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检举孟达是工作,帮助孟达是生活
- 蜀国降将,但魏国地下皇帝
- 爱喝甜辣酱
- 3601字
- 2025-04-19 10:13:43
言出必行,恩威并施,这是黄庸在多年掮客生涯中总结出的一点点人生经验。
一个领导遇上困难自己背黑锅,却能让手下赚的盆满钵满,再利己再奸邪的人也得出于自身利益竭力为这个好领导卖命。
黄初四年校事被高柔打击之后,大多数人不能像前几年一样为所欲为,养眼线养不起,情报能力自然大大下降。
黄庸这次不只是给了刘慈一笔钱,还承诺要给刘慈一条稳定的门路,这让刘慈更加兴奋,赶紧将黄庸和邓贤请进了一间斗室之中,并小心翼翼地关好门,让心腹在门外把守。
“简陋一点,没有酒茶,怠慢二位了。”刘慈紧张起来笑得非常憨厚,如果不是满脸横肉,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大魏杀人无数的特务头子。
黄庸好整以暇地坐下,又冲邓贤点头:
“邓兄,坐,别客气,当自家一样,咱们发财的事情,还得靠邓兄操持呢!”
邓贤膝盖一软,心道我就知道给校事送礼没有好事,别是盯上我这头大肥羊了。
他颤颤抖抖地坐下,一脸畏惧地看着刘慈,刘慈懒得理他,只是盯着黄庸,而黄庸拉满了期待,也不隐藏,笑吟吟地道:
“咱们大魏的蜀锦多半是成都所制,由成都运出,先运到荆州吴狗那里,再由吴狗转运北上,过樊城,至洛阳,这一应转运靡费几何,二位自然有数。
如果能从汉中走汉水,省去了吴狗中间商赚差价,这不是大大发财。”
倒卖蜀锦,说实在也是现在孟达正在做的事情。
只是孟达还避讳人,黄庸这直接就把话说到了明面上。
“蜀相是个做事的人,只要肯配合我等将桑、工都迁到汉中,这蜀锦能源源不断顺流而下,不用太精细,只要比中原的好就成。”
黄庸说着,见邓贤又想发表意见,他随意挥了挥手,又道:
“除了这些,还有铜,这些孟将军应该也有门路。
只要有刘兄关照,咱们的商队畅通无阻,再有孟将军清理路途盗匪,这不是一条长久的门路?”
大魏之所以还在用以物易物倒不完全是因为大魏公卿完全不懂经济乱搞,主要是大魏刚建国的时候屯田屯的通货紧缩太严重,又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开采中条山等地的传统铜矿,其他铜矿都在吴蜀两国的控制范围内。
所以这就僵住了。
正好,孟达所在的地理位置对走私还是挺有帮助的,再加上现在曹魏现在在荆州的人不少都是在夏侯尚手下时孟达的老熟人,让他搞这种东西得心应手。
如果能把荆州附近的魏军军士都调动起来……
邓贤突然感觉兜兜转转,自己的目标还是达成了。
行啊,黄庸这厮虽然不是东西,但收钱是真的办事啊。
替我联系上了校事,还开辟了这通路,以后新城要是成了校事的钱袋子,谁还敢闲的没事再跟我们为难,就算为难,舅父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不管是进是退,都有莫大的助益。
“嘿嘿嘿嘿。”邓贤进门以来终于彻底放松,挤出了一脸猥琐的神色,飞快地点了点头,“好说好说,只要刘校事肯帮忙,舅父一定竭尽全力,包叫我等发财。
只是听德和兄说,这朝中还有奸邪小人欲构陷舅父谋反,此事……”
“哎。”黄庸一挥手,“这等小事难道还不好做,刘兄是什么人?”
刘慈得意地挺胸抬头:
“就是,我倒要看看这奸邪小人是谁,谁敢构陷孟将军谋反!
坏了兄弟们的财路,兄弟们送他上路!”
邓贤心花怒放,试探着道:
“好说好说,我这就回去说与舅父知道如何?”
黄庸笑道:
“去便去,又没有软禁你,邓兄,咳,你字什么来着,哎呀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以后精诚团结,才能大大发财。
我相信刘兄的本事,一日就能挖出那小人,你放心去便是!”
“好好好!”邓贤最怕的就是被软禁,现在彻底放心,赶紧匆匆告别,头也不回地离开。
先回新城,跟舅父好好商量一番,邓贤对舅父的智谋非常放心,因为他知道舅父有个笔友已经到了汉中,实在不行可以问问他。
要是做成了,这便是发财的机会,要是不成,这也没什么损伤,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送走邓贤,斗室内只剩下黄庸和刘慈两人。
方才的热络气氛稍稍冷却,刘慈脸上的谄媚笑容也收敛了几分,换上了一副更加恭敬和谨慎的神情。
他知道,接下来黄庸要说的,恐怕才是真正的核心机密。
“刘兄,该你上疏了。”黄庸淡然道。
“上疏?”刘慈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老弟是想让我在陛下面前为孟将军美言几句?还是……”
“不。”黄庸打断了他,语调平缓却石破天惊,“我要你上疏,检举新城太守孟达勾结诸葛亮,意欲谋反,宜早除之!”
“什么?!”
刘慈如同被蝎子蜇了一下,猛地从蒲团上弹起半个身子,脸上写满了震惊和不解,“检举……检举……孟达?
黄公子……你没说错吧?那孟达……不是邓贤的舅舅吗?
刚才还说邓贤是自己人,要我照拂他,怎么转眼就要……”
刘慈刚才就在琢磨是谁想诬陷孟达。
怪不得黄庸这么有信心一天之内就找到——
这还用找,原来要构陷孟达的小人就是你啊!
黄庸看着刘慈惊骇的表情,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刘兄莫慌,且听我细细说来。”
他耐心地解释道:
“孟达此人,虽有才干,但反复无常,先叛刘璋,后叛刘备,如今虽归顺大魏,却也一直与蜀相暗自勾结,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反。
要是刘兄与其生意做的太好,难免被人眼红,到时候被人上奏一次,不死也要脱层皮,得不偿失,说不定白花花的买卖便宜了他人。
还不如刘兄先跳出来,举报孟达有谋反之念,这样咱们派人去新城,也能名正言顺,说扮做商人去盯梢孟达。
嘿,这叫防患于未然,天子就算终究不屑一顾,肯定也不能怀疑刘兄的能力和忠诚。”
说到这,黄庸又道:
“据我所知,从孟达投降的那天开始,司马抚军、刘侍中就一直认为他早晚会反,只是陛下与夏侯将军不信而已。
现在刘校事就开始派人调查孟达,之后新皇登基,万一哪天司马抚军想要动手了,终究要先查探敌情好做谋划,你说他会在天子面前夸谁、用谁?”
黄庸的话每次都能准确击刘慈心中最深的念头,这次更是宛如一道金光,照的刘慈心中大亮。
“啊……”
他发出一声叹息,不过这次并不是惊呼,倒像是“舒服了”的轻声呢喃。
“司马,司马抚军!”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曹丕刚篡汉时候的御史中丞、每次出征时留守许都调度一切军政的顶级智囊、曹丕最信任的人……
对,他从一开始就觉得孟达不是东西,劝说曹丕、夏侯尚、桓阶不要太过信任孟达!
司马懿虽然不喜欢刘慈,但也是不喜欢刘慈的手段,可若是曹丕真的不行了,司马懿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处理朝政,他肯定也需要眼线,需要跟他站在一起的眼线。
那时候,刘慈这德行有亏算啥,刘慈可是早早就开始怀疑、调查孟达的人。
刘慈之前一直非常担心日后就算自己在黄庸的帮助下得到曹叡的默许继续担任校事,其他的辅政大臣给自己使绊子,他这个校事也当的没意思。
可黄庸用了这点手段,就让他跟司马懿牢牢站在一起,刘慈岂能不喜出望外,眼泪都流出来了。
“也就是说……我等其实,是要动刀枪?”刘慈摸了摸腰间的刀柄,有点舍不得。
刚才边市的事情实在让他有点动心了,可转瞬还是要动刀,那不还是一穷二白了。
“哎,怎么还在说刀的事?”黄庸慵懒地嘿了一声,并再次以上位者的姿态提点,“咱们为国做事的人,天天动刀动枪,一时赢而已,便是太祖武皇帝也有败绩之时。
想要一直赢下去,咱们得都照顾好。”
“啊?”这可让刘慈摸不到头脑了。
一边跟孟达装不熟检举孟达甚至要当未来抓孟达的刀枪,一边又要维持好关系照顾好兄弟们的钱袋子。
这左右逢源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左右为难,这不是找死吗?
黄庸笑道:
“孟将军那边是兄弟们安身的钱袋子和未来的路子,我当然要想办法保证。
不仅要保证好,还要经营好,可为了经营好,咱们就得先好好举报。
你放心吧,你上疏的时候,夏侯泰初会配合你做点事,你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夏侯,泰初?”刘慈大惊失色,自动忽略了自己听不懂白脸红脸的问题。
黄庸去夏侯玄家的时候是刘慈亲自送去的,当时看黄庸穿成那样,刘慈还非常担心,后来听说没事,夏侯玄还礼送黄庸相谈甚欢,他这才松了口气。
怎么这一转瞬,夏侯玄也成了自己人,还能配合刘慈这种卑贱小吏一起打掩护,帮刘慈他们走私?
这,这也太疯狂了。
夏侯家,尤其是夏侯玄这样的人,会做这种事?
“对。就是夏侯泰初。”黄庸风轻云淡地说着,就像在说一件最寻常不过的事情,“都是兄弟,都是自己人,等元仲登基了,咱们一起出来都认识认识。”
黄庸拍了拍已经有点呆滞的刘慈,决定再给他下点猛药:
“对了,我过几天准备再去诏狱待几天,有点事要吩咐高文惠,我最近不好去平原王府上露脸,你要是路过,帮我给高堂公送封信……”
“高堂!”
刘慈自己都感觉自己今天一惊一乍,可没办法,黄庸输出的信息太爆炸,一浪高过一浪,他刚才还在跟邓贤等人讨论走私,后面就跟司马懿、夏侯玄等人扯上了关系,现在还有……
“高堂不是什么常见的姓吧……”黄庸再次微笑,“我之前就说了,咱们是自己人,早晚会带刘兄见见元仲,现在见见高堂公,也算是对刘兄这些日子助我的回报了。
再说……刘兄也必要这么紧张,检举孟达是工作,帮助孟达是生活,咱们公私两便,都得关照好,我知道这不太容易,可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出来为大魏效力嘛,为了元仲的大业,也为了兄弟们的饭碗,我这也是无可奈何。
刘兄,配合一下?”
刘慈张大了嘴,虽然还是不太明白怎么才能在举报孟达和帮助孟达之间平衡,可工作和生活,他还是懂的。
“黄……黄公子,黄兄弟,我是个粗人,这些事,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