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如何协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案例

下周就要考试了,文文还有好几张试卷没有完成;文文坐在书桌前,感觉也在很认真地写作业,但原本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每天都要写到晚上十一点。爸爸妈妈对文文的时间管理能力感到担忧。

爸爸总忍不住说:“文文,你如果不拖拉,早点写完作业,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啊!”可文文也很无奈,因为每天的课后时间她都在赶作业,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妈妈看着文文着急地说:“文文,你要是时间抓紧点,我们还可以一起出去散散步、爬爬山,现在全都耗在完成作业上了。”有的时候,妈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情,陪坐在文文旁边,监督她写作业。

因为每天晚上睡觉太晚,早上催促文文起床也常常引发家庭战争,亲子关系很受影响。文文也很不开心,每次去学校都有情绪,甚至多次表达不想上学。老师也找文文的父母谈话,反馈文文的作业完成情况不佳,在学校上课的状态也不好,父母很着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解析

案例中的文文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进入高年级后,作业量增加,全家都为文文写作业的效率感到焦虑,甚至出现时间恐慌感,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节奏,给文文和父母带来了挫败感。父母每天要花时间督促文文完成作业,占用了家庭休闲的时间,文文疲于完成作业,学习压力很大,产生了厌学情绪,亲子关系日渐恶化。

家教指导

随着小学年级的升高,作业的难度和总量都会有所增加,要想更高效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就需要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自控能力依然有限,父母的协助和引导依然很有必要。

(一)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拉磨蹭,的确会让父母焦头烂额。父母可能习惯性地将其归因为孩子自控力差,甚至有的时候情绪化地给孩子贴上了懒惰、拖延、没毅力的标签。这样做除了发泄情绪之外,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反倒让孩子找到了一个失败的借口,当问题反复出现时,孩子就会用这些标签暗示自己无能为力。因此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是激发孩子时间管理动力的前提。

(二)善用工具,增强孩子的时间感知力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力,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有助于增强时间意识,从而加强孩子自我管理的动力。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直观测量时间的工具,如钟表计时器、五分钟或十分钟的沙漏计时器,可以根据孩子的专注力时长来选购;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推荐“番茄学习法”,学习20分钟,休息5分钟,然后循环进行。先让孩子预估当天要完成学习任务的总时长,然后把总时长分成若干个25分钟,其中休息的5分钟由孩子自由支配,休息时间一结束,立刻进入下一个20分钟的学习阶段。

在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完全做到,家长也不要着急,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和孩子一起反思没有做到的原因,下次再进行调整。只要开始,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三)物理隔离法,营造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

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消除无关的干扰因素,是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二孩家庭可以让二宝做相对安静的事情,或者干脆带下楼活动,尽量不要让二宝打扰老大学习;有老人的家庭,看电视和手机视频的声音尽量调低;孩子的桌面环境也很重要,父母要提醒孩子收拾整洁再开始做作业,这可以避免一些无关的书籍和文具让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分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干扰因素是孩子的电子产品,其中充满了网络聊天、电子游戏、短视频等诱惑,如果平时电子产品是由孩子自己保管,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在写作业期间采用物理隔离法,把电子产品锁进抽屉里,可以在休息时拿出来看看。

(四)四象限法列任务,高效利用时间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提出,时间的管理可以根据事情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两个维度细分为四大类:重要且紧急(A),重要但不紧急(B),紧急但不重要(C),不重要也不紧急(D)。在确定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时,可以采用四象限法则,按照这四个大类标记好任务后,快速集中精力完成重要且紧急的A类任务。C类任务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虽然紧急,但是不重要,即使看起来简单且花费时间少,也要避免在这样的任务上浪费太多时间,要确保最大限度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另外,按照四象限法则,在解除了A类任务的压力后,要有意识地把B类任务优先完成,以免B类积压一定的时间后,变成A类任务,增加压力。合理安排时间,走在任务的前面,提前着手完成重要但是不那么紧急的事情,可以保证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五)记录时间,增强掌控感

很多善用时间的大师都习惯用记日记的方法来督促自己走向成功,作者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也特别提到,记日记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成功之旅,通过记录时间进一步了解时间,通过刻意地记录,精确地感知时间,并发现自己的行为与时间的关系,这种方式是与时间和解的开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记录学习任务的习惯,在任务旁边标出所需的时间,并在完成后验收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完成得不错,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和孩子约定奖励方式,通过一些正向强化来提高孩子愿意重复的动力。真正感受到对时间的掌控感,与时间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