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哥!”
魏策模模糊糊听到有人在自己耳边呐喊。
他记得自己好像是在雨中狂奔,而后看到了极其耀眼的光芒,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被雷劈了?这都没死?运气真好!”
魏策挣扎着睁开眼睛,入眼的却是几张挤在一起的粗狂的大脸,各个看上去凶神恶煞,但是脸上却写满了焦急。
“你们……”魏策有些激动,尝试着挣扎起身,然后脑海一阵剧痛,记忆里好像多出来了一些什么东西。
一只手按在魏策的身上,一股暖流传入体内,原本疼痛的脑袋瞬间轻松了不少。
“大哥,你没事吧!”
“都别吵,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情况!”捂着脑袋的魏策大喝一声,打断了周围七嘴八舌的声音。
……
时间过去了好几天,魏策总算是搞明白了现在的形势。
一个广义上的乱世正在拉开帷幕,隋炀帝第二次北征高句丽失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而他则是一个不堪苛捐杂税,响应了起义的小头头,手底下有十八个小弟,都是逃避征兵和没有家产的,在东莱郡找了一个山头落草为寇。
只不过这个世界,貌似和历史有点不太一样。
“这到底是什么世界!”
魏策看着面前一人高的巨石,金色的光芒包裹在他的拳头上,一拳砸出去。
“嘭!”
只是一拳,巨石便四分五裂。
这份超越常人的武力,也是他坐稳老大位置的原因。
人们在漫无目的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追随强者。
而之前,他就是在路上突然之间晕倒,让一众大汉都慌了神,甚至内部发生了骚乱。
不过当他恢复之后,骚乱顿时就平息了。
伴随着脑海记忆的回溯,魏策已经明白,这个隋唐时期完全不同于自己记忆中的隋唐,也许历史是相同的,但是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他不是回到了过去,而是跑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历史从秦末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初一开始的变化来自于一颗陨石。
就是那一颗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石头。
史料记载,其为第一颗神石,彻底改变了世界。
原本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掌握气与精神力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诸子百家的先贤能够掌握。
但神石坠地之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人的体质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气和精神力成为了人人都能修炼的东西。
从楚汉争霸开始,文臣武将的存在就变得耀眼起来。
武将们一骑当千,文臣们翻手云雨。
在不断地发展中,武将文臣们都摸索出一条系统性的修炼道路。
军阵、秘法、道术等等东西百花齐放。
尤其是军阵的出现,极大的限制了那些如神魔一般的顶级武将,数千人组成的军阵就可以让那些催山拔岳的顶级武将变回凡人。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又有陨石坠地,史称第二神石。
世界再度变化,气和精神力修炼的难度更加降低。
甚至到了不需要特地的功法,只需要吃饱和读书即可。
等到了东汉末年,三国群英已经灿如繁星。
武将可以凌空虚渡,谋士改变一州之地的气象,俨然如同神话一般。
时至今日,只要是个青壮,能吃饱饭,体内就拥有内气。
消耗内气的情况下,能够轻易将数百斤的巨石撇出十几米。
武道也被分为五境,内气入体,内气凝练,内气成罡,内气离体,内气破界。
其中最后一境内气破界,数遍历史也只有寥寥数人能够抵达。
通过这几天的温习,魏策已经将他以前所学的东西全部掌握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内气的修炼和控制。
魏策如今属于武道第三境,内气成罡,可以将内气化为实质性的存在,强化攻击和防御。
内气化罡之后,覆盖在拳头上无坚不摧,一拳可碎巨石,肉身金刚不坏能扛钢刀。
算得上是一个小高手,投军起码也能做个千夫长什么的,运气好点说不定能混个将军。
不过,可惜的是,他是隋朝的通缉犯,得罪了当朝权贵。
不得已才远走他乡至此,隐姓埋名的生活,甚至随时做好了坐船出海跑路的准备。
他继承了以前的记忆,但是却并不算太完整,很多事情都记不清细节。
隐约间记得他原先家境似乎不错,但是似乎因为得罪了李渊,被满门抄斩,只有他逃了出来。
一想到李渊,他身体里似乎就有无名火冒起,仿佛要将李渊碎尸万断一般。
“大哥,你好点没有?”一个高大的大汉走了进来。
看着面前的大汉,魏策的脑海自动浮现出了对方的名字和过去。
王虎,内气凝练的实力,也是除了他之外这十八个人之中最强的一个。
“我没有大碍!找我什么事!”魏策尽可能学着以前的样子回答道。
“大哥,我们快没有粮食了!”王虎有些局促的说道,如果不是大事,他也不会来打扰魏策。
“还有几天的存粮?”魏策心头一沉,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麻烦。
“只剩下三天不到了!”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休息!”魏策沉稳的表现,让魏虎松了口气,关上门离开了房间。
当老大,最重要的就是要喂饱手底下的人,否则队伍就别想带了。
而且魏策的记忆里存在着年幼时逃荒的记忆,那种饿到吃土的感觉,只是回忆都不由得令人打个寒颤。
人饿急了,可就不是人了。
“现在是大业九年,东莱郡……”
魏策搜肠刮肚的回忆起了隋唐时期的大事件,想要找到自己能够利用的信息。
这一年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大隋开国元老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造反,然后隋炀帝大军班师回朝讨伐杨玄感。
不过那是洛阳发生的事情,距离他太遥远了。
离他比较近的……只有盘踞在泰山的“知世郎”王薄。
王薄,自号“知世郎”,意为能预知天下局势发生变化之人。
于大业七年,首举义旗,是隋末第一个揭竿而起的义军,居中数万人,屯驻于泰山附近。
魏策前身之前就有投奔王薄的心思,不过现在的魏策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念头否了,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隋朝马上就要开始残酷镇压起义军了。
他这小胳膊小腿卷进那种数万人的战场,怕是连个水花都翻不起来。
而且他也没有给别人当手下的兴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被君主因为猜忌弄死的臣子历史上数都数不过来。
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上位者的良心身上,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尤其是他这种和时代格格不入的人,说不准某一天因为左脚先进门,就被满门抄斩了。
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来都来了,不搏一搏,那不是白来了。
都说素质教育教的是屠龙术,他就试试看,能不能真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