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淮河传说 东瓯墓藏

汤和死后安葬在珠城东郊的曹山南坡,龙湖东岸,占地3.6万平方米。其魂魄化身为龙,继续镇守南北分界线之淮河,70年初期珠城淮河治理管委会组织修理河道时,发现了龙湖东岸挖掘出来的汤和墓葬,汤和毕竟是公侯级别的,自然会引起盗墓者的觊觎,到此时发现并挖掘汤和墓的时候,实际汤和墓早已经被盗掘多多次了,在墓中的发现数个盗洞,除此之外,竟然还发现了一把盗墓用的铁斧!墓室中也是十分凌乱,到处都是陶瓷碎片,棺盖甚至被放到盗洞附近,成为盗墓者上下用的“梯子”,就连汤和的骨架也被放到棺外,室内一片狼藉。

农民们挖掘出来一部分的书籍,但是陪葬的贵重物品倒是没有挖掘出来多少,因为在墓正殿棺木后墙斜上一个盗洞,墓室和盗洞里散落了少量的一些小的如金钗、流苏等等物件。其他的陪葬物品只有散落在墓室里的书籍倒是没有被拿走。看来盗墓没有发现书籍中有什么重要的书画或者对书籍不感兴趣。由于正是特殊的年代,墓葬里挖掘出来的贵重物品都有珠城革委会运走保管了,其实这些书籍本来管委会是准备烧掉的,被一直围观墓葬发掘的财院教务处的李明高主任给阻止了,李教授原来是教授会计的,后来升职教务处主任,但是平时特别爱好看历史书籍,特别是明史的部分,那时候在位的或者说当权的知识分子还是受到社会大部分人尊重的,特别是挖掘墓葬的都是龙湖附近的农民,而这些人都龙湖西岸边的财院的老师那是一直都有好感的,毕竟自从财院在这里建校之后,一直对当地都带来了好处。

于是在没有人反对或者重视这批书籍的情况下,李主任找了几个学生用农村的平板车就把这些书籍都运回了湖对岸的财院,经过一番整理,给充实到图书馆里面了。于是财院的图书馆二楼里最靠后一排书架上很特殊的写着“东瓯墓藏”。可能里面也没有特别出名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儒学思想的书籍。李教授退休之后回到上海儿子身边,财院的领导们也没有人注意过这几十本东瓯藏书,但是图书馆里员不敢随意处理这些特殊的书籍,后来历经多年的发展,甚至于陈风重生前的2023年,龙湖东岸的财校图书馆里一直保留着这一排特殊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