人口数量+ 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100%,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100%,老年扶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10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0014.TO?locations=CZ。
从老年扶养比来看,1960—2019年捷克老年扶养比变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9年,捷克老年扶养比变动处于上升阶段,1960年老年扶养比为14.4%,到1979年老年扶养比增加到21.8%;第二阶段,1979—1986年,捷克老年扶养比变动处于小幅度下降阶段,老年扶养比从1979年的21.8%减少到1986年的18.1%;第三阶段,1986—2019年,捷克老年扶养比变动再次处于上升阶段,老年扶养比从1986年的18.1%增加到2019年的30.7%。
二 人口受教育情况
(一)人口文化程度变动情况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1991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捷克2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数据中可以发现,捷克受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从1991年开始逐渐递增,中学学历的人口比重先增加后减少。1991年捷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超过半数为中学学历。至2016年,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超过了20%,可见捷克人口整体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表Ⅰ-2-4 捷克2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变动情况

(二)教育的性别差异情况
在了解捷克2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捷克教育资源在男性与女性人口之间的差异问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到1991—2017年捷克分别在小学、中学、高等学院各阶段男生与女生的入学比例。
结合数据和对应的折线图可以观察到:整体来看,在小学阶段,1991—2017年捷克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变化较大,在0.3—1.5,小学阶段教育资源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分布变化较大。其中大部分小于1,表示女生入学人数高于男生入学人数。
在中学阶段,捷克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捷克女生入学人数低于男生入学人数,男生与女生的入学比例大于1,但这一比例逐步下降。第二阶段,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从1991年的1.28下降到2017年的0.99;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大致保持在1。可以看出,中学阶段教育资源从初期较倾斜于男性逐渐发生改变,经过调整和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在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均匀分布。
在高等学院,捷克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1.89下降到2017年的1.01,大致保持在男生入学与女生入学人数基本相等上。可以看出,在高等学院阶段,教育资源逐渐消除了性别上的差异,社会意识不断进步。

图Ⅰ-2-11 1991—2017年捷克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变动
说明:1993年仅有高等学院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数据。男女生入学比=男生入学人数/女生入学人数。男女生入学比大于1,说明男生入学人数多于女生入学人数;男女生入学比小于1,则说明男生入学人数少于女生入学人数。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www.unesco.org。
(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入学率
1.小学入学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7—2017年捷克小学教育入学率(部分数据缺失)情况如下:在总入学率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007—2013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13—2017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分性别(部分数据缺失)可以看出,2011—2014年女性入学率一直高于男性入学率。

图Ⅰ-2-12 2007—2017年捷克小学入学率变化情况
说明:小学总入学率是指无论年龄大小,小学的总入学人数与官方规定的小学适龄总人口的百分比值。总入学率可能超过100%,因为包含了较早或较晚入学及复读的超龄和小龄学生。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0014.TO?locations=CZ。
2.中学入学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71—2018年捷克中学教育入学率(1981年数据缺失)情况如下:总入学率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1—1982年,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第二个阶段:1982—2018年,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分性别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1988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第二阶段:1989—1991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第三阶段:1992—2018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
3.高等教育入学率波动上升,女性高于男性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71—2018年捷克高等教育入学率情况如下:从总入学率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1—1982年,增长较为平缓;第二个阶段:1982—1993年,总入学率小幅下降;第三个阶段:1993—2017年,总体入学率持续上升。分性别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1—1998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第二个阶段:1999—2018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
1971—2018年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变化幅度比较大,总入学率从1971年的8.9%增加到2018年的63.8%,增幅为54.9%。男性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71年的11.2%增加到2018年的53.5%,增幅为42.3%。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71年的6.5%增加到2018年的74.5%,增幅为68%。

图Ⅰ-2-13 1971—2018年捷克中学入学率变化情况
说明:中学总入学率,是指不论年龄大小,中学在校生总数占符合中学官方入学年龄人口的百分比。总入学率可能超过100%,因为包含了较早或较晚入学及复读的超龄和小龄学生。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

图Ⅰ-2-14 1971—2018年捷克高等教育入学率变化情况
说明:高等教育总入学率,是指不论年龄大小,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占中学之后 5年学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0014.TO?locations=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