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暖烘烘的阳光,像一层轻柔的纱,将整个小乡村温柔地裹在其中。
静谧的乡村在日光的轻抚下,悠悠转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炊烟的袅袅气息。
村中农户们早早用过朝食,扛起磨得发亮的农具,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自家田地走去。
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下拉得长长的,那是对生活的执着与期望。
村东头,有一座质朴的小院也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院子里,大黄狗精神抖擞,早早便起身活动,在院中小屋门前留下今日的“五谷杂粮”后,便慢悠悠地晃到院子中央,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尽情享受着初升太阳的温暖。
它眯着眼睛,时不时伸出舌头舔舔鼻子,惬意极了。
小院的篱笆上,爬满了牵牛花,紫色、粉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吹奏着清晨的乐章。
院子里,几株向日葵正努力地抬起头,追寻着阳光的方向。
一旁的小菜园里,嫩绿的青菜、红彤彤的番茄、细长的豆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不远处,一棵老槐树舒展着枝叶,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小院。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与大黄狗的慵懒形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
就在这时,院中唯一的小屋屋门“吱呀”一声被缓缓推开,一位身穿粗麻布衣的少年从中走出。
少年身形挺拔,小麦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他的脸庞线条硬朗,他的眉毛不算浓密,却十分英挺,好似两片舒展的柳叶,微微上扬的眉梢带着少年人的朝气。
一双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黑亮而深邃。
鼻梁高挺笔直,为他的面容增添了几分立体感。
那薄薄的嘴唇,平时总是习惯性地抿着,透露出他沉稳内敛的性格,笑起来时,嘴角会轻轻上扬,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瞬间驱散了周身的疲惫与阴霾,让人如沐春风。
他微微抬起头,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峦,深吸一口气,似是在感受着清晨的蓬勃生机。
少年望向趴在院中心的大黄,脸上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
调侃道:“大黄,你今天可挺乖呀,没到处留你的‘五谷杂粮’。”
他浑然不知,自己脚下早有一堆“五谷杂粮”静静“埋伏”,就等着他一脚踩上去。
大黄趴在地上,原本惬意眯着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直勾勾地盯着少年的脚步,四条腿不安地刨着地面,屁股微微抬起,全身的毛都紧绷起来,做好了随时撒腿狂奔的准备。
就在少年即将踩上去的千钧一发之际。
大黄再也忍不住,“嗖”地一下蹿了出去,带起一阵尘土。
这突如其来的动静让少年一个踉跄,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正好稳稳地踩在了那堆“五谷杂粮”上。
“噗”的一声,触感从脚底传来,少年瞬间石化,脸上的笑容僵住,随后哭笑不得地喊道:“好你个大黄,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呢!”
少年话音刚落,那大黄像是收到了某种紧急信号,撒开四蹄,风一般地朝着大门冲去。
少年见状,也不甘示弱,脚下发力,一边喊着“大黄,你给我回来!”
一边拔腿追了上去。大黄跑到大门前,才发现大门被锁得严严实实,急得它前爪在门上乱扒拉,发出“呜呜”的叫声。
短暂的停顿后,它脑袋一扭,毫不犹豫地朝着院中西墙奔去。
那西墙处有个不大不小的缺口,对于身形灵活的大黄来说,跳过去简直轻而易举。
少年眼见大黄又要故技重施,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赶紧加快脚步,脚下的辰土被带起一片。
“这调皮鬼,又想溜!”
大黄边跑边汪汪叫,那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好似在求饶:“主人,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可少年哪肯轻易放过它,脚下步伐不停,大声吼道:
“大黄你给我站在那儿,你今天要是敢跳到赵大娘的院子中去,你让我抓到肯定要你好看!”
就在大黄即将跑到西墙缺口时,少年一个箭步冲上前,伸手去抓大黄的尾巴。
大黄机灵地一闪,巧妙地避开了少年的抓捕,从缺口中一跃而过,顺利进入了隔壁赵大娘的院子。
少年追到缺口处,无奈地停下脚步,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看着院子里的大黄,又气又笑:“你这家伙,还真会找地方躲。”
此时,赵大娘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幕,笑着说:“哟,这是咋啦?一大早就这么热闹。”
少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赵大娘,没事儿,就是我家大黄这皮又痒痒了,非得找点事儿折腾折腾。”
说着,他眼睛瞪得滚圆,恶狠狠地盯着躲在赵大娘身后的大黄,那眼神仿佛在说“看你这次还往哪儿跑”。
赵大娘微微弯下腰,轻轻摸了摸躲在自己身后、一脸委屈的大黄的脑袋,嘴角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说道:“小辰啊,你就放过它吧,它一个小狗,哪懂那么多,肯定不是故意的。”
少年一听,急忙向前跨了一步,满脸无奈又带着几分坚持,说道:
“赵大娘,它还真就是故意的!您是不知道,它都把它的‘五谷杂粮’排在我门口了,我今天要不教训教训它,它以后还不得反了天,都不知道这个家谁是主人了!”
少年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臂,似乎在向赵大娘展示他的“决心”。
赵大娘听了,笑着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蹲下身子,温柔地抱起大黄,转身便朝着屋内走去。
看着赵大娘抱着大黄渐行渐远的背影,少年连忙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
可还没等他发出声音,赵大娘像是察觉到了什么,脚步微微一顿,回过头来瞅了少年一眼。
这一眼,看似平淡无奇,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
少年只觉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到了嘴边的话瞬间被咽回了肚子里。
他心里清楚得很,赵大娘在这村子里可是德高望重,自己小时候要不是赵大娘搭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哪敢在赵大娘面前放肆。
少年站在原地,望着赵大娘的屋子,一时不知所措。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知道,今天这事儿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大黄在赵大娘的庇护下,自己是没法教训它了。
赵大娘将大黄放到屋中,便将放在锅边的包裹拿着走了出来,看着少年说道:“你今天还有重要的事情去干,你快去把这是大娘给你准备的东西你一并拿去,替我去看看你爹娘,里面有俩个是给你的。”
说着,赵大娘走到少年面前,双手稳稳地把包裹塞到他手中。
少年下意识地接过包裹,触手温热,像是赵大娘把满心的关怀都倾注在了里面。
他缓缓抬起头,眼眶早已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深情地看着眼前这位和蔼的长辈。
赵大娘和王辰一家曾是比邻而居的好邻居,两家人相处得极为融洽,平日里互相帮衬,亲如一家。
赵大娘膝下原有个孩子,名叫赵虎。
在赵大娘心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赵虎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跟着村后山上的教书先生识些字,将来娶个好媳妇,安稳地度过一生。
然而,命运的轨迹悄然转变。
赵虎在跟随教书先生学习时,被那些大将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勇事迹深深吸引。
赵虎的父亲赵轩,也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最终马革裹尸。
这份血脉里的家国情怀,非但没有因父亲的牺牲而熄灭,反而在赵虎心中燃起了更炽热的火焰,让他保家卫国的理想愈发坚定。
终于有一天,赵虎瞒着赵大娘,偷偷踏上了从军之路。
当赵大娘得知这个消息时,只觉天旋地转,悲痛欲绝。
她虽满心不舍,却也明白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志向。
此后,赵大娘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着上天虔诚祈祷,盼着孩子能平安归来。
时光匆匆,三年转瞬即逝。
赵大娘等来的,不是那个活蹦乱跳的儿子,而是一身冰冷的甲胄和五百两银子。
原来,赵虎在战场上表现英勇,因战功赫赫被授予校尉军衔。
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中,他奋勇杀敌,以一当百,杀敌二百余人,最终却因体力不支、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赵大娘得知这个噩耗后,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灵魂,瘫倒在地,泪水不受控制地无声滑落,那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悲痛。
此后的日子里,绝望如影随形,赵大娘无数次站在生死边缘,脑海中闪过一了百了的念头。
可每当她的目光触及儿子的甲胄,手指摩挲着儿子从前写来的书信,那些字里行间的牵挂与热血,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将她从深渊边缘拉回。
她咬着牙,告诉自己,要好好活下去,带着儿子的那份希望,继续走下去。
赵虎走后的第二年,小生命的啼哭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王辰出生了,而迎接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正是赵大娘。
从那以后,赵大娘把对儿子的思念,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王辰身上。
时光匆匆,王辰五岁那年,命运的阴霾再度笼罩这个家庭。
在临近过年的一天王辰的父母去镇上采购,等到傍晚返回之时,母亲却独自一人踉踉跄跄地回到家中,衣衫褴褛,神色痛苦。
年幼的王辰看到母亲这般模样,吓得小脸惨白,一时间手足无措,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只能慌慌张张地跑到赵大娘家求助。
赵大娘听闻,心急如焚,立刻跟着王辰赶回家中。
她小心翼翼地将王辰母亲背到床上,又赶忙请来了村中的医师。
医师神色凝重,调配了一些药,喂王辰母亲喝下。
过了一会儿,王辰母亲缓缓苏醒,可她的眼神里却透着深深的绝望与不甘。
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紧紧握住小王辰的手,目光中满是不舍与担忧,嘴唇颤抖着说:
“辰儿,听娘的话,以后要乖乖听赵大娘的话……”
王辰懵懂地点头,泪水夺眶而出,小手紧紧反握住母亲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母亲。
赵大娘站在一旁,眼眶早已湿润,她轻轻拍着王辰的背,安慰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也像是在安慰自己。
王辰母亲的气息越来越微弱,她的手缓缓滑落,最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小王辰扑在母亲身上,放声大哭,哭声在屋子里回荡,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王辰父母离世后,小小的他便扛起了这个家。
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他就背上破旧的竹篓,迈着稚嫩却坚定的步伐朝山林走去。
山路崎岖,杂草丛生,他的身影在蜿蜒的小径上显得格外单薄。
为了采到能卖上好价钱的草药,王辰总是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山林间,攀爬陡峭的山坡。
有一次,他为了摘取悬崖边的一株珍贵草药,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倒在地,手臂和膝盖擦破了皮,鲜血渗出,染红了他破旧的衣衫。
他咬着牙,强忍着疼痛,捡起那株草药,轻轻放进竹篓,仿佛那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回到村子,他一瘸一拐地走向医馆。
途中,几个调皮的孩子围了过来,对他指指点点,嘲笑他是没爹没娘的孩子。
王辰紧咬嘴唇,攥紧了拳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他倔强地不让眼泪掉下来。
他默默地从那些孩子身边走过,心中的委屈和痛苦却如潮水般翻涌。
每一次去山上采药,王辰都会在路过爹娘的坟墓时停下脚步。
他缓缓走到墓前,轻轻放下竹篓,双腿一软,跪坐在地上。
泪水再也不受控制,夺眶而出。
他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压抑的哭声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
“爹,娘,我好想你们……”他哽咽着,声音里满是无尽的思念和孤独。
回到家中,赵大娘看到他受伤的模样,心疼不已,眼眶泛红,连忙拉着他坐下,为他处理伤口。
“孩子,别这么拼命了,大娘会照顾你的。”
赵大娘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王辰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说道:“赵大娘,我可以赚钱养活自己的,您不用担心,我会很小心的。”
赵大娘看着他懂事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涩,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而今天正是王辰父母忌日赵大娘所说的大日子正是这个,从赵大娘手中接过包裹王辰满眼感动,还未来得及说谢谢赵大娘便已然回到了屋中。
通往山上的路,王辰走了无数次,每一步都印刻着他的思念与回忆。
路边的野花依旧绽放,可他却无心欣赏。
他的脚步急切而沉重,仿佛迫不及待地要与父母“重逢”。
终于,他来到了父母的墓前。
墓碑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略显斑驳,但父母的音容笑貌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王辰缓缓蹲下身子,动作轻柔地摆好贡品,双手微微颤抖着点燃香烛。
看着那摇曳的烛光,他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爹,娘,孩儿来看你们了。”
王辰的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他哽咽着,“这些年,多亏了赵大娘照顾我,可我还是好想你们。我每天都努力生活,去山上采药,想让自己变得更坚强,不让你们在天上为我操心......
王辰跪在父母墓前,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将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缓缓道来。
他倾诉着生活的艰辛,也诉说着内心的坚强与成长,那些未曾对旁人说过的委屈与思念,此刻都毫无保留地说给了父母听。
不知不觉,时间一眨眼便到了傍晚。
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橙红色的光芒肆意地挥洒在大地上。
王辰缓缓站起身,目光温柔地落在墓碑上,轻声说道:“爹娘,孩儿要回去了,你们放心,孩儿会照顾好自己的。”
他深深鞠了一躬,才转身离开。
走在下山的路上,夕阳的余晖将王辰的背影拉得长长的,像是要把他与这片埋葬着父母的土地紧紧相连。
暖橙色的光洒在他身上,却驱不散他心中那份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微风轻轻拂过,带着山林间特有的草木气息,仿佛是父母在温柔地抚摸他的发梢,为他送行。
他的脚步虽略显沉重,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怀揣着父母的期望与对未来的憧憬,一步一步坚定地朝着村子的方向走去,而那渐渐落下的夕阳,宛如一位忠实的守望者,目送着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