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受封汉王,拒绝就藩

时光荏苒,造船的锤声从未停歇。朱高煦每日往来于龙江船厂与工部之间,眼看着那些经过精心处理的木料一根根变成船骨,一片片变成船板。他的新式宝船设计虽遭到不少老工匠质疑,但在反复试验后,那些小型模型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转眼已是永乐二年春,大明朝廷一片忙碌。皇子分封的日子近了,朝臣们各怀心思,有人欣喜,有人忧愁,有人盘算着如何在这场权力洗牌中分一杯羹。

早朝这天,太和殿内人头攒动,文武百官按品级站立两侧,个个正襟危坐。朱高煦与其他皇子一同跪在殿前,等待着父皇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二子朱高煦,勇武过人,屡立战功,今封为汉王……”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大殿内回荡,像一把锋利的小刀,刮得人耳膜生疼。朱高煦看了眼四周,几个老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知道,这些老狐狸们怕是又在打什么鬼主意了。

朱高煦跪在殿前,表面恭敬,心中却早已盘算开了。分封?就藩?想到这儿,他差点笑出声来。

“这老头子啊,还是那套把戏。先给你个王爷当当,再把你打发到边远地方,眼不见心不烦。”朱高煦暗自嘀咕,“可我偏不上你的当!”

他回忆着历史上汉王朱高煦的结局——不管是被朱瞻基莫须有罪名做成瓦罐鸡,还是真有造反之心,结局都不会太好。大明已有建文帝与朱棣叔侄相争的前车之鉴,朱高煦可不想重蹈覆辙。

“就藩?去他的吧!”朱高煦心里暗骂一句,“老子可不想当什么鸟汉王,更不想被困在那小小一亩三分地上,整天提心吊胆。我要的是整个新世界!”

殿内的气氛庄重而微妙,朱棣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朱高炽规矩地跪在一旁,而朱高煦却眼神游移,时不时瞟向大殿外。那里,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更重要的是——大海的方向。

是的,大海!朱高煦的目光早已越过高墙宫阙,越过山川河流,投向了那片蔚蓝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大海。在那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皇权争斗,只有广阔天地,任他驰骋。

“云南?那地处偏远我可不要去那里吃菌子”朱高煦在心中盘点着父皇可能赏赐的封地,“哼,都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美洲!是整个新大陆!”

散朝之后,朱高煦并未急着离去,而是悄然来到御书房外,求见朱棣。他站在门外,心跳加速,脑中反复演练着即将说出口的话。这一步若走错,他的美洲大计就要泡汤。

“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朱高煦躬身行礼,语气诚恳。

朱棣放下手中的奏本,抬眼看向朱高煦:“哦?何事?”

“儿臣恳请父皇,收回成命。”朱高煦语出惊人。

朱棣眉头一挑:“收回成命?你是要抗旨吗?”

“儿臣不敢。”朱高煦连忙解释,“儿臣并非抗旨,只是不想在大明境内就藩,保留王号,封藩之地我自去寻找。”

“哦?”朱棣来了兴致,“那你想如何寻找你的藩国?”

“儿臣想去海外。”朱高煦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随郑和一同下西洋,在海外寻找一块封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藩国。”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大笑起来:“你这小子,倒是会想!海外?那可是蛮荒之地,你确定要去那种地方?”

朱高煦挺直腰板:“父皇,儿臣已经考虑许久。大明疆域内的藩国,不过是个笼中鸟,日日提防朝廷监视。与其如此,不如去海外开拓新天地,为大明皇室另辟一片基业。”

朱棣摸着胡须,若有所思:“你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海外凶险,你有几分把握?”

“十分把握!”朱高煦拍着胸脯,“父皇可还记得儿臣改良的新式宝船?那就是为远航而设计的。儿臣这些日子研究航海之术,就是为了这一天。”

朱棣站起身,踱步到窗前:“你这小子,打的什么主意我心里清楚。是不是觉得在大明境内当王爷,处处受制于我,不如远走海外,自立为王?”

朱高煦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父皇明鉴,儿臣绝无二心。儿臣只是想为大明开拓疆土,为朱家江山增添新的基业。更重要的是,儿臣所去之地远在万里之外,比起派官员监视,不如让儿臣的藩国成为大明与西方之间的桥梁。”

“何意?”朱棣目光一凛,来了兴趣。

朱高煦胸有成竹地说道:“儿臣在海外建立藩国后,可为大明与西方之间做中转贸易。大明的丝绸、瓷器运到儿臣藩国,再由藩国贩运至西方各国。同理,西方的奇珍异宝也可通过儿臣藩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如此一来,不仅可为大明开辟海外市场,更能充实国库,何乐而不为?”

“呵呵,你小子打的好算盘。”朱棣转过身,目光如炬,“不过,你这想法倒也合我心意。大明的确需要向海外扩张。”

朱高煦心中暗喜,面上却装作忐忑:“那父皇的意思是……”

“准了!”朱棣大手一挥,“不过,有个条件。”

“父皇请说。”

“你可以去海外建立藩国,但必须每年向大明朝贡,承认大明宗主国地位。”朱棣沉思片刻,又道,“至于官员监督一事,念在你所去之地确实遥远,就依你所言,以通商为主。但朕会派几名得力心腹随你同去,协助你建立藩国。”

朱高煦心中大喜,这比派遣监视官员要好得多。“儿臣遵旨!”朱高煦跪地叩首,“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为大明开拓万里疆土,建立贸易中转之地,让大明国库日益充盈!”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好,你先下去准备吧。朕等你造完宝船,下西洋之事万事俱备后会下旨,让郑和带上你一同下西洋。”

朱高煦退出御书房,脸上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他快步走向自己的府邸,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远航的细节。

“美洲,我来了!”朱高煦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

得到朱棣的回复后朱高煦回到了自己的府中。朱高煦先与韦氏说今天封王号之事。

“今天朝会,父王封我为汉王,之后可能就要就藩,但是我和老头子说我不想在大明范围内就藩,我想去那远方自己探索出一片土地在那里就藩!”

韦氏听完,一脸震惊的说到:“你拒绝就藩了?那海外不如大明富裕,为何还要去那边远之地受苦?”  

朱高煦摇头轻笑:“在大明当王爷看似风光,实则是笼中金丝雀。去外地就藩只能困在封地方圆百里,四业不得从事,整日无所事事,那算什么人生?”他眼神坚定,声音低沉,“留在京城又要与大哥争夺太子之位,弄不好就是身首异处的下场。”

他踱步到窗前,望向远方:“况且,海外天高皇帝远,我完全可以玩那套'外王内帝'的把戏,表面称臣纳贡,实则自立为皇。这比留在京城明争暗斗风险小多了。再说,控制了大明与西方的海上贸易线,那暴利足够让我们的后代吃几百年了!”

韦氏被他的远见所震撼,但仍有顾虑:“你说得有理,但究竟是走陆路还是水路?海路风高浪急,凶险异常;陆路呢,不是茫茫大漠就是莽莽丛林,同样艰难。”

朱高煦胸有成竹地笑道:“当然是走海路!我可是资深船长出身,对付海浪再熟练不过了。老头子让我改良宝船,我已经引入了三角帆、水密舱、双层船壳等先进设计,那些船绝对比之前的大明宝船结实百倍!”他拍着胸脯保证道。

韦氏叹了口气,柔声道:“既然你意已决,妾身自当追随。只愿我们的小壑儿平安长大,他才刚出生不久,禁不起颠簸啊。”

朱高煦回复道:“一定会的!”

……………

交谈结束后,朱高煦回到书房,开始仔细规划远航物资清单。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航行,更是一个文明的迁移工程。

“必须带上马匹,”他自言自语道,“美洲没有马,而马对文明发展至关重要。”他在纸上快速记下:“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是必带物品,虽然我不打算完全照搬那套封建制度,但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道德教化工具还是不可或缺的。”

他继续补充着清单:“茶叶种子、桑树苗、蚕种…还有水稻、小麦、大豆…这些都是立国之本。再加上各类工匠、医师、学者…得组建一支精干的开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