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家还是太纯良了这怎么行呢?
- 蜀国降将,但魏国地下皇帝
- 爱喝甜辣酱
- 3009字
- 2025-04-26 13:44:20
曹洪之前入狱时备受高柔折磨,看见酒都PTSD发作。
可黄庸说完之后,他下意识地举起酒碗,慢慢将一碗酒完全喝干,这才颤抖着手,轻轻擦了擦湿漉漉的胡子,满脸尴尬之色,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主导刑狱的廷尉和爱捉人的刘慈。
那俩人也默默低下头,装作对桌上的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议肉刑是曹魏官方的法律上最热门,最年经的话题。
尽管灵帝时已经有过类似的话题,可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影响。
倒是从建安十八年开始,曹魏讨论恢复肉刑的声浪不断涌现,陈群、钟繇先后加入提案,要把这个福利给大魏的家人们落实了。
陈群还罢了,钟繇以前当过大理,钟家也以精通刑律著称,他在刑律上发言还是很有力度,也得到了不少大魏律法高手的支持。
至于陈群、钟繇这些人为什么突然犯畜,这么多年坚持己见非得恢复肉刑这种已经被历史彻底否定,甚至被写入史书吊起来骂的东西?
呃,主要是因为大魏这法度实在是有点问题。
从准备篡汉开始,曹操、曹丕父子二人就进入了超级敏感模式,总觉得有人要害孤/朕,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那就是直接起步杀全家。
尤其是校事建立之后,几代校事首领为了冲业绩都不约而同选择从谋反案上下手,朝堂上下一时人人自危。
别的不说,如果没有黄庸这只蝴蝶出现煽动翅膀,鲍勋这种高位上官都在劫难逃。
钟繇陈群虽然不用担心被杀,可他们也有属吏、亲眷、仆从。
万一哪天大刀片子刮到他们身上也不好看,就算刑手足,总比之前咔嚓一刀腰斩强。
不过,肉刑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缇萦救父和文帝改制的故事是这样的光辉夺目,几乎都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转折点,是不少儒生歌颂的大汉昌盛的象征,是体制的胜利。
曹魏夺取天下之后为了争取人心,也一直说汉律残酷,要改制,要减轻。
之前讨论恢复肉刑的时候,不少人都说先别管刑律专业的问题了,真恢复了你怎么跟天下人交代。
搞了半天也只恢复了黥刑意思意思,别的嘛,时机还不到,还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军事上。
曹洪没想到黄庸交给他的任务居然是要以宗室元老的身份恢复肉刑,这确实是有点惊悚了。
他虽然一辈子犯畜的时候不少,可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做这种反人类的事情,一时呆住了。
黄庸笑呵呵地看着三人,平静地道:
“如果是之前,我也不敢与阿兄说这个,但既然今天咱们说句掏心掏肺的,那我就明说了——肉刑之事确系野蛮歹毒,元仲与高堂公素来不喜,所以阿兄就更得提议恢复肉刑,日后元仲一定会感谢阿兄。”
“为,为何?”
如果不是黄庸,换个别人给曹洪说这话曹洪早就开骂了,可就是因为是黄庸说的,他觉得应该有点道理,也只能先嘟囔着问了一句。
黄庸平静而语重心长地道:
“非常简单啊。天子迟迟不肯立太子,咱们也不好催促,也只能想办法让天子多做些事情,省的元仲登基之后步步荆棘。
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们之前这样折腾,也是为了逼着天子给元仲留些遗产。”
曹洪和高柔还是不适应这种直接聊遗产的事情,但人品更低劣的刘慈显然已经悟出来了,他脸上明显露出欢喜之色,呼吸陡然加快,忍不住插嘴道:
“公子的意思我懂了,之前屡次讨论恢复肉刑之事,武皇帝和天子都以军事紧急为由拖延。
庙堂民间多少人都在苦苦哀求恢复肉刑之事,曹将军顺应民心,公卿也心中欢喜,定会支持将军重掌军事,并竭力支持军事以减少掣肘。
有公卿支持,此番再也没人分润曹将军的功劳,让天下人都能看看曹将军的本事!”
刘慈的话掷地有声,这算计繁杂深沉却颇有道理,曹洪和高柔顿时精神起来,期待地看着黄庸,等待黄庸的回答。
黄庸轻轻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
“不错,刘兄思虑果然不俗。”
刘慈大喜,刚想说不敢当,黄庸又接着说道:
“只是都说刘兄心思歹毒,今天才知道原来这般纯良。”
“蛤?”刘慈一脸茫然。
多少年了,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纯良,让他好委屈。
黄庸言语稍高了几分,慨然道:
“我一个降将,母亲和弟弟都在蜀中,我父在朝为侍中,我便势必无法出仕,若非元仲,我只能庸碌一生虚度光阴。
也就是有元仲赏识,我才能在此与诸君共商大事,之前诸事齐备,此番便是元仲登基前最后一搏,用点非常手段我也不惜。
刘兄所言只是其一,只能小赢,离赢麻还是有点距离。”
三人都不明白赢麻到底是怎样的状态,但听得黄庸居然比刘慈还多想了一步,更是好奇,曹洪更是瞪圆了小眼,大气不敢喘。
黄庸微笑道:
“黄某不懂刑法,肉刑好坏,黄某也不好猜测,但我知道哪怕此事对大魏有利,真要做了也必然难听,恢复肉刑的人史书上定有骂名,而废除肉刑的人千载之后必会被人交口称赞。
所以更要恢复肉刑——现在元仲连太子都不是,只要不在他任上恢复肉刑,与他何干?
曹将军若是肯背负重重骂名,倡议恢复肉刑,那之后元仲登基,有不好擅自更改先帝之法,再过几年,元仲羽翼丰满,天下安定,再将肉刑废除便是。”
“恢复肉刑,为大魏减少杀戮,此一赢;曹将军忍辱负重为公卿开言,此二赢;元仲登基之后以新法少杀生聚人心,此三赢;日后再将此法度废止,收获贤名,你说……这是不是从赢到麻,大赢特赢,一赢各表了!”
我……
曹洪、高柔、刘慈三人同时都感觉有点呼吸困难了。
虽然曹洪、刘慈两个人不是东西,高柔也不是什么良善人,可听到黄庸居然这样堂而皇之地说出这种不当人的话,三人都同时觉得自己怎么这般良善。
还有自己树靶子自己打的?
不过,这好像也有道理。
曹洪这把年纪了,本来在朝堂的名声已经很坏了,这会儿再爱惜羽毛后世对他的评价也不会太好了。
倒是恢复肉刑这种事在朝中支持的人已经很多了,只是名声太臭,讨论的人多,真正的决心又下不下来。
要是真的按照黄庸所言,曹洪起码能在史书上跟陈群、钟繇坐一桌,这热度蹭地不亏。
曹洪迅速下定决心,他知道这是曹叡对自己的考验,这才是需要自己这个宗室老臣的关键时刻。
“没问题。”他用沙哑的声音道,“能为大魏做事,洪何惜己身?!”
黄庸满意地点点头,冲曹洪输了个大拇指:
“阿兄果然是这个!
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还得老成持重的宗室老臣来主持大局,元仲果然没有看错阿兄啊。”
曹洪笑得不停地咧嘴,都后悔刚才自己怎么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刘慈急不可耐地道:
“那,那我呢?”
黄庸沉吟片刻,又翻了个白眼:
“邓艾找到了吗?”
“呃……”
刘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找邓艾比想象中的费劲,按照石苞的说法,邓艾在汝南当屯田民,但他们派人去汝南,这才听说确实有这个人,但12岁的时候就已经迁走,合着石苞吹自己跟邓艾相熟巴拉巴拉的,邓艾却完全没把他当兄弟,起码在哪这个问题没说实话。
当地人谁特么记得一个已经迁走多年的屯田民到底去了哪,本来自信满满的刘慈吃了个憋,只能回家狠狠责备石苞,然后赶紧再附近的军屯继续搜索,但从军屯一堆小吏中再挑出一个结巴来多少有点费劲了。
现在被黄庸问起,他也只能挠头道歉,不过好在他还有几分急智,憨笑道:
“那个石苞,石仲容啊,好像也略有急智,要是,要是找不到邓艾,有甚差遣,不如暂先用他?”
黄庸摸了摸下巴,随意点了点头。
“行,改天我先面试一下?”
“面试?”
“就是当面见见……”
黄庸对邓艾的能力很放心,毕竟是历史检验过的,但石苞这个名字他只是偶尔听过,听刘慈说此人贪财好色,在金市卖铁的时候天天挨打,这个人说不定也是个混子。
刘慈这才松了口气,又赶紧问道:
“行,我明天就带那厮来见公子,还有甚安排,在下一定竭力做好。”
“别的没什么,”黄庸说着,目光扫过三人,尽管黄庸是唯一一个手上没有任何权柄的,可在他的目光下,三人还是赶紧正襟危坐,“但得提前把咱们校事的兄弟家人都安排好,日后元仲登基,让他们出去都坚守一个道理——凡是坏事,都是先帝做的,凡是好事,都是元仲做的。
元仲不管做什么,只能赢,不管如何,都要一赢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