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修复与历史资料的数字化:第六届东亚史料研究编纂机构联席会议论文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 3667字
- 2025-04-08 17:43:34
韩国近代户籍资料的收集现状与数据库建设成果
——以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收集的日本所藏户籍资料为中心
仁荷大学历史系 林学成
1.朝鲜时代韩国的户籍制度和户籍资料
朝鲜王朝主要以户口为依据征收赋税,户籍制度的产生与户籍资料的编订成为其必然的需要。朝鲜王朝于1896年9月制定的《户口调查规则》(9月1日,第61号敕令)及《户口调查细则》(9月3日,第8号内部令),推动了朝鲜时代的户籍制度由原来的每三年编订一次的“旧式户籍”演变为每年编订的“新式户籍”。
朝鲜的户籍资料一向被当作最适合研究人口、身份、村落等朝鲜时代社会现象的资料。然而,以往的户籍研究大都以韩国南部庆尚道地区的“旧式户籍”(1896年以前的户籍资料)为主,其中主要局限在大邱、丹城、蔚山、彦阳等部分地区。现存的资料(约430册)中90%左右(约400册)偏重于庆尚地区,不免导致了这种局限的产生(济州岛地区的户籍第二稿资料300余册除外)。
2.“近代”(1896—1908年)韩国的户籍资料
“新式户籍”即1896—1908年这13年间编订的近代户籍资料,它摆脱了过去偏重部分地域的现象,扩大后的范围包括汉城府与全部的13道以及“间岛”地区[1]等93个地区(府、郡)的资料。这与带有地域偏重性(全部37个地区中庆尚地道区占21个)的“旧式户籍”相比是巨大的进步。现将迄今为止所调查的“新式户籍”资料的地域分布情况整理为表格,如表1所示。
表1 现存“新式户籍”资料的地域分布情况

另外,迄今为止所调查的“新式户籍”资料的数量分布为韩国收藏49册、日本收藏175册、美国收藏2册(参见表2)。
表2 “新式户籍”资料的收藏机构情况

表2 “新式户籍”资料的收藏机构情况-续表

各个收藏机构中,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藏“新式户籍”资料134册,数量最多。其次是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藏41册,日本学习院大学图书馆藏29册。因此,仅日本的两大机构所藏的“新式户籍”资料就超过了全部数量的70%。
3.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收集的日本所藏韩国“新式户籍”资料
韩国的国史编纂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全面调查收集藏于国内外的韩国历史资料,编纂普及历史资料。收集的国外资料中包含藏于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与学习院大学图书馆的韩国户籍资料。这些户籍资料是日本两个机构所藏的包括19世纪“旧式户籍”与“新式户籍”的全部资料。
之前,由于一般人不容易接触到(阅览及复印、拍照)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所藏的“新式户籍”资料,所以长期以来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尽管国史编纂委员会收集的“新式户籍”资料是以黑白微缩胶片(MF)的形式保存,但是韩国的研究人员还是很高兴能够如此容易接触到这些资料。
现在可以在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的官网“电子史料馆”(http://archive.history.go.kr)通过目录检索“国外史料—日本—京都大学/学习院大学所藏资料”查看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134册)和学习院大学图书馆(29册)所藏韩国“新式户籍”资料,访问史料馆可以阅览微缩胶片。
4.日本所藏韩国“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库建设成果
韩国仁荷大学韩国学研究所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学振兴事业”的赞助下,自2009年3月至2019年2月十年间,实施了“新式户籍”资料的调查、收集及数字化管理工作。这一研究项目的完成意味着为韩国、日本及美国所收藏的“新式户籍”全部资料创建数据库,将更方便相关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工作。
下面就仁荷大学韩国学研究所正在进行的“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库建设项目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1)“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库建设
使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系统录入包含户籍资料的信息。
(2)数据库建设录入要素
“新式户籍”资料的内容是构建数据库所必需的录入要素,大致划分为㉮时间、㉯地理、㉰户主、㉱户主的四祖、㉲共居亲属、㉳寄户及雇佣人、㉴房屋、㉵统计等模块整理,各个必需要素所录入的详细信息如下所示(参见图1)。
㉮时间信息:①时间1(年号),②时间2(公元),③时间3(月)。
㉯地理信息:①地名1(道),②地名2(府/郡),③地名3(坊/面),④地名4(契/里),⑤地名5(洞、里),⑥番地1(统),⑦番地2(户)。
㉰户主信息:①姓名,②年龄,③籍贯,④职业,⑤前居住地,⑥迁入日期。
㉱户主的四祖信息:①户主父亲的姓名和职业,②户主生父的姓名和职业,③户主祖父的姓名和职业,④户主曾祖父的姓名和职业,⑤户主外祖父的姓名和职业、籍贯。
㉲共居亲属信息:①户主的妻子,②户主的子女,③户主的亲属等。
㉳寄户及雇佣人信息:①按男女性别划分的寄户数,②按男女性别划分的雇佣人数。
㉴房屋信息:①私有瓦房及草房间数,②借用瓦房及草房间数。
㉵统计信息:①寄户及雇佣人合计,②按男女性别人口数合计,③房屋间数合计。

图1 1900年汉城府“新式户籍”表
(3)“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录入窗口形态及录入示例(参见图2)

图2 “新式户籍”资料录入窗口
(4)“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录入表格示例(参见图3)

图3 “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录入表格
5.韩国“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库的价值与应用
户籍资料是最适合用于分析一个朝代的财政、对民政策、人口身份史、生活史、村落史等信息的资料。因此,调查收集在韩国以及日本、美国等国所藏的“新式户籍”的全部资料(成册户籍230余册与单张户籍表等),进而创建数据库,对于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韩国社会的历史状况是十分有益的。
韩国“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库的价值与实用性具体如下。
(1)整合韩国近代“新式户籍”资料
学术界一向侧重于应用汉城府或京畿道、忠清道等部分地区的“新式户籍”资料。但是现存的“新式户籍”资料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分散于国内外许多地方,很难实现全部资料的整合分析,这是创建数据库的主要理由。
基于这种情况,在数据库建设前后,分析“新式户籍”资料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层面展现出明显的差异。自仁荷大学韩国学研究所开始进行韩国的“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库建设项目之后,至2017年底,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发表了28篇论文。而“新式户籍”资料数据化之前,研究“新式户籍”资料的论文不过10余篇,与此相比,可以说是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参见表3)。
表3 数据库建设后“新式户籍”资料的应用研究成果

特别是2009年以前“新式户籍”资料的分析研究多以汉城府或京畿道、忠清道等部分地区为研究对象,但是数据化之后,研究对象由朝鲜南部扩展到朝鲜北部地区,这无疑是令人瞩目的成果(参见表4)。
表4 数据库建设后“新式户籍”资料的研究对象地区

(2)综合性了解韩国近代社会、经济、文化情况
“新式户籍”资料不仅包含既有的“旧式户籍”资料的内容,还包含因为记载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多样的新内容。“新式户籍”资料具体提供了各代人口的人口学的属性(户主的年龄、籍贯、职业、前居住地、家庭构成及雇佣人等)信息,以及各代人口房屋的属性(形态、所有关系、规模等)信息。
因此,收集整理全国范围内的大量“新式户籍”资料,建设数据库,使得这些资料可以被应用于多种研究领域。第一,各个地区人口分布或人口构成的差异、户口的前居住地资料,可以应用于研究当时人口迁移形式等人口史相关的多种研究领域;第二,草房与瓦房的住宅形态、私有与借用的所有形态、间数等居住特征及住宅构成,可以应用于生活史研究的诸多领域;第三,结合以上两者,应用于各地域人口分布、经济水平、职业分布、住宅规模、通婚情况等综合性研究。
(3)构建提供网罗全国范围的朝鲜末期最大的人口信息检索系统
“新式户籍”资料记录了户主以及户主的四祖、妻子、子孙等的名字与年龄、职业等信息,还记录了他们的姐妹、侄子侄女、儿媳、女婿等众多人物相关的户籍情况。一张户籍表多者可以记录10余名人物的信息,本项目创建的户籍表达到了8万张,由此看来,集成的人名数据数量将达到几十万个。现在,在韩国还没有像这样集成朝鲜末期的人物数据信息如此庞大的先例。
另外,我们从实录或榜目数据中看到的近代以前的人物信息大部分是以统治阶层为对象记载的。但是,“新式户籍”资料中不仅记录了统治阶层的信息,还记录了更多的被统治阶层。因此,“新式户籍”资料的数据化改变了以往以统治阶级为主认知朝鲜时代的方式,这将成为研究民众生活情况的重要基础。
(4)建立与提供韩国近代住宅、职业信息检索系统
“新式户籍”资料不同于仅提供人口信息的“旧式户籍”,还记载了住户的形态与雇佣及寄户的相关情况。首先,在住宅形态上划分为草房与瓦房,不仅记载了住宅的间数,还记载了其所有形式,即明确区分了借用和私有的形式。
其次,还提供了多种户口成员的职业信息(沿袭了按照地区了解传统时代“职役”的方式)。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这些信息全部被录入数据库系统,从而集成了全国8万余户的住宅形态及数万条职业、雇佣、寄户情况相关的信息。
(5)为朝鲜半岛同一性的恢复与扩大做贡献
“新式户籍”资料不仅保存了韩国的资料,还均等地保留了朝鲜的数据。虽然迄今为止,朝鲜以多种理由排斥朝鲜时代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情况的研究,但是通过现在“新式户籍”资料的数据化与应用研究,能够展现韩国与朝鲜所共有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经济、生活史的相关具体情况。
[1] “间岛”地区是韩国人对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领土的单方面擅自称呼。“间岛”是中国领土。——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