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远航准备
- 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 忠诚的小将
- 2367字
- 2025-03-20 23:28:27
随着新造大船的试验结束,大明帝国继续建造着新型的宝船,准备着第一次的下西洋。朱高煦也没闲着,他在为自己的远航做准备。
“茶树种子,桑树种子……这可都是宝贝啊!”朱高煦心里盘算着,“美洲可没有这些东西,得好好准备。有了这些,以后在美洲就能喝上茶,穿上丝绸了。这可是独一份的买卖,想想就来劲!”
“不过,该挑选哪里的茶树种子呢?”朱高煦摸着下巴,开始琢磨起来。他可不想随便弄些种子,万一种不活,那可就亏大了。
“美利坚东部的气候,南边有亚热带湿润气候,雨水还是比较充足的。嗯,就选扬州、杭州附近的茶树种子吧,那儿的茶叶质量好,应该能适应。”朱高煦打定了主意。
他叫来王府中的心腹李鹤捧,吩咐道:“你去办件事,派人去扬州、杭州附近,找农家收购一些茶树、桑树的种子,还有桑蚕的卵。记住,要多收一些,别怕花钱。”
李鹤捧躬身应道:“王爷放心,小的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朱高煦又补充道:“对了,如果民间有好的保存种子的方法,也可以借鉴一下。多一种方法,就多一重保障嘛。”
“还有,我这儿也有一种保存种子的方法,你找人照着做。记住,只取一部分种子用这种方法保存。”朱高煦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李鹤捧。
李鹤捧接过纸,只见上面写着:
九蒸九晒脱水法:将种子铺在竹匾上,暴晒三日,夜间收至炭火房低温烘干,如此循环九次。然后用炒制过的草木灰包裹,分层埋入桐油浸泡过的松木盒中,每层之间用花椒、艾草隔开。
李鹤捧看完,心中暗暗佩服:“王爷真是博学多才,连这种保存种子的方法都知道。”
他小心翼翼地将纸收好,再次躬身道:“王爷放心,小的这就去安排,保证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
朱高煦满意地点点头:“嗯,去吧。这事儿可不能耽搁,越快越好。”
............
将寻找种子的事情吩咐下去后,朱高煦便准备寻找大明现在有用的书籍,书籍是文化的最好载体,要在美洲保留好中华文化的本源,书籍的贡献必不可少,而且如今的大明在世界上的技术当数一数二,带一些技术书籍也方便在美洲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体系。
“文渊阁,大本堂,嘿,这可都是大明的‘图书馆’啊!这回可得好好淘一些好书。”朱高煦搓了搓手,两眼放光。
他先是直奔文渊阁。这里藏书丰富,经史子集,应有尽有。朱高煦可没时间细细品味这些书籍,他根据他现代人的经验进行挑选,农业书籍《齐民要术》、《农书》等在新大陆可以用来发展农业,百工之书对在新大陆发展初级手工工场极为重要,朱高煦誓要将每种类型的书都带上。
“嗯,这些还不够,还得去大本堂看看。”朱高煦嘟囔着,又转战大本堂。
大本堂是皇家藏书的地方,也算皇子学习的地方,这里的儒学典籍十分丰富《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孟子》《荀子》等典籍也要带上。
不过,光有这些官方典籍还不够。朱高煦深知,很多实用的技术都藏在民间。于是,他换上一身普通商人的装束,戴上斗笠,悄悄溜出王府,直奔京城最大的书市。
“这些官家的书,写得都太讲究了,真正管用的东西,反而不一定写进去。”朱高煦穿梭在书摊之间,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各种书籍。
现在还是明初,书籍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但京城作为天下文人汇聚之地,总有些奇书异本流传,但是多逛逛总是会淘到一些好宝贝。
............
“老板,这几本什么价?”朱高煦拿起一本翻了翻,上面记载着各种民间医术偏方。
书摊老板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位爷,这可都是医术秘方。”
朱高煦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我只是个喜欢收集奇闻异事的闲人,买来解闷而已。”
老板眼睛一亮,连忙收下银子,“爷真是爽快人!这几本都拿去吧,保准让您满意。”
朱高煦又在另一个摊位发现了一本记载民间各种机巧之物的书,里面详细记载了民间各种简易纺织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甚至还有改良版的图纸。这对于在新大陆建立纺织业至关重要。
“这本多少钱?”朱高煦问道。
“二两银子。”摊主开价。
“成交。”朱高煦爽快的答应
除了医书和纺织书,朱高煦还淘到了一本关于水利的书,记载了各地修建水渠、水车的经验;一本冶金打制铁器的书,详述了民间铁匠的炼铁技艺;还有一本民间简单车辆的书,里面有各种民间简单船只和车辆的构造图解。
“这些书在新大陆可都是无价之宝啊!”朱高煦暗自庆幸,将书小心地包好,藏在怀里。
回府的路上,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还得找些关于造纸、制墨的书籍。在新大陆,这些都是要从头开始的。”
想到这里,朱高煦决定明天再来书市一趟,争取把所有能用得上的技术书籍都搜罗齐全。毕竟,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这些看似普通的知识,可能就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
虽然朱高煦是穿越者,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对自己专业不相干的方向不能说一窍不通吧,也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也许他可以靠着通识教育做出一些改进,但是朱高煦始终认为老祖宗的智慧中必然有许多好东西,只不过受限于认知水平没有完全发挥最大效用,有了技术书籍,他是时间也会解放出来,做更多有关制度与思想方面的提升。所以朱高煦才如此认真的搜寻这个时代的技术指南。
.........
有了技术指南朱高煦还需要通知王府之人将所有家眷以及亲戚集中应天。告诉王府之人,我要带你们去远方,在那一个远方每一个人都能分到田地
朱高煦叫来李鹤捧:“王府里的人都有家眷亲戚吧?我希望王府里边的人愿意追随我的人都把家眷和亲戚带到应天,我要带他们出海就藩,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后可能就回不来了,但是我能保证到那里后每人都能分到田地,追随我的人只要能和我一起到达目的地,每人会获得100亩土地所有权,种地或者建房子都可以。如果不想追随我,可以留在大明,我不强求一切单凭自愿。”
朱高煦深知如今大明最吸引人的便是土地,所有他打算以土地为诱饵让王府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带着全家去海外。
李鹤捧召集所有王府的人一五一十的向他们传达汉王的指令,听完指令后人群一阵骚动,单又很快平息。
最终有大半王府的下人愿意随朱高煦出海,有人选择了只带家眷,还有人通知了自己的穷亲戚一起追随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