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庞勋起义
- 唐末: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去!
- 我真想日万啊
- 2077字
- 2025-01-19 00:18:23
陶秀本意只是想威胁一下而已,根本没打算真脱。
想不到,佩春却耍起了小性子。
她抹了抹眼泪,随即一把脱下身上的粉色霓裳,露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雪白身段。
作为一个男人,陶秀怎么可能忍得住不看呢?
不过好在,他定力足够强,看完球后,立刻将衣服披了上去。
对此,佩春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扑到陶秀怀里,一个劲的小声抽噎。
“公子,如今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佩春贱命一条死不足惜,可我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走上这条不归路!”
“公子,你就听我的吧,咱们不造反了,行吗?”
陶秀当然知道佩春心中担忧之事。
自古以来,造反的成功率都是低迷不已。
可以说,放眼整个华夏历史,成功者,不足十人之数。
而他作为穿越者,对于黄巢起义的结局,可是尤为清楚,所以,这才敢舍命陪君子。
“我向你保证,不论造反的结果成功与否,我都会好好活下去,绝不留你一人在世上孤单的。”
待到佩春情绪稍微缓和后,陶秀搂着她的肩膀,笑着安慰道。
“公子,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佩春也在此立誓!”
说着,佩春双膝跪地,一字一句的对天起誓。
“若是将来你不幸身死,我自当追你而去,绝不独活!”
“啊这……”
早就听说过,古代女子对爱情极其忠诚,今日一见,着实让陶秀大受震撼。
“哎,你想咋样就咋样吧,反正我是不会死的!”
眼看佩春不再哭闹,陶秀赶忙布置起了任务。
青楼作为风花雪月之所,贫穷的老百姓自然无法入内。
所以,在此传播谣谶,主要是为了影响士族阶层。
一旦曹州城中的豪强贵族,知晓了这位天命之子的存在,恐怕都会心生忌惮之意。
只要他们不出手阻挠,哪怕袖手旁观,对黄巢的起义工作都是极为有利。
“对了,佩春,你们藏春园的歌姬中,真正懂诗词的有多少人?”
等佩春为这三首反诗谱好曲后,陶秀这才后知后觉,想起这一关键问题。
“公子多虑了,藏春园三十多位姐妹中,连识字之人都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写诗了!”
“如此甚好!”
闻言,陶秀欣然一笑。
封建社会,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曾想,古人对女性的偏见,却是暗中帮了自己一把!
“哎,不对啊,佩春,你是不是隐瞒了些什么?”
“你不是说自己从小在藏春园长大吗?怎么既会读书识字,又会解诗的?”
想起佩春先前所言,陶秀突然反应过来。
“公子,不好意思啊,这件事我的确骗了你!”
佩春吐了吐软糯小舌,随即坐到陶秀腿上,一脸惭愧的解释起来:
“其实,我是有姓的,我姓庞,我的父亲叫庞勋!想必公子一定听过家父的名讳!”
“啊?庞勋?”
听到这个名字,陶秀疑惑的直翻白眼。
凤雏庞统他倒是认识,至于庞勋是哪号人物,他还从未听过。
毕竟,他又没读过唐朝最详细的历史,哪里认识那么多大佬啊!
“佩春啊,实不相瞒,我对你父亲的名讳,还真不是很清楚,他是干什么的?”
“什么,不知道?公子,你莫不是在说笑吧?”
听了陶秀的回答,庞佩春显得尤为惊讶。
“我父亲同你一样,都是欲造反推翻唐庭之人,只不过,我父亲最后失败了!”
“你父亲也造反?”
听到这里,陶秀紧闭双眼,赶忙从原主的脑中,搜寻起了相关的记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找到了有关庞勋起义的记忆。
唐咸通九年(868年),因为边关战士,在桂林戍边长达七年之久,由于思念亲人故乡,士兵们发生了哗变,最终发动农民起义。
而当时德高望重的庞勋,便成为了这次起义的领导者。
庞勋起义可以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只是由于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历史书上,很少提及。
“你父亲竟是庞勋?”
读完原主记忆后,陶秀不由得大惊失色。
“庞勋不是被灭了九族吗?而且,距离此事过去,已经有七年了,你怎么可能……”
陶秀越说越激动,先前他就觉得佩春不对劲,虽说造反一事,风险极大,可普通女子也不该是那种反应啊!
想不到,佩春竟然是庞勋之后。
“爹爹起义时,我被母亲送往了乡下,待了一个月后,传来了父亲被唐军包围的消息。”
“外婆外公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原本打算将我送往徐州的姨嫂家,不曾想,途中竟然遇到了山贼……”
“我被他们侮辱之后,卖到了青楼之中,之后几经辗转,于两年前被卖到了藏春园中,成了花魁之一。”
说起自己早年的悲惨经历,庞佩春不由得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见此情景,陶秀虽然哀其不幸,却又无可奈何。
身处这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
“佩春,你的心意我现在终于都明白了,你放心,我陶秀别的本事没有,唯独最会审时度势!没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陶秀挥手安抚着怀里的美人,语气越发温柔。
“更何况,这次起义的主角可不是我,说白了,我的定位相当于谋士军师那一档,即便起义失败,你我亦可以全身而退。”
“我猜也不是你!”
说着,佩春拿起桌上的诗稿,小声吟诵起来。
“金色蛤蟆睁开眼,翻却曹州天下反,金色代表的应该是黄字,而这句诗的后半句,黄王举旗持剑意,终结乱世颂天启,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这四句诗说得还比较委婉,再看这两句,晚唐倾颓战事起,唯有炎黄可称王,揭竿而起诛暴政,黄莽倾巢敢为先!”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公子辅佐之人,应当是曹州盐商黄宗旦的长子,黄巢吧!”
听到这话,陶秀立时惊呆了。
“你竟然直接猜出来了!”
闻言,佩春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黄莽倾巢敢为先,这句诗写的过于直白,再加上黄巢在曹州城名气很大,别说是我,就连街上正在读书识字的孩童,恐怕都能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