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玉甯(苏瑾)没有想到,她在汉服社雅集上那段即兴的《霓裳羽衣舞》,带来的影响远比她预想的要大得多,也快得多。
在这个被“摄魂匣”(手机)和无形“气脉”(网络)连接的世界里,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就在她跳完舞的当天晚上,一段模糊却依旧能看出舞姿惊艳的视频,就被当时在场的某个学生用手机录下,并上传到了南都大学的校园论坛以及一个名为“围脖”(微博)的、据说能让天下人都看到的“告示牌”上。
视频的标题极具煽动性:
“【校内惊现神仙小姐姐!失传霓裳羽衣舞重现南大校园!美哭了!】”
起初,这则帖子只在南大的小圈子里流传。学生们纷纷点开视频,无不被视频中那女子的舞姿和气质所震撼。虽然拍摄角度不佳,光线昏暗,画面也有些晃动,但那份穿越时空的古典韵味,那种飘逸空灵、遗世独立的美感,依旧透过屏幕扑面而来,令人心折。
“天哪!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哪个系的?也太美了吧!”
“这舞跳得……简直不像现代人!感觉跟看纪录片里的古画活过来一样!”
“真的是霓裳羽衣舞吗?我记得这舞不是早就失传了?”
“不管是不是,反正就是美!我已经循环播放十遍了!”
“求小姐姐姓名!求联系方式!女神啊!”
校园论坛瞬间炸开了锅。“苏瑾”这个名字很快就被知情者(比如林小满,她正兴奋地在各个群里炫耀“我室友超厉害”)扒了出来。历史系、汉服社、甚至之前因为“男女大防”事件对她有所耳闻的人,都纷纷涌到帖子下面留言,或惊叹,或八卦,或求证。
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校园的范围。
不知是谁将这段视频转发到了几个拥有大量粉丝的“古风文化”或“舞蹈艺术”相关的“大V”(在萧玉甯理解中,大概类似于说书人或戏班名角?)的“围脖”下。这些“大V”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转发和评论,瞬间将这段原本只是小范围流传的视频推向了更广阔的“江湖”(公众视野)。
“卧槽!这身段!这韵味!真的是学生?!”
“我学了十年古典舞,自问做不出这种感觉……”
“虽然服装是现代的,但这舞姿……隐隐有盛唐气象啊!”
“求高清完整版!求正面照!”
“吹爆!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舞!秒杀现在那些矫揉造作的所谓‘古风舞’!”
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视频的播放量和转发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南大霓裳仙子”、“校园最美古典舞”、“失传国宝级舞蹈重现”等话题标签迅速攀升,甚至一度登上了“围脖”的“热搜榜”(类似于朝廷邸报的头条?)。
一夜之间,“苏瑾”这个名字,以一种她完全始料未及的方式,“红”了。
萧玉甯对此毫不知情。她依旧按部就班地去图书馆学习,努力适应着这个世界。直到第二天中午,林小满举着她的“摄魂匣”,兴奋地冲到她面前,将屏幕怼到她脸上时,她才第一次看到了那个所谓的“走红视频”,以及下面那密密麻麻、如同潮水般滚动的“评论”。
“苏瑾!你火了!你真的火了!你看你看!全网都在讨论你跳舞!”林小满激动得满脸通红,比自己红了还要兴奋。
萧玉甯看着屏幕上那个模糊的身影,听着那嘈杂的背景音(夹杂着当时的掌声和惊呼),又快速浏览了几条那些奇奇怪怪、她半懂不懂的评论(什么“AWSL”、“神仙下凡”、“求嫁”之类),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还有一种……巨大的恐慌。
火了?这是什么意思?是说……像灶膛里的火一样,烧起来了?这听起来可不像什么好事!
全网都在讨论她?难道是说,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她?这……这简直比当年她在宫中宴会上跳舞引起的轰动还要大得多!可她并不想这样!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学习,找到回家的路,而不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这是谁拍的?为何要传到这‘网’上去?”她蹙着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和不安。
“哎呀,肯定是当时在场的同学拍的呗!觉得你跳得好,就分享出来了嘛!现在都这样,看见好玩的好看的第一时间就发‘围脖’啊!”林小满不以为意地说道,“你别担心,这可是好事!说明大家喜欢你啊!你看多少人夸你!”
好事?萧玉甯却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好事。这种被无数陌生人围观、评判的感觉,让她非常不适。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骤然成名,往往伴随着意想不到的麻烦。她在深宫之中,早已深谙此道。
果然,她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
就在赞美之声达到顶峰的时候,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了。起初只是零星的质疑,但很快就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
最先发难的是一些自诩为“传统武术”或“古舞复原”研究的“门派”或个人。他们在仔细观看了视频后,纷纷跳出来“指点江山”:
“哼,哗众取宠!这女子的下盘虚浮,气息紊乱,根本没有半分武术功底!所谓的‘霓裳羽衣舞’,历史上本就与剑舞、武术渊源颇深,岂是这般软绵绵的花架子?”——署名“八极拳传人王铁山”。
“此舞动作看似飘逸,实则多处不合人体发力规律!尤其是几个旋转和跳跃,重心转换生硬,核心力量不足!若真是古舞,必有其内家运气法门,岂会如此外强中干?”——署名“太极养生张道长”。
“视频模糊,细节不清。但从几个动作的衔接来看,似乎与敦煌壁画中的某些飞天舞姿有相似之处,然其手势、眼神皆缺乏神韵,更像是现代舞蹈的演绎,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舞复原!”——署名“某某大学敦煌舞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
“《霓裳羽衣舞》乃唐宫秘传,谱、图早已失佚千年!此女所跳,究竟依据何在?若无可靠文献或考古证据支撑,仅凭臆想发挥,便妄称‘重现失传国宝’,未免过于轻率!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署名“古代乐舞文献学者赵某某”。
这些质疑声,大多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专业”口吻,言之凿凿,仿佛他们才是掌握着“真理”和“规矩”的权威。他们将萧玉甯的舞蹈贬低为“花架子”、“外强中干”、“臆想发挥”,甚至上升到了“不负责任”的高度。
这些言论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原本就对萧玉甯的“爆红”心存疑虑或嫉妒的人,立刻抓住这些“专业意见”大做文章:
“看吧!我就说有问题!一个普通大学生怎么可能跳出失传千年的舞?”
“原来是花架子啊,亏我还觉得挺好看的。”
“肯定是现代舞老师教的,套了个古风的壳子而已!”
“现在的年轻人啊,就喜欢搞这些噱头博眼球!”
而那些真心喜爱萧玉甯舞蹈的人,则奋起反击:
“外行指导内行!你们懂什么叫美吗?”
“就算不完全符合你们所谓的‘规矩’,难道就不能承认她的舞姿优美、意境动人吗?”
“人家小姑娘就是即兴跳了一段,又没说自己是严格复原,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吗?”
“某些‘专家’就是见不得别人好!酸!”
一时间,网络上硝烟弥漫,各种争论、谩骂、人身攻击层出不穷。“苏瑾”这个名字,以及那段《霓裳羽衣舞》,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将她捧上神坛,有人则将她踩入泥潭。
林小满每天都抱着手机刷着这些信息,时而兴奋地向萧玉甯汇报“又有多少人夸你了”,时而又气愤地痛骂那些“黑子”和“杠精”。
萧玉甯对此却显得异常平静。或者说,是强作平静。
她不去看那些争论。那些赞美,她并未放在心上;那些质疑和诋毁,虽然也让她感到愤怒和不公,但她更明白,与这些隔着遥远时空、素未谋面之人争辩,毫无意义。
她在意的是,这些质疑声中,是否也隐藏着某些……她需要警惕的东西?
比如,那个“八极拳传人”和“太极道长”所说的“武术功底”和“内家法门”。《霓裳羽衣舞》确实脱胎于唐代宫廷乐舞,其中某些动作,尤其是表现力量和旋转的部分,的确借鉴了当时流行的剑舞和西域传来的一些带有武术元素的舞蹈。但那更多是为了追求艺术表现力,而非实战或养生。这些人强行用后世形成的、僵化的武术或养生理论去套千年前的宫廷乐舞,本就可笑。
又比如,那位“敦煌舞研究中心主任”所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舞姿,与唐代宫廷乐舞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相似之处不足为奇。但壁画毕竟是静态的,且经过了艺术加工和简化,岂能完全等同于活生生的舞蹈本身?至于所谓“神韵”,更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如何评判?
最让她在意的,是那位“古代乐舞文献学者”的质疑——“依据何在?”
这确实是她的软肋。她的依据,就是她自己脑海中的记忆,是她从小接受的宫廷教习。这些,在这个时代,是无法被证明的“孤证”。她无法拿出任何“文献”或“考古证据”来支撑她的舞蹈。
这些质疑声,如同冰冷的雨水,浇熄了她因为舞蹈被认可而产生的些许慰藉。它们再次提醒她,她与这个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她的“真实”,在这里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而且,这些质疑声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些所谓的“门派”、“传人”、“研究中心”,他们跳出来质疑,仅仅是因为学术观点的不同吗?还是……也夹杂着门户之见、利益之争,甚至是对一个“外来者”打破了他们“规矩”和“权威”的排斥?
萧玉甯想起了南梁朝堂上那些党同伐异、攻讦倾轧的戏码。原来,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人的地方,似乎都少不了这样的纷争。
“苏瑾,你别理那些人!他们就是嫉妒!”林小满看着萧玉甯沉默不语,以为她是因为那些负面评论而难过,连忙安慰道,“你的舞跳得有多好,我们亲眼看见的人最清楚!那些隔着屏幕指手画脚的,都是柠檬精!”
“柠檬精?”萧玉甯疑惑地看向她。
“呃……就是嫉妒别人、说话酸溜溜的人!”林小满解释道。
萧玉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时代的词汇,总是如此……形象生动。
“我没事。”她对林小满笑了笑,笑容有些勉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由他们说去吧。”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她心里清楚,事情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结束。
果然,没过几天,汉服社的负责人就一脸为难地找到了她。
“苏瑾同学……那个……最近网上关于你跳舞的事情,争议挺大的……”负责人搓着手,小心翼翼地说道,“有几个……嗯……自称是传统武术研究会和古舞复原协会的人联系了我们社团,说……说想跟你‘切磋交流’一下,希望你能公开回应一下关于《霓裳羽衣舞》的依据和……嗯……‘规矩’问题。”
切磋?交流?公开回应?
萧玉甯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这哪里是切磋交流,分明就是打着“学术”的幌子,前来踢馆挑衅,逼她自证清白!
这阵势,倒有几分像江湖门派之间的约战了。
麻烦,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比她预想的,还要直接和……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