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仙剑》发布会

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掀起青春片的狂热浪潮后,影视圈瞬间被这股青春风潮席卷。

徐风执导的连续三部电影接连大放异彩,票房口碑双丰收。这般斐然成绩,引得影视圈内诸多公司眼热不已,纷纷摩拳擦掌,妄图复制他的成功路径。

可《彗星来的那一夜》这般构思精妙、逻辑缜密的剧本,他们绞尽脑汁也难以企及;《鲨滩》那种对特效精益求精、不惜重金投入的制作模式,他们又嫌耗时费力、成本高昂。

思来想去,唯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类青春片,成本可控、模式可仿。

在他们眼中,青春片成本低廉,且有现成的成功案例可供借鉴。

只要找来两位年轻演员,安排他们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再添油加醋地加入各种虐心桥段,甚至不惜加入堕胎、早恋等博眼球的情节,便能轻松打造出一部爆款。

一时之间,各大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立项青春片项目,市场陷入了一种盲目跟风的混乱局面。

更有甚者,为求徐风加盟,竟开出票房30%分成的天价条件,妄图借他的名气为影片保驾护航。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邀约与骚扰,徐风不堪其扰。为终结这场闹剧,他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正式宣布自己的新片《仙剑奇侠传》即将开机。

现在的徐风,人气如日中天,其流量热度远超以后的诸多当红小生,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大媒体如潮水般纷纷涌来,会场内座无虚席,闪光灯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空间点亮。

发布会开始,徐风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向在场众人一一介绍新片主演阵容。

当提及刘茜茜、胡哥、周讯、梁加辉、陈昆等一众实力派演员时,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欢呼声与掌声交织在一起,久久回荡。

随后,记者提问环节正式开启。一位记者率先发问:“徐导,在您上一部电影大获成功后,为何会选择拍摄一部仙侠奇幻片呢?”

徐风从容答道:“首先,我从未将自己局限于青春片导演的范畴。回顾我的创作历程,大家不难发现,我一直热衷于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题材。此外,我对《仙剑奇侠传》有着深厚的情感,无论是游戏还是电视剧版本,都曾给我带来无数感动与震撼。我甚至还买过赵灵儿的海报,将它贴在床头,这次有机会将其搬上大银幕,既是我的梦想,也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尝试。”

紧接着,另一位记者抛出问题:“为何选择刘茜茜和胡哥担任男女主角呢?”

徐风目光投向台下的两人,眼中满是信任与欣赏:“他们在电视剧中塑造的李逍遥和赵灵儿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当我有拍摄《仙剑奇侠传》电影的想法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便是他们的模样。他们与角色的契合度,仿佛是上天注定。”

“那您觉得他们作为电视剧演员,在电影表演上是否会有所不同呢?”记者继续追问。

徐风微微颔首,认真说道:“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体系确实存在差异。电视剧注重情节的连贯性与人物的成长性,演员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塑造角色;而电影则更强调瞬间情感的爆发与精准的表达,对演员的要求更为严苛。不过,我对他们充满信心。他们都是极具天赋与潜力的优秀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我也会全力以赴地给予他们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电影的表演节奏。”

这时,一位记者将话筒递向梁家辉:“梁老师,您为何会接下拜月教主这个反派角色呢?”

梁家辉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我选戏从不以正派反派为标准。在我看来,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度,关键在于能否将其挖掘出来。拜月教主这个角色,看似是一个反派,实则内心世界复杂而丰富,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我很期待能够通过自己的演绎,为这个角色注入灵魂,同时也借此机会拓宽自己的戏路,挑战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

随后,记者们又将目光投向刘茜茜和胡哥,询问刘茜茜再次与徐风合作以及胡哥首次担任电影男主角的感受。

刘茜茜提到与徐风导演合作时,内心满是欢喜,毕竟徐风专业能力强且善解人意,是业内公认的优秀导演,但同时她也难掩紧张,只因徐风对作品质量要求极高,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胡哥则说自己在电影领域尚属新人,此次与徐风合作,巨大的压力如影随形,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最后,记者们也没有放过周讯和陈昆,纷纷向他们抛出问题。周讯和陈昆同样以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分享了自己对新片的期待与对角色的理解,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徐风新片《仙剑奇侠传》发布会结束后,各大媒体迅速行动,一篇篇报道如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将这一影视圈盛事推向新的热度高峰。

主流媒体纷纷以大篇幅、醒目标题进行报道,字里行间满是赞誉与期待。

《大众电影》杂志刊文:“徐风导演,这位在影坛不断创造奇迹的创作者,继三部佳作后再度发力。此次他携《仙剑奇侠传》而来,不仅是对经典IP的致敬,更是对仙侠奇幻题材的一次大胆开拓。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融合了青春热血、奇幻冒险与深情厚谊的作品,必将在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娱乐风向标》电视台则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发布会新闻,主播情绪激昂地评价:“徐风导演向来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叙事手法著称,此次他选择《仙剑奇侠传》,无疑是看中了其背后庞大的粉丝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在他的精心雕琢下,电影版《仙剑》将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加绚烂多彩的仙侠世界,成为观众心中又一难以磨灭的经典。”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也展开了热烈讨论,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徐风导演出手,必属精品!《仙剑》电影版必须安排上,期待茜茜和胡哥再续李逍遥与赵灵儿的传奇!”

“这阵容太强大了,周讯、梁加辉、陈昆都是演技派,感觉电影版《仙剑》会超越电视剧版,成为新的经典!”类似的评论层出不穷,网友们对影片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在这片赞誉声中,一些不良媒体却别有用心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试图制造话题、博人眼球。

《南方都市报》发布了一篇题为《〈仙剑〉:经典IP改编,是机遇还是陷阱?》的文章,文中阴阳怪气地写道:“徐风导演虽然前几部作品成绩斐然,但仙侠奇幻题材与他拍摄的电影大相径庭,他能否驾驭好这一全新领域,着实令人怀疑。”

“更何况,《仙剑奇侠传》游戏和电视剧版本太过经典,在观众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电影版想要突破前作,难度可想而知。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毁掉这个经典IP,让无数粉丝失望。”

《南都娱乐周刊》更是夸张地抛出“徐风江郎才尽,借《仙剑》捞金”的言论,文中毫无根据地揣测:“徐风连续三部电影成功,或许只是运气使然。如今他选择拍摄《仙剑》,不过是看中了这个IP的商业价值,想借此大赚一笔。至于影片质量,恐怕难以保证。到时候,观众买票进场,看到的可能只是一部打着经典旗号的烂片。”

这些热衷于炮制娱乐八卦的媒体对徐风肆意抹黑,其背后实则是有人暗中授意、推波助澜。

徐风凭借连续三部电影的辉煌战绩,在影坛声名鹊起,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刺痛了某些人的眼,更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蛋糕。

徐风的成功让一些老牌导演尤为坐立难安。往昔,他们在影坛叱咤风云,备受追捧、众星拱月,即便拍出的影片票房惨淡,仍执拗地将责任推给观众,埋怨大众不懂艺术真味。

徐风的横空出世,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碎了他们的美梦,从徐风电影那节节攀升的票房数据中,他们清楚地看到,如今的电影市场一片繁荣,观众的观影热情高涨,消费能力与日俱增。

这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并非市场抛弃了他们,而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已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徐风充满创新与活力的电影面前,他们那些陈旧的模式、套路化的叙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可他们不愿直面这份失败,不愿承认自己的江郎才尽,于是,将满腔的怨恨与不甘,化作了对徐风的恶意中伤,妄图通过抹黑他,来为自己挽回一丝颜面,守住那摇摇欲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