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坦桑尼亚外交关系发展态势分析

独立以来,坦桑尼亚政府始终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对外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独立初期,坦桑尼亚主要奉行不结盟政策和政治外交;进入21世纪以来,坦桑尼亚以经济外交为主,全面发展与东西方各国的关系。

一 坦桑尼亚与美国的关系

美国重视坦桑尼亚地区大国的作用和发展潜力,支持其经济改革,是坦桑尼亚主要投资国和捐助国之一。美国国际开发署(the U.S.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是坦桑尼亚的重要合作伙伴。

(一)坦美建交历史

坦桑尼亚大陆坦噶尼喀在1961年独立后,立即与美国建交。独立初期,坦噶尼喀与美国关系较好。1963年,尼雷尔访美,两国签订了保护美国在坦噶尼喀投资的协议。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立后,延续了同美国的外交关系。1965年因美国“阴谋颠覆尼雷尔政权”,坦桑尼亚宣布美国驻坦桑尼亚使馆参赞和驻桑给巴尔领事为不受欢迎的人,随后双方召回各自大使。1969年底,坦桑尼亚赶走美国“和平队”所有成员,并不时谴责美国侵略越南和支持南非种族主义政权,两国关系一度紧张,美国一度中断对坦桑尼亚的援助。1971年,坦桑尼亚同美国关系开始缓和。1974年,美国恢复并增加对坦桑尼亚的援助,提供了约5000万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修建通往赞比亚的大北公路。[27]随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坦桑尼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之后,美国增加了对坦桑尼亚援助,双方进一步加强了合作。

(二)美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

近年来,美国致力于加强坦桑尼亚的民主,并在妇女和儿童健康、艾滋病、营养和粮食安全、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等领域,与坦桑尼亚开展合作。通过多项总统倡议和美国机构,向坦桑尼亚提供发展援助,帮助其进行能力建设,解决卫生和教育问题,鼓励民主治理,促进基础广泛的经济增长,改善地区和国内安全。[28]

医疗卫生方面,美国一直在坦桑尼亚推行总统防治艾滋病救济紧急计划(The 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和总统防治疟疾行动计划(The President'sMalaria Initiative),通过增加其政府资源,帮助坦桑尼亚抗击艾滋病,防治疟疾,减少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教育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资金,促进早期阅读,提供教师培训和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增加女童入学注册率和留校率,改善人们对女童教育价值的认识。和平队志愿人员在坦桑尼亚担任中学数学和科学教师,作为信息和通信技术教师的培训师,担任增加基本卫生知识和改善卫生态度和行为的卫生教育项目的领导人,以及担任环境项目的领导人,维持村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民主治理方面:为了促进有效的民主管理,美国国际开发署支持当地媒体;加强坦桑尼亚组织监测、收集和利用数据开展宣传工作的能力,重点加强对选举和政治进程的参与和监督。农业方面:美国国际开发署通过提高农业增长率、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扩大农业贸易,以便提高农民的收入;投资于农产品创新研究,解决妇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服务部门帮助坦桑尼亚建设打击野生动物贩运的执法能力。[29]

图1-10 美国援助坦桑尼亚的实际经费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国际开发署。

图1-10显示,2001年以来,美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逐年增长,到2008年达到了最高值10亿美元。2008年2月,布什总统访问坦桑尼亚,宣布美国在5年内向坦桑尼亚提供6.98亿美元援助,帮助坦桑尼亚改善道路、供电及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美国“千年挑战账户”设立以来向单个国家提供的最大一笔经济援助。

2013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坦桑尼亚三国时,提出“电力非洲”计划。[30]2014年8月,两国签署了《美坦电力非洲备案录》。“电力非洲”计划涉及非洲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电网、地热、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领域。截至2018年12月,坦桑尼亚的发电装机容量为1504兆瓦,水电装机容量568兆瓦,火力装机容量925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82.4兆瓦,电网通电率32.7%。[31]

2016年,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坦桑尼亚政府签署了4.07亿美元的援助协议。协议期限为5年,援助资金主要用于卫生、农业、自然资源管理、教育、能源和政府管理等领域。美国国际开发署表示,该笔援助是美国政府支持坦桑尼亚2025年远景规划的一部分,以帮助坦桑尼亚实现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2016年4月,因桑给巴尔选举问题,美国千年挑战账户暂时停止了4.72亿美元的贷款。2016年6月,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与马古富力总统举行会谈时承诺,美国对坦桑尼亚的双边援助将不会受到千年挑战账户资金的影响,美国将向坦桑尼亚提供总额约12.1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并先期支付8亿美元。2016年,美国实际援助坦桑尼亚约6.29亿美元。此后,美国的援助金额略微下降。2017年约6.24亿美元,2018年约4.22亿美元。(详见图1-10)

(三)美国与坦桑尼亚的高层互访

在基奎特总统任期内,美国与坦桑尼亚的关系最为密切。2009年5月,基奎特总统访问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了他,基奎特总统因此成为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会见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2011年6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坦桑尼亚,承诺向坦桑尼亚提供总计1亿美元的援助,用于坦桑尼亚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以及应对艾滋病等项目。2012年5月,基奎特总统赴美进行工作访问。2013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坦桑尼亚。在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坦双方在贸易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坦桑尼亚是美国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访问期间,他还专门参观了美国人在坦桑尼亚经营的一家电厂,以鼓励美国企业在坦的投资。[32]

二 坦桑尼亚与英国、德国、法国和北欧四国的关系

(一)坦桑尼亚与英国的关系

英国与坦桑尼亚有较深的历史渊源,也是坦桑尼亚外交工作的重点国家。

坦噶尼喀独立后,与英国关系密切。1964年1月,英国军队帮助坦噶尼喀平定了兵变。1965年12月,由于英国支持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殖民主义者片面独立,坦桑尼亚宣布与英国断交。此后,坦桑尼亚谴责英国支持南罗得西亚史密斯政权和向南非出售武器,宣布停付前英国殖民官员的养老金。英国中断了对坦桑尼亚的援助,1968年7月两国复交。复交后两国关系得到稳步发展。英国增加了对坦桑尼亚的援助。援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坦桑尼亚政府的财政预算。英国援建的项目有综合性农场、医院、省级公路和粮库等。英国还向坦桑尼亚派出专家和志愿者。

目前,英国是坦桑尼亚主要援助国和重要投资者之一。坦桑尼亚对英国的出口以原料为主,即茶叶、烟草和宝石。英国是坦桑尼亚茶叶最大的欧洲买家,而英国对坦桑尼亚的出口主要以汽车和电子产品为主。根据坦桑尼亚投资中心的数据,英国是坦桑尼亚的第一大投资者,占外国直接投资的35%。1990年至2013年6月期间,英国公司在坦桑尼亚投资了约51亿美元,创造了271000个就业岗位,是其他投资者的4倍。双边贸易价值3.4亿美元。英国公司在坦桑尼亚能源、通信、建筑、银行、农业和新兴的石油和天然气等核心部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坦桑尼亚是与英国签署高水平繁荣伙伴关系(High Level Prosperity Partnership)的五个非洲国家之一。该项目重点关注四个优先领域:农业、采油、可再生能源和改善商业环境。此外,英国还与坦桑尼亚政府合作,执行八国集团坦桑尼亚土地透明度倡议。2017年8月,英国非洲事务大臣斯图尔特·罗里访问坦桑尼亚,他向马古富力总统表示,英国为坦桑尼亚发展提供4.5亿美元的援助。[33]

(二)坦桑尼亚与德国的关系

坦噶尼喀曾是德国的殖民地。独立后,即与当时的联邦德国建交,并于1962年与其签署了发展合作协议,规定联邦德国通过贷款和赠款方式向坦噶尼喀提供经济发展援助。1964年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立后,承认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停止了对坦桑尼亚的援助,20世纪70年代,两国复交,联邦德国恢复了对坦桑尼亚的经济援助,此后两国关系得到稳定发展。两国合作的主要发展项目有坦桑尼亚铁路、输电线路和输变电站设备、公路管理、城镇和乡村地区供水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德国援助坦桑尼亚的项目较多,范围也广,包括向坦桑尼亚派出了一些专家、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德国私人公司在坦桑尼亚投资也很大,投资主要方向在贸易、零售贸易、纺织工业、农业等领域。

2000年以来,德国政府调整了与坦桑尼亚的合作战略,根据坦桑尼亚的《国家增长和减贫战略》,将双方的合作项目集中在三个重点领域:一是供水和卫生设施;二是医药卫生(艾滋病防治);三是支持地方治理。德国政府每年提供4100万欧元的资金,用于这些项目的实施。这些项目主要通过国际迁移与发展中心(CIM)、德国发展服务局(DED)、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国际能力建设公司(InWent)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来施行。除此之外,德国政府每年提供约400万欧元的经费支持各类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教会组织等机构在坦桑尼亚的活动。除了政府间的合作,德国政府还鼓励德国公民到坦桑尼亚旅游。2017年,德国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的坦桑尼亚第三大国际游客客源国。

(三)坦桑尼亚与法国的关系

坦桑尼亚同法国建交很早。然而,坦桑尼亚与法国的关系直至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全面发展。90年代后期,法国调整其对非洲的政策,即除保持同法语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外,还要积极发展同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这种调整,为坦桑尼亚发展同法国的关系提供了机遇。90年代以来,大湖地区的几个法语非洲国家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相继出现动乱,是坦桑尼亚通过调解,维持了大湖地区的相对稳定。法国重视坦桑尼亚在维护大湖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赞赏坦桑尼亚为此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愿意同坦桑尼亚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大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另外,坦桑尼亚地处非洲中心地区,对于法国来说,发展同坦桑尼亚的关系有利于它发展同东部和南部英语非洲国家的关系。

80年代以来,坦桑尼亚同法国领导人和政府高级官员的互访增加,标志着两国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发展。两国领导人和政府高级官员的互访,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谊,推动了坦桑尼亚和法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比如在军事、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法国使馆在达累斯萨拉姆和阿鲁沙开办了“法语之家”,为坦桑尼亚人学习法语提供方便。此外,双边贸易也不断增大。

(四)坦桑尼亚与北欧四国的关系

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是坦桑尼亚的传统友好国家和主要捐助国。自坦桑尼亚独立以来,北欧四国一直为其提供各种援助。北欧四国开展援助的初期,援助方式分为贷款和赠款两种方式。20世纪中后期,北欧四国先后免除了坦桑尼亚的债务,对坦桑尼亚的援助全部变成了无偿捐赠。

1994年底,因对当时坦桑尼亚的管理问题不满,挪威冻结了援助坦桑尼亚的720万美元,随后,瑞典、丹麦、芬兰也停止了援助。姆卡帕政府上台后,瑞典、芬兰、挪威三国的发展合作部长于1996年初先后访问坦桑尼亚,对新政府打击贪污腐败、加强财税管理的措施表示满意,逐步恢复了援助。1995年,桑给巴尔大选引发动乱,北欧四国于1996年6月相继宣布暂停对桑给巴尔的发展援助。2000年桑给巴尔大选引发骚乱,直至2001年形势好转后,他们才恢复了对桑给巴尔的援助。

进入21世纪,坦桑尼亚开始执行《结构调整和减贫计划》,北欧四国加大了对坦桑尼亚援助的力度。第一,继续对坦桑尼亚政府的预算给予支持,四国每年对坦桑尼亚政府支持的重点为教育、卫生、供水、道路、农业、司法和防治艾滋病等项目的预算。第二,紧紧围绕坦桑尼亚减贫战略计划目标,按照坦桑尼亚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专项减贫援助或继续正在实施的援助项目,并形成了各自援助的侧重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北欧四国的援助有所减少。

三 坦桑尼亚与日本的关系

(一)坦日建交历史

坦噶尼喀1961年独立后即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建立后延续同日本的外交关系。1966年日本在坦桑尼亚设立大使馆,1970年坦桑尼亚在东京设立大使馆。建交初期,坦桑尼亚与日本的关系一般,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得到一定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坦桑尼亚开始重视发展同日本的关系,把日本定位为“坦桑尼亚发展同东亚、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点国家”,面对“减贫战略”任务,坦桑尼亚政府加强了同日本的交往。

(二)坦日经济与贸易关系

近年来,日本政府认为坦桑尼亚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在非洲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为坦桑尼亚提供了大量援助。日本对坦桑尼亚的援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提高水稻产量,促进经济增长,减少民众贫穷;二是发展交通、电力供应、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经济增长率;三是帮助坦桑尼亚政府提高行政效率。[34]

目前,坦桑尼亚已经成为日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最大受援国。日本政府鼓励非政府组织、日本国际合作署(Japane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以及私营企业到坦桑尼亚发展,支持坦桑尼亚的减贫战略。例如:在坦桑尼亚北部开展农业灌溉援助项目;为达累斯萨拉姆市的道路改造提供大量援助,等等。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通过资助基层民众安全项目(Grant Assistance for Grassroots Human Security Projects,GGHSP)计划,继续支持当地社区和当地人民,根据坦桑尼亚地方政府、教育或医疗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需求,实施各类基层项目。根据该计划,日本政府将重点放在人的基本需求领域和人道主义领域,如教育、卫生和包括水电供应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考虑的项目是那些对大多数基层民众有益的项目,或者那些能够用小规模资金提供高捐助水平的项目,特别是满足紧急人道主义需要的项目。日本在坦桑尼亚的保健中心建造产科病房,为预产妇女提供安全和更好的环境,或建造供水系统,以改善村民安全用水环境。

此外,日本大使馆还实施了职业培训和工业部门的项目。例如,在伊林加地区建立了手工艺中心,以支持听力残疾人,该中心设有住宿服务和自助餐厅,现已成为该地区的旅游景点之一。另一个例子是支持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农业加工业。在该项目中,日本大使馆提供了一台向日葵油精炼机,供大多数坦桑尼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35]

日本是坦桑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在2004年至2014年期间,日本对坦桑尼亚的出口增长了275%,2014年达到2.667亿美元。同期,坦桑尼亚对日本的出口实现了193%的显著增长,2014年达到2.1亿美元。[36]坦桑尼亚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有金属矿石、芝麻、咖啡、烟草和鱼类等海产品,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汽车(占进口的50%以上,主要是二手汽车、公交车和卡车)、钢铁产品和塑料制品。

四 坦桑尼亚与印度的关系

(一)坦印建交历史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印度与非洲在传统和人文上有着一定的联系。19世纪初,来这里经商的印度人越来越多,到19世纪末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的印度人达到10万左右,控制了坦桑尼亚的商业。这种传统的联系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两国都是英联邦的成员国,英语是两国的官方语言之一,更便于两国的交流。

据报道,印度首任驻坦噶尼喀高级专员在坦噶尼喀独立前就抵达达累斯萨拉姆。独立后,两国关系一直很好。1967年坦桑尼亚实行国有化政策,部分印度移民受到打击,两国关系受到影响,但是到1971年以后就开始好转。在冷战后的政策调整中,印度和坦桑尼亚几乎同时启动了经济改革计划,对外关系的目标是更广泛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参与,培育国际商业关系和促进外国投资。近年来,坦印关系已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和务实的关系,坦桑尼亚与印度建立了更广泛和多样化的经济参与和发展伙伴关系,印度为坦桑尼亚提供了更多的能力建设培训、优惠贷款和赠款。

(二)坦印经贸往来

2011年5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出席第二届印度—非洲论坛峰会后对坦桑尼亚进行正式访问,印度向坦桑尼亚提供了1.9亿美元信贷用于支持及改善供水和教育。两国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及防止偷税漏税的协议,同意加强在反恐及打击海盗等领域的合作。印度是坦桑尼亚重要外资来源地,其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业、信息通信、旅游、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印度人在坦桑尼亚经营的公司有巴罗达银行(Bank of Baroda)、印度银行、塔塔国际有限公司(Tata International Limited)、信实工业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td.)、卡迈勒工业集团(Kamal Group of Industries)等。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拓展,双方陆续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航空服务协议、贸易协定、邮政和电信领域技术合作备忘录等文件。坦桑尼亚主要向印度出口腰果、豆类、蔬菜、香料(主要是丁香)、木材、矿石和金属废料、宝石、鞣制品、染色和染色材料、有色金属、精油、皮革、黄金、白银、棉花、树脂等,进口石油产品、药品、钢铁、机动车辆、电线和电缆、糖、电气机械、药品、电子配件、化学用品、塑料、纺织品、亚麻油、谷物等。坦桑尼亚进口的药品中,约36%来自印度。印度主要的制药公司在坦桑尼亚都有经销商和代表。

坦桑尼亚矿藏丰富,有丰富的金矿、钻石、蓝宝石等资源,当然也有近年来受到国际珠宝市场广泛欢迎的坦桑石矿藏。印度是世界上宝石加工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宝石开采、加工、打磨等方面的工艺非常成熟。坦桑尼亚的宝石原矿进口到了印度之后,从粗加工、精细打磨、包装到投入市场,都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两国在这方面已经实现了共赢合作。

(三)坦印文化往来

为了支援坦桑尼亚的发展,印度政府近年来为坦桑尼亚培养了大量人才。印度政府为坦桑尼亚青年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如在联邦奖学金、研究金计划和一般文化奖学金计划下,2014—2015学年由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提供了24项奖学金。两国的关系由此变得更加紧密。

2010年12月,坦桑尼亚印度文化中心成立。该中心除了提供由印度教师授课的瑜伽课、手鼓及其他乐器的培训,还与当地艺术家、文化实体和出版界建立伙伴关系,开展文化交流项目。如:2015年9月举行的印地蒂凡斯的庆祝仪式(Hindi Divas celebrations)。2015年6月21日,在达累斯萨拉姆、桑给巴尔、阿鲁沙、姆万扎、塔波拉和莫罗戈罗等地庆祝了首届国际瑜伽日,在达累斯萨拉姆可可海滩(Coco Beach)举办了2000人的瑜伽表演,并在国际瑜伽中心举办了瑜伽展览。2015年5月,中心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卡尔帕纳(Kalpana)的画展——当代印度绘画杰作。2014年10月,印度文化中心还举办了一场关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果阿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拉贾斯坦邦,Gujarat,Goa,Maharashtra and Rajasthan)的展览。中心还与当地文化机构联合举办多个项目,包括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艺术和音乐系合作,举办印非音乐会、摄影展览、时装表演、印地语喜剧表演、本地艺术家绘画和雕塑展、电影放映等活动。在坦桑尼亚大约有20个印度社区,其中大多数在达累斯萨拉姆。这些社区定期组织印度文化和社会活动,当地居民大多时候也参与其中,偶尔也有来自印度的艺术家助演。

坦桑尼亚是印裔侨民较为集中的非洲国家,印裔侨民总数超过5万人。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主要来自库奇和卡蒂亚瓦德地区(Kutch and Kathiawad regions)。他们的祖先早在19世纪初就来到了这里,作为商人、水手和铁路建设工人。他们集中生活在达累斯萨拉姆、阿鲁沙、多多马、莫罗戈罗、桑给巴尔、姆万扎和姆贝亚等主要城市中心。时至今日,生活在印度社区的印裔侨民仍在坦桑尼亚的贸易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促进了印度与坦桑尼亚的融合,为坦桑尼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37]

五 坦桑尼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加强次区域合作

坦桑尼亚在地区事务中奉行“广交友、不树敌、促和平、谋发展”的政策。重视与周边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同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等国关系密切。重视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坦桑尼亚是东非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1967年,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三国签订了东非合作条约,建立了东非共同体。1977年东非共同体解体。80年代末期,坦桑尼亚主动与肯尼亚修好,双方的经济合作逐渐发展起来。进入90年代以后,肯、坦、乌三国加强合作的意识越来越强。1994年,三国重建了东非共同体,总部设立在坦桑尼亚阿鲁沙。

坦桑尼亚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前身是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1980年,“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立。1992年,经成员国领导人讨论,改“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坦桑尼亚积极参加该组织的各项工作,加强与南共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密切南共体成员国之间的联系。

(二)坦桑尼亚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成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坦桑尼亚政府就以人道主义精神收留来自布隆迪、卢旺达、刚果(金)等周边国家的难民。1972年以来,50多万布隆迪难民滞留坦桑尼亚。此外,还有许多难民融入了坦桑尼亚社会。大量难民长期滞留不归给坦桑尼亚本身并不完善的社会服务系统造成沉重负担,严重影响当地坦桑尼亚居民的正常生活。但是,坦桑尼亚从来没有限制难民人数,也没有强制遣返难民,持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表现出东非大国的责任,为维护大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坦桑尼亚政府启动新的接受外国难民计划。2010年10月,坦桑尼亚宣布授予16.2万难民坦桑尼亚公民资格。与此同时,呼吁国际社会正视坦桑尼亚的社会现实,希望国际社会增加相应的援助,这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响应。除了援助和捐献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挪威、瑞典、贝宁、布基纳法索等许多欧美国家和非洲国家,协助收留和安置了部分滞留在坦桑尼亚的难民,缓解了坦桑尼亚政府的压力。

为保障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改善国家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坦桑尼亚领导人还参与调停工作。2004年11月,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在达累斯萨拉姆主持召开大湖地区和平与安全地区峰会,相关11个国家的领导人与会,会议签署了《达累斯萨拉姆宣言》,内容包括在大湖地区实现和平、安全、民主、良政、经济发展和地区合作。会议还决定成立一个部长级委员会,负责落实大会的有关文件。峰会的召开和宣言的签署为这个资源丰富但战乱频发的地区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7月,布隆迪陷入大选后的骚乱,马古富力总统上任后立即指派外交部长积极参与布隆迪问题调解。他称将继续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全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三)坦桑尼亚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挑战

虽然坦桑尼亚致力于务实外交,积极发展与地区邻国关系,但是近年来,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问题上与东非邻国时有矛盾发生。东非国家认为坦桑尼亚更亲近南共体,对东非经济一体化“阳奉阴违”,尤其对其市场不够开放和对其土地、人员的管控政策不满。

坦桑尼亚与肯尼亚在整个区域的贸易政策上存在利益分歧,再加上双方因双边贸易而反复争吵,导致两国的关系越发紧张。另外,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现总统肯雅塔关系紧张。国际刑事法院曾以反人类罪为由传唤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到荷兰海牙受审,肯雅塔不想去欧洲,提议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开庭,但坦桑尼亚不想得罪西方国家,拒绝为其开庭,肯雅塔对此极为不满。此外,马古富力是肯尼亚前总理、反对派领袖奥廷加的密友,两人曾同在工程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惺惺相惜,肯雅塔对两人关系有所忌讳。

坦桑尼亚曾积极介入刚果(金)东部问题,打击卢旺达和乌干达支持的地方武装,引起两国不满。因此,在东非共同体内,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三国结为意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意图孤立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在上任前仅有过6次外访经历,外交经验匮乏,如何与东非邻国增信释疑,修复关系,是对其外交智慧的考验。

总的来说,坦桑尼亚的外交关系有可能变得越来越紧张。坦桑尼亚的海外合作伙伴,如美国、英国等国,越来越怀疑坦桑尼亚政府对民主的承诺及其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性。此外,对马古富力总统来说,外交政策不是优先事项,预计马古富力政府不会做出太多努力来缓解外国伙伴的担忧。因此,坦桑尼亚的援助流入量可能会逐渐减少。尽管如此,坦桑尼亚与亚洲国家的政治、商业和经济联系仍将大体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