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白波既平,袁绍困局

……

“主公,大捷!大捷啊!”

“哦,可是子义那边有消息了?”

看着兴匆匆跑过来的典韦,崔钧不由含笑问道。

“正是,子义方才派人传来消息,夏县拿下了!”典韦当地点了点头道。

崔钧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子义果然不负我望,如此一来,这一带的白波军算是彻底肃清了。”

正在一旁和崔钧汇报此战收获的张辽和崔巨业闻言,亦都纷纷露出了喜色,向崔钧拱手祝贺道:“恭喜主公!”

“哈哈哈,同喜!同喜!走,我这就命人前去设宴,待子义回来之后,就为尔等庆功!”

崔钧闻言,顿时哈哈大笑,朝着众人招了招手。

这场胜利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为河东百姓除去了一大祸害,也为接下来的西河之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须知,白波军虽然只是地方贼寇,但其盘踞西河白波谷多年,依靠地利之便,屡屡出兵侵犯周边,周边郡县百姓可谓苦其久矣。

可是如今,随着夏县被拿下,河内白波军的主力被击溃收编,河东白波在胡才死后,如一盘散沙,盘踞在东部及北部诸县苟延残喘,不复当初威胁。

只剩下在太原及西河盘踞的那七八万白波军,为其首领郭太总领,虽仍对河东有所威胁,但相较于当初十余万人的声势,已是大不如前。

据不完全统计,此战共收编精壮两万余人,老弱妇孺四万余口,得粟米六十万石,金饼三千镒,盐铁无数。

若按照汉代成人最低每日5升的粮食量计算,这批缴获的粟米足够近十万人口维持至少四个月。

若再加上先前剿灭胡才,在巫咸山中的缴获,今后起码一年内,崔钧都暂时不需要为粮草发愁。

而且,只要接下来崔钧能够顺利消化吸收掉这些战果,其麾下大军至少能够扩编至两万。

到时坐镇西河之时,即便还无法完全做到主动出击,但自保想来应当还是绰绰有余!

待其顺利梳理完西河郡务之后,便可按照计划,逐步分化瓦解西河郡周边匈奴及羌胡势力,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挥军东向,便可彻底消灭剩余的白波军势力。

若能顺利吞并郭太麾下人口,积极吸纳周边郡县流民,再加上原本匈奴及周边羌胡人口。

即便到时西河郡不能恢复巅峰之时的十三万余户,近七十万人口,但三十万人左右,想来应当还是有可能的。

而若按照古代十比一的最低人口兵力比计算,实行精兵政策之下,自己麾下,应当足以勉力维持三万精锐步骑的常备军数量。

到时无论是东向争夺并州、河东,与关东群雄争锋,亦或是西行雍凉,盘据关陇,想来应当皆有一战之力。

张辽眼见崔钧心情大好,便趁机说道:

“主公,如今东部白波军已灭,只余太原及西河白波苟延残喘,河东之地威胁大减,且主公命人建造的偏厢车已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足够运送兵马钱粮,不知我等何日启程西行,前往西河赴任?”

崔钧见状,不由沉吟片刻,说道:“眼下隆冬将近,大军行进多有不便,且此番我等俘获的这些俘虏将是我军接下来立足西河的根本,万万不可有失。

且西河之地与河东不同,那里胡汉杂居,情势复杂,虽无多少士族豪强割据,但亦不可轻敌。

我打算这两月先派斥候前去探查当地形势,了解当地及白波谷周边西河白波的虚实之后,再做定夺。

待得来年开春,天气转暖之后,再带大军启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主公英明!”

众将闻言,皆纷纷拱手赞道。

崔钧微微一笑,却并未多言,只是吩咐道:

“传令下去,此番立功将士依律封赏,待子义回军之后,大飨士卒三日,其后自这俘虏当中精选万余青壮入军,在出发之前补足两万步骑之数。

此外,命斥候队即刻分路出发,务必在来年开春之前,将西河郡及周边的情况探查清楚,回报于我,除却轮值的将校之外,剩余诸营将士们轮番休整训练三月,待开春之后,出发前往西河。”

“喏!”

众人闻言当即齐声应诺,纷纷领命而去。

……

就在崔钧这边兴高采烈的准备庆功之时,袁绍这边却仿佛被黑云笼罩!

只见袁绍端坐在怀县的临时府邸中,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先前河阳津及孟津两战,河内联军损失惨重,其麾下精锐兵马几乎全军覆没,眼下城中可谓士气低落,粮草匮乏,王匡无奈之下,只得向袁绍请辞,重回泰山郡招募新兵。

而袁绍亦是只能依靠怀县中仅存的三四千老弱残兵勉力维持,生怕董卓继续派兵过来征讨。

然而,更让其愤怒的是,韩馥竟然敢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以其兵马不多为由,进一步削减了联军的粮草供应。

“韩文节,欺人太甚!”

袁绍猛地一拍桌案,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堂下,颜良、文丑等将领亦是满脸愤慨。

颜良当即上前一步,抱拳道:“主公,韩馥如此无礼,分明是不把主公放在眼里!末将愿率一支精兵,直捣高邑,逼其交出粮草!”

文丑也附和道:“正是!韩馥不过是个庸碌之辈,若非昔日主公家族提携,如何会有今日之位。

如今仗着手中有些兵马钱粮便不将主公放在眼里,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只怕还真以为我等好欺负!”

袁绍闻言,眼中隐隐闪过一丝冷意,但其却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下首的许攸,沉声问道:“子远,此事,你怎么看?”

许攸闻言抬起头来,略微思索了片刻后,缓缓说道:

“主公,颜良、文丑二位将军的提议虽好,但却不现实,眼下我等兵力不足,粮草匮乏,若贸然与韩馥开战,恐怕得不偿失。

况且,韩使君虽有些迂腐,但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冀州牧,主公若是公然率军攻打上官,恐对主公名声不利。

且接下来对董卓的作战,尚还不能离开他的支持,若此番我等与其彻底撕破脸,恐怕接下来的战局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袁绍眉头微皱,问道:“那依汝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许攸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主公当前需明白一点,眼下我们最大的敌人并非韩馥,而是董卓。

眼下,董卓虽已退守洛阳,但其在河东仍有重兵驻扎,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对我们发动进攻。

我们若与韩馥内斗,只会让董卓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属下以为,我们应当暂时隐忍,另寻他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