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买车又盖房

告别王梦佳,李平一路溜溜达达来到了市场。

“去哪了,这么长时间都不回来。”李洪双将剩下的公狗子装好,埋怨道。

“四处逛了逛,给我妈买了点雪花膏,她手天天弄母豹子弄得,有点皴了。”李平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看见还剩下不少公狗子,李平说道:“以后上山咱就不抓公狗子了,跑这么远来卖,还卖不出去。”

“行,费事吧啦的。”李洪双这是第一次卖公狗子,通过一上午的叫卖,他也觉得不好卖。

回去的路上,少了很多蛤蟆,李平就把帽子盖在脸上,仰天躺在牛车上歇神。

期间他还要和李洪双换换,他来赶牛车,却被李洪双骂着拒绝了,说他懒得能躺着就不坐着。

挨自己老子的骂,他也只能受着,索性不去管他,自己舒服就好。

车马确实很慢,晃晃悠悠到家都天黑了。

李洪双打发李平去把钱给挨家送去,顺便说一声以后他家不卖公狗子了,让他们合伙自己去卖吧,如果他们收的话,自己倒是可以提供。

李平拿着钱颠颠的四处送钱,没办法,拿着别人的钱睡觉都不踏实。

挨家问了问都说也不抓公狗子了,之前他们去集上就感觉不好卖了,山珍就是吃个稀奇,哪能天天吃。

李平回到家将卖蛤蟆油的钱拿了出来,“蛤蟆油一共卖了三百一十一块六毛钱,有刘勋一半。”

他给了王永萍一百五十块钱,剩下的充公了。

王永萍拿出十块递给他,“哎呀,卖这么多呢,这等以后连上趟了,每天不得进帐三百多块啊。”

“哪能天天这么多钱,也就到明天化冻,化冻之后蛤蟆就不好抓了,主要还是冬天这一季。”李平被老妈的发财梦逗笑了。

“那也不老少呢,怎么不得三四万。”王永萍锲而不舍的盘算着。

东北冬天时间长,从十一月开始算,一直得到来年三月底。

“等过了年看看这个冬天能赚多钱,要是行的话,咱就买个拖拉机,这样不管种地还是去卖蛤蟆,咱都能借上力。”男人都对车有着独特的情感,李洪双也不例外。

这时候能有拖拉机那是相当露脸了,长春28马力拖拉机也就一万块左右,买一个倒也不是问题。

“你明天去村里给儿子批块地,来年种完地,咱给他起上几间大瓦房,儿也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王永萍在旁边接道。

“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才十八,不早点了?”李洪双有些莫名。

“早啥早啊,我不就十八嫁给的你嘛。”王永萍反驳道。

“那是啥年代啊,这是啥年代啊,现在有规定,男的结婚得二十二岁之后。”李洪双有些长进,都会拿婚姻法说事了。

“那咋了,先不扯证,等够年龄了再扯证不就行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王永萍完胜。

先结婚后补证在农村很普遍,有着老辈思想影响,也有先划拉一个到碗里的紧迫感。

他们行,李平不行啊,他这辈子只认王梦佳,而王梦佳是大学生,以后不出意外也会是老师,必须得按婚姻法规定的来。

“妈,不急啊,我才十八,哪有那么快就结了。”李平也怕盖好了房子,被父母把婚姻也包办了。

“咋不急呢儿子,你看看咱们村里有多少你这么大的还没盖房子呢,等他们都批了地,咱不就选不着好地方了。”王永萍担心的说出原因。

永平屯确实不大,前世也确实按照王永萍说的这么发展了,很多后盖房子的都快盖到山边边去了。

想到这茬,李平也有些急迫。

“儿子,你妈想的对,咱先占了地方再说,明天我就去村里把这事办了。”李洪双难得肯定王永萍一次。

李平一直对农村有着独特的情感,前世他就幻想自己有一个依山小院,院里种满果树,再养些鸡鸭鹅家禽。

他将这个梦想和王梦佳说过,王梦佳也记在了心里,打算等自己退休就和他一起回到村里养老。

他上辈子没有等到那天,这辈子却跑不掉了。

第二天李洪双提着两瓶北大仓,一条红宇宙就往村长家去了。

永平屯村长叫石富贵,贪婪、欺弱。

李平还记得村里有个姓赵的人家,男的早逝,只留下寡妇扯业,石富贵看见人家好欺负,就将她家的地收回了一部分。

赵寡妇无论如何闹都无济于事,最后跳进水库自尽了。

说来也怪,永平屯的水库从不馋人,建成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事。

有一年大旱,村里在水库里又挖了一个大坑取水。

赵寡妇就是跳进了这个大坑,巧合的是跳下去后被渔网缠住了,一直泡在水里。

她家里人发现她失踪后,就发动村里的人出去找。

山上,苞米地里都找遍了也没找到,就连水库也找了一遍。

据当时下水的人说,他上岸后就发现自己身上多了很多头发,但谁也没有多想。

可能是这个人在水中无意碰到了赵寡妇尸体,第二天她就飘了上来。

当时正是三伏天,捞上来的时候,赵寡妇身体都佝偻了,双手双脚朝天。

当时捞上来的时候,没有放牢,她的尸体还顺着堤岸滚了下去。

赵寡妇家里人要向石富贵家讨个说法,一直不肯下葬,就在水库旁边搭了个灵棚停尸。

这么热的天,又在水里泡了好几天,尸体放在灵棚后,肚子就一直在胀,眼看着就快胀破了。

家里人最后没有办法,顾不得再讨说法,只能匆匆下葬。

随后不久,家里的孩子就被亲戚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关于那个说法,直到石富贵死也没有得到。

即使石富贵权势大,但他也只是个小村长,李洪双自然不怕他。

只是李洪双有着自己的考量,这时宅基地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划多划少都是村长说的算,他是打算烟酒开路给自己的儿子弄个大点的地方。

如果不是有事相求,他哪肯拿着东西上门。

老李家和老石家都是村里的大户,打了也不是一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