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楚伶月(中)
- 大宋马夫:开局靖康耻
- 爱吃火锅老头鱼
- 2158字
- 2025-02-15 12:05:02
忍耐?
就算楚伶月卖艺不卖身,又怎会不知道风月场中那些达官贵人的花花肠子,钦佩歌妓才艺的谦谦君子固然有,但极少。
更多的是妄想才色兼得。
比如前年汪伯彦高升,在京师设下酒宴庆贺,恰好来了天香楼,那天挂牌的是楚伶月的姐妹,湖鱼儿。
湖鱼儿跟她一样是歌妓,略小两岁,经验稍微浅一些,席间本是弹奏乐曲,下面落座的似乎也都是谦谦君子,
有人建议让湖鱼儿去给汪伯彦斟酒,湖鱼儿去了,汪伯彦站了起来,湖鱼儿不知何意,接着倒,结果汪伯彦突然手一抖,酒洒到湖鱼儿胸前,濡湿衣衫,席间众人放声大笑。
湖鱼儿满脸通红,想走又不敢走,推说出去换衣衫,准备好的家丁领着她去厢房,衣服没换好,汪伯彦就进来了……
这种强扭的瓜,在文人雅客看来,就是士大夫的风流韵事。
而且流传颇广。
湖鱼儿失去完璧之身,在天香楼身价大跌,人们都知道汪伯彦看上了她,无人翻牌,不久就被迫做了汪伯彦的小妾。
京师陷落那天,汪伯彦逃走,没有带湖鱼儿,湖鱼儿被金兵抓住,几番羞辱之后,上吊而死。
天香楼姐妹的命运多半如此,楚伶月因为结识了一位真正的君子,宗颖,才侥幸逃脱。
然而宗颖也死了。
宗颖好歹是宗泽将军的儿子,若是在此,楚寒山碍于宗颖的面子,绝不敢这么放肆。
如今孤苦伶仃的在邓州,依附毫无血缘的族人,只能像楚寒山说的那样,就算有人狎亵侮辱,也得忍耐。
轿子晃晃悠悠的载着她去了梅林别院。
别院门口早有管家迎接,同行的楚寒山递上名刺,管家扫了眼,点头哈腰的把他们请进去。
循着曲径通幽的小道步入后院,看见三五成群的澜衫仕子正在赏花作诗,楚寒山拱手道:“叨扰叨扰。”
“哎呀,可算是来了!”
“楚员外快请!”
“这位就是名满京师的琵琶仙,楚伶月楚大家吗?”
“闻名不如见面,果真是艳丽非凡!”
“我等有福了!”
看到楚伶月,澜衫仕子没心情赏花了,围上来一阵寒暄,眼睛在楚伶月身上直打转儿。
楚寒山挨个介绍:“小月,这位是邓州司马江无赦,宣和元年的进士,年少有为,喜好游历,走访过不少名山好水,处处留有诗篇,是我们邓州有名的大才子!”
州司马是散官。
也就是说,这个叫江无赦的才子,在邓州没什么实权,挂正九品的虚衔,领一份俸禄而已。
如果有什么差遣,上面知州大人会另外派差,比如需要他招安,就临时委派一个招安使,剿匪完了,回归原位,还是州司马。
赵匡胤自作聪明的设立了这种在其位不用谋其政的制度,直接造就了大宋的冗官弊病。
坏处自然是很多的,其中之一就是,这人明明是浪荡诗人,却领着公务员的工资,到处作诗泡妞,他倒是挺潇洒,这样的官儿多了,国库入不敷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继续在白姓身上盘剥,终归是苦了百姓。
江无赦捧着折扇连连谦虚:“楚员外过誉了,跟林兄相比,在下不过尔尔。”
楚寒山顺着这个话茬,继续给楚伶月介绍:“这位是林盛,邓州别驾。”
别驾也是个散官,没实权,林盛这个别驾还是捐来的,宣和五年闹蝗灾,作为当地豪绅的林盛,捐了粟米一万石。
依照规定,灾年纳粟八千石,授纳粟官,林盛得了个别驾,也是九品官。张晋见了他肯定很喜欢,因为他家里有粮食。
在场的其他人多半是小吏或者白身,没什么身份,不介绍也罢,主要是这二位,江无赦和林盛。
楚伶月便依照京里的规矩,让玲珑取来香帕和笔墨。
挥笔在帕子上写了手札,所写的多半是前人词句,或是吉利巧话,送给对方当见面礼。
京师天香楼一向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一曲唱完,达官贵人送来的赏钱要有回复,这便是歌妓的回礼。
地方上没有这规矩,江无赦和林盛得了她的香帕,均是受宠若惊。
江无赦甚至闻着香帕,打量起了她略显窄小的抹胸,直到身边的同僚戳了他一下,才连说失礼,折扇指向屋内。
请楚伶月落座。
梅林别院雅致清幽,厅堂仿照汉唐之礼,两旁设有低矮的案几,宾客落座,歌妓坐到上首弹奏。
大家在下面欣赏。
楚伶月一路告罪走上去,从玲珑手里接了琵琶,喝口麦冬茶润润嗓子,铺展长裙跪坐到上面,手托琵琶,演奏了一曲柳永在京师传唱很广的曲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嗓音空灵悠扬,婉转动听,往复循环弹唱
也不觉得枯燥,底下的邓州仕子均是一脸沉醉。
等她唱完了还摇着纸扇回味,觉得不过瘾,又让楚伶月连弹了几首京师名曲,一连弹唱四首才作罢。
酒菜已经摆上桌。
江无赦用纸扇拍打案几赞道:“不愧是京师大家,今日一见,不枉此生啊,佩服佩服!”
说罢遥遥请酒,楚伶月只得掩袖喝下。
察觉到江无赦下流的眼神,楚伶月心里暗暗发愁,担心邓州偏远,这些仕子不懂规矩,狎昵刁难。
或许是祈祷有了作用,林盛江无赦等人欣赏完她的歌喉,就不再理会她了,谈起了国家大事。
“诸位有没有听说,康王已经南渡,去了建康!”
这应该入了七月以来最大的一件事了,康王赵构南渡,在建康(南京)扎根,孟后归政,大权在握,任命李纲为左相,黄潜善为右相汪伯彦为知枢密院事,正式登基称帝。
同时改年号为建炎元年。
谈起当今圣上,席间多了几分肃穆,林盛回道:“北方时局混乱,南渡是应该的,稳住朝中局面才是当务之急,陛下此举十分英明!”
谁又敢说赵构不英明?
在座的幕僚和仕子均是附和点头。
江无赦又道:“但是听说宗泽执意留守东京,李纲也认为,不能抛弃汴梁故都,甚至因此跟陛下闹翻了……”
林盛哼道:“那个老东西总是唱反调,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不烦他的“我看他迟早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