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对尼亚罗马的考量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绘梨衣的猫
- 2967字
- 2025-04-23 10:29:43
锅炉房的改造测试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功。
当那台最老旧的1号锅炉经过姜晨指导下的精细改造,重新点火运行时,烟囱里冒出的不再是滚滚黑烟,而只是淡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白汽。
经过一周的连续运行和煤耗统计,结果令人震惊——在保证同等蒸汽输出的情况下,煤炭消耗量稳定地降低了近13%!
这个数字在全厂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王厂长亲自到场查看,看着那干净的烟囱和锅炉工老陈递上来的、清晰记录着煤耗量锐减的报表,激动得用力拍着姜晨的肩膀。
一向严厉的他连声说了三个“好”字。
节省下来的不仅仅是煤,更是实打实的成本和宝贵的国家资源。
后续的推广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王厂长大手一挥,将剩下的几台锅炉的改造任务全权交给了姜晨负责的临时“节能改造小组”,并且从机修车间和各个班组抽调了精兵强将全力配合。
老刘更是与有荣焉,挺着胸脯,逢人便说:“看到没?这可是我们锅炉房出来的大学生!”
在完成了锅炉改造的技术交底和初步指导工作后,姜晨终于得以抽身,将重心重新放回了06车间——改良型63式步枪的生产线。
走进车间,一股熟悉的、混合着机油、金属切削液和热处理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机器的轰鸣声、金属撞击声、砂轮打磨的刺耳声一时之间让这几天呆在锅炉房的姜晨很不适应。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工人们对于改良型63式步枪的生产流程已经相当熟悉。
枪管、机匣、枪机、导气装置……一个个经过优化的零件,在老师傅们布满老茧的手中逐渐成型、组装。
相比于之前生产老式63式时的沉闷,现在车间里明显多了一份热情和期待。他
们知道,自己手中正在制造的,是一款即将得到军区认可、并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新式武器。
姜晨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仔细检查着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不时停下来和老师傅们交流几句,解答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小姜师傅,你看这个卡榫的尺寸,用咱们这台老铣床,公差总是控制在边缘,再想提高一点就难了。”一位负责铣削机匣的老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有些无奈地指着游标卡尺上的读数。
姜晨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又检查了一下那台明显上了年头的卧式铣床。
星际军工系统日志自动激活。
蓝色的方框内赫然显示着生产年限:
产于1921年...
这台机器比他的年纪还要大。
导轨磨损严重,主轴精度也早已不复当年。
老师傅能凭着经验和手感,将零件加工到接近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已经殊为不易。
他索性点点头,表示理解:“张师傅,辛苦了。这个尺寸确实关键,关系到枪机闭锁的可靠性。您尽量保证,后续装配时我们再做筛选和微调。”
目光扫过车间里那一排排老旧的机床,它们大多是建厂初期从不同渠道搜罗来的,有些甚至是战争年代缴获后修复使用的“功勋装备”。
车床、铣床、钻床、镗床……它们曾经是龙国工业起步的基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精度低、效率差、自动化程度几乎为零的弊端日益凸显。
这些老伙计,就像年迈的战士,仍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已经难以适应更高精度、更复杂工艺的要求。
改良63式步枪的优化,还只是在现有工艺框架下的“小修小补”。
如果想要后续生产更先进、更精密的武器装备,这些老旧的机床,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枷锁。
系统虽然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真正生产这一块,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
姜晨的意识沉入脑海。
【扫描检测:龙阳军工厂06车间生产设备】
【设备型号:C616型卧式车床(仿制改进型)】
【服役年限:约18年】
【当前状态:主要部件磨损严重,精度下降(约0.1-0.2mm),效率低下】
【系统评估:基础结构落后,材料疲劳,缺乏数控接口,无现代化升级潜力。】
【建议:报废处理。】
【设备型号:X61W型卧式万能铣床(早期型号)】
【服役年限:约22年】
【当前状态:传动系统噪音大,精度不稳定(±0.15mm),操作复杂】
【系统评估:设计理念陈旧,能源利用率低,无法满足高精度加工需求,无升级价值。】
【建议:报废处理。】
【设备型号:Z525型立式钻床(……)】
【……】
一连串冰冷的评估信息流过,系统对于这些老旧机床的评价出奇的一致——“无升级价值”,“建议报废处理”。
这意味着,无论姜晨投入多少资金,系统都不会提供针对这些老古董的升级方案。
它们的基础太过薄弱,就像腐朽的地基,无法承载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龙国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工业基础过于薄弱。
想要真正提升工厂的制造能力,唯一的出路就是——更新换代!
姜晨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即将要接触的“尼亚罗马”。
根据系统资料库中有限的、关于当前时代全球工业技术水平的概述,以及他对前世一些信息的模糊记忆,“尼亚罗马”在某些领域,特别是精密机械制造和光学仪器方面,确实有着不俗的实力。
虽然整体科技水平无法与鹰酱或毛熊相比,但他们继承了部分战前欧洲工业的底蕴,加上战后毛熊的技术援助和自身发展,在某些细分领域,其制造的机床设备,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要远超龙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这些老旧型号。
“系统,基于当前时代‘尼亚罗马’已知工业能力,筛选可能通过‘以物易物’方式引进的、对提升轻武器制造水平有显著帮助的机床设备型号及技术。”姜晨在心中向系统发出了指令。
【指令接收……信息库检索……目标筛选……】
【根据现有数据及合理推演,‘尼亚罗马’在1975年可能具备出口能力且对龙阳军工厂有显著提升价值的设备类型包括(部分示例):】
【1.高精度万能工具铣床(型号示例:FU-321/类似级别)】
*【特点:具备更高的主轴精度(优于0.01mm),更稳定的进给系统,可进行更复杂的曲面和角度加工。】
*【对工厂提升:大幅提高机匣、枪机等复杂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为后续研发更精密枪械(如狙击步枪)奠定基础。】
【2.精密万能外圆磨床(型号示例:RU-280/类似级别)】
*【特点:可实现微米级(μm)加工精度,表面光洁度高。】
*【对工厂提升:显著提升枪管内膛、枪机精密配合面等关键部位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射击精度和武器寿命。】
【3.齿轮加工机床(滚齿机/插齿机,中等精度级别)】
*【特点:可加工精度更高的传动齿轮及特殊齿形零件。】
*【对工厂提升:提升枪械内部联动机构(如扳机组、快慢机等)的可靠性和动作顺畅度,为研发自动武器储备技术。】
【4.光学坐标镗床(有限精度型号)】
*【特点:利用光学瞄准系统进行精确定位,镗孔精度高。】
*【对工厂提升:提高机匣上瞄准具基座、枪管节套等关键定位孔的加工精度,保证武器装配精度和射击稳定性。】
【系统提示:以上仅为可能性推测,具体可获得型号及技术需视实际接触情况而定。引进此类设备需考虑操作人员培训、维护保养、配套刀具及量具等问题。】
看着系统罗列出的这些设备及其带来的潜在提升,姜晨的心头一阵火热。
高精度铣床、精密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坐标镗床……这些设备,哪怕只是引进几台关键型号,对于龙阳军工厂而言,都将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它们不仅能让改良型63式步枪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将为未来研发和生产更先进、更复杂的武器装备,比如他心心念念的“焚风”云爆武器系统,或者高精度狙击步枪、新型自动武器等,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这次和“尼亚罗马”的接触,绝不仅仅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更是为工厂、为自己未来的计划,争取关键资源的绝佳机会!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用改良型63式步枪或者其他系统提供的“低成本、高价值”技术作为筹码,换回几台真正能提升工厂核心制造能力的先进机床!
而就在姜晨沉浸在对未来技术引进的规划中时,厂长办公室里,王德贵和风尘仆仆刚从军区赶回来的陈参谋,也在进行着一场关于他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