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苍梧来人
- 三国:我携交州扶季汉
- 为买键盘写小说
- 2051字
- 2025-04-20 18:47:38
自古打仗,打得就是兵甲钱粮……
在不考虑将领指挥水平差别太大的情况下,谁的兵多、武器好、后勤补给足,谁就能获胜。
以交趾富庶,钱粮、人口自是不缺,然则兵甲却无法自足,
当下支用,皆是之前朝廷供应之留存,消耗一样少一样。
故而士燮打得十分保守。
你能相信,两千郡兵出征,已过半月有余,郡兵伤亡总共才两百余?
精兵猛士从来都是自血刃厮杀而出,兵不见血,何以建功?
士燮如此怜惜兵士,被阻在灭賊山隘口,便不足为奇了。
原本历史中,交兵不耐战,恐也是士燮归附孙权的原因之一。
“外祖所言极是……”
士绍这才明白,原来不是郡府诸官不懂军事,而是自己认知不足,但他仍旧说道:
“然则观贼军当下态势,显欲对交趾诸县行那分而歼之策……”
士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环视观众官员神情,
见掌军司马频频点头,其余官员也未作否认,他便继续说道:
“且不说贼军南击,父亲能否挡下,便是当真挡下南来之贼,父亲必也会囿于九真叛军,而不敢追,
如是,便必致贼得走脱,如此于郡中又有何益?”
堂中官员闻言皆是点头,程秉眉头皱得越发深沉。
“届时官军不能破贼势,那些平日慑于郡中威势,而不敢肇事之山中诸番,又会不会生出其他想法?”
交趾郡籍口八十余万,那是在官府统治之下的诸县人口,以及一些半归附的平原、低山部落,
而在群山深泽之中,还有大量不服王化的生番蛮夷,
他们不交赋税,生产落后,故而经常下山出泽,劫掠人口,抢夺盐铁,天然就与官府对立。
现在贼军对抗官府,官军一旦露出疲软之态,这些生番难免不会乘火打劫。
“况且若诸夷相联,郡中顾此失彼,又该如何?
反不如乘当下尚有余力,先绝外患,除后顾之忧,再提兵北上,灭郡中之贼,
如此,内忧之疾,当不足道也……”
士绍话毕,堂中各人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哀叹之声不绝于耳,还不断与身边之人讨论。
还是那句话,渡海而战,风险太大,郡中兵力不足,怎能分兵遣去他郡呢?
便此时,一郡吏匆匆行至贼曹身边,将一封漆竹简递给贼曹,后躬身行礼,退出大堂。
贼曹拆开封漆,将竹简内容看完,眉头一皱,抬头看向一旁士绍。
见他正一脸无奈地看着诸吏争吵皱眉,不由苦笑起来,郡中大吏尚不足一黄口小儿。
贼曹便站了起来,扬了扬手中竹简,朗声喊道:
“诸位先静静,或许我等真应如十七郎所说,派兵渡海,先绝外患……”
说完便把竹简递给上首的长史程秉。
程秉接过竹简,疑惑将内容看完,随之神色凝重的看了圈周遭官吏,语气沉重道:
“望海县数乡为北山蛮所劫,死伤百人,屋舍毁坏无算,望海县不能逐,向郡府请兵围剿。”
情况还真如士绍料想一般恶化了……
所有人目光都不由自主看向士绍,弄得他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这时士府仆人进来,行至士绍身前,言道主母有请,让小郎即刻前往。
士绍赶紧如逃命一般离开议事大堂,引得堂中众人一阵哄笑。
士绍在奴仆引领下回到后府,母亲桓氏正在客厅和一二十七八男子叙话。
见士绍进来,原本面带笑容的桓氏,顷刻敛去,声音严厉地质问正准备行礼的士绍:
“你父亲何时说过调族中部曲两百入交?我怎不曾听闻你父亲说过?”
士绍看向一旁正在饮茶的二十七八男子,心中了然。
呵……
原是日前借父亲口吻,调拨入交的两百宗兵到了,还以为仍需等上两三日才能到呢。
士绍心中有了计较,并未回答母亲,而是反问桓氏:
“母亲可知父亲危矣?”
桓氏闻言一惊,也不追究儿子私自调兵之事了,赶紧问道:
“怎么一个说法,数日之前,不还捷报连连,说将贼驱入山中了吗?怎么突然就危险了?”
桓氏是知道士绍今天去郡府听政了的,想必前线又有新的变故。
“昨日贼寇苟漏,进逼羸娄,有南下九真迹象……”
士绍便将方才郡府讨论之事跟桓氏讲了一遍。
坐于一旁饮茶那二十七八男子,也露出细心倾听之相。
待士绍讲完之后,桓氏抱怨道:
“如此危急时刻,那一帮官吏何故犹豫,便当即刻发兵渡海,袭贼后路,以绝外患。
倘若夫君被围,郡兵大败,他们还能有甚好处不成?”
“是极,是极……”
士绍赶忙顺着桓氏话赶话:
“方才接报,言北山蛮下山劫掠,
想必郡府之中,必定又是一番讨论,想要郡中发兵九真,不知要等到何时咯……”
他看了看一旁疲色未消的男子,对桓氏道:
“如今兄长既已领族兵至交,不若劳烦兄长速速率领族兵先行,浮海击贼,以解父亲之预厄。”
桓氏担忧夫君,没有郡府官吏那么多顾虑,自是应道:
“阿豕所言在理……”
他看向一边已经放下茶杯,看向这边的男子问道:
“只是不知五郎以为如何?”
这男子正是这次从广信率领两百族兵前来交趾的士辉。
他是士燮三弟士䵋长子,在士氏同辈中排行第五,故而桓氏叫他五郎。
士辉起身抱拳,答道:
“伯母毋忧,侄男这便点齐儿郎,前去救援伯父。”
说完便要起身出门。
士绍赶忙将他拦下:
“兄长不急,儿郎们才至郡中,当先休息一番,再出发不迟……”
见士辉面有急色,他解释道:
“贼军现在苟漏,尚无南下消息,四五日内当不能破苟漏,
且南下渡海,尚需舟船棹吏,兄长不能让儿郎们凫水过海吧?”
桓氏也道:
“阿豕说得在理,五郎你日夜奔波,是该歇息一两日”
她又对士绍道:
“阿豕你先陪你兄长叙话,我去吩咐仆人准备饭食,你阿兄还没进朝食呢。”
士绍点头应下,士辉也拱手道:
“劳烦伯母……”
桓氏摆了摆手,便自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