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班师

庐江郡,治所舒县之中。

王融会见了前来赴任庐江太守职务的顾雍。

他和顾雍聊起了江东之事,然后谈到了吴郡的后辈。

顾雍说着吴郡内的一些杰出子弟,其中谈到了陆议,他认为陆议将来一定是吴郡人里面能够扛大旗的人。

现在的陆议,方才十几岁,还未加冠。

“融听说过他。”

王融点头。

陆议就是陆逊,后来才改成陆逊。

逊是由辶和孙字组成,耐人寻味。

究竟是象征着追随孙氏政权,还是缓解君臣矛盾、重申忠心的意图?也只有陆议本人知道。

“卫尉亦听说过吴郡陆议?”

顾雍一愣,颇为意外。

吴郡顾陆朱张四家士族门阀代表,才刚刚召开会议,准备全力推举陆议,给陆议造势,为陆议将来的出仕奠定基础。

而陆议也还未在吴郡声名鹊起,这就被王融所知晓?

“融调查过陆康及其后辈子弟。”

王融说道,编了个理由,穿越客怎么会不知道陆议呢?

陆康与下邳朝廷格格不入,不愿意委身、效力于徐州的下邳朝廷。

旧时代的残党罢了。

“原来如此。”

顾雍恍然大悟。

“雍敬佩卫尉。”

他郑重拱手。

哪怕是陆康不敬当今朝廷,王融也没有因此而迁怒吴郡人。

说到底,顾雍还是相当认可王融如今所组建的徐州朝廷,以及其一手策划出来的局面。

整体上来看,王融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好于士人阶级的。

而士人阶级,也是在这场风波里获益最高的群体。

因此,吴郡顾陆朱张四姓门阀,绝大多数人都在支持王融,也在趁势加入这样士人专属的饕餮盛宴。

连吴郡陆氏,他们都直接越过了陆康,径投徐州。

“说什么敬佩,融与元叹,本就是同一类人。”

王融心平气和说道。

大家都是士人,为了士人的事业而聚集在一起,共同奋斗。

王融离不开士人群体,而士人群体也需要王融目前所创造出来的局面。

同心协力,做大做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士人的朋友是士人,农民的朋友是农民。

在安排了顾雍担任庐江太守,由太史慈督管庐江军事之后,王融和刘备商议着,准备要班师回朝了。

在回徐州之前,王融还要做两件事情。

一件事是把淮南人刘晔从朝廷调到庐江,配合太史慈、顾雍,再把琅琊人诸葛瑾调到九江,配合甘宁、蒋钦。

淮河一带有这几个人,足以据守,不惧孙策、周瑜重新北上了。

第二件事,王融把庐江、九江两地的门阀代表请到了舒县城中,大家一起吃了顿饱饭。

“如今的局面大家也看到了,朝廷与诸君,合则两利。”

他强调为了维持当前的利益局面,大家最好齐心协力。

但有利益的地方就一定有竞争,有矛盾,有冲突。

本地人之间,也会为了一口汤而大打出手。

“融希望淮南地区出现难以调节的矛盾冲突时,诸君能够第一时间上奏朝廷。”

“由朝廷出面介入,处理协商,还双方一个公道。”

王融不想看到当初在徐州下邳时,曹豹和刘备之间的结局再上演一次。

不守规则的人直接踢出局。

至于你宁愿不守规则,也要拿命来博,要掀翻桌子。

不好意思,这种事都不需要王融亲自出手。

那些既得利益者,靠着徐州朝廷威势而不断获利的群体,自然会群起而攻之。

昌豨和曹豹就是很好的例子。

人是盲目从众的,获利之人更甚。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我等谨记卫尉叮嘱。”

一众代表拱手,都说会牢记规则,遵守规则。

他们能够预见得到,将来的庐江和九江发展,会比袁术时代更上一层。

王融这才放心离去。

他与刘备率领朝廷王师,从庐江回到了九江,在寿春城中休整一日。

刘备问王融:“既然朝廷将士们已经接连收复了九江、庐江两地,为何不乘胜进军,全力收复整个扬州地区呢?”

截止目前为止,扬州境内还有豫章、丹阳、吴郡等郡未曾收复。

会稽郡本来由王朗、钟繇、虞翻这批人经营,又兼徐战、徐盛父子驻军,可默认归附了朝廷。

“玄德想渡江南下,融又如何不想渡江南下呢?”

王融说道。

势不可用尽,利不可占完。

喊出既得陇、何望蜀的曹操,也是历经了赤壁之战急着渡江统一、而残败北归的惨痛事实后,才明白过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当前朝廷需要做的是,逐步巩固和消化长江北部的庐江、九江两地。

将两地经营成朝廷在淮南的左臂右膀。

贪多嚼不烂。

“玄德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融又何尝不是?”

王融叹气。

只是刘备所想的天下郎朗,是以汉室刘姓子弟昌盛为主的大汉复兴。

王融不一样,他是个士人,士人群体一辈子都在和皇权斗争夺利。

他的野心很大,大到要创造出士人为主、皇权为辅的世界。

封建王朝是一定会灭亡的,这是铁律。

刘备听着王融的叹息,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多说什么。

夜里。

从下邳南渡到寿春的诸葛瑾,进城之后不顾劳累,连夜拜见了王融。

“瑾多谢卫尉对琅琊王氏的激励器重和提携。”

诸葛瑾真心实意。

他叔父诸葛玄被举荐为泰山太守,他诸葛瑾如今又奔赴九江主管政务。

原本因为父亲诸葛珪亡故后而出现颓势的琅琊诸葛氏,又一步步好起来了。

甚至一度超越了从前,令诸葛瑾振奋。

“自己人,谈何言谢?”

王融摆摆手,同是琅琊子弟,王融不拉拢、吸附诸葛氏,难道逼得他们另寻他路吗?

他把诸葛氏两代人都一网打尽了。

王融激励诸葛瑾在九江好好发光发热,他就先回下邳去了。

徐州,下邳国,下邳县城中。

刚刚和刘备班师回朝的王融,就收到了两份急件。

一份是沛国吕布派人传来的,还有一份,则是远在冀州的大将军袁绍派人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