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双向奔赴!交战永平!
- 明末:开局百门红夷炮,枭雄崛起
- 开门问策
- 2166字
- 2024-11-02 23:01:32
就在多尔衮决定绕开李定国朝着喜峰口的方向朝北京攻去的时候。
此时的山海关,常心也开始聚集军队进行撤退了。
山海关留了十万人,皆由龙乾野所带领,各个关隘分别部署,以防多尔衮再度转战。
实际上,和骑兵打仗就是这样的,不断地更改阵地。
常心带着五万常家军精锐,开始从秦皇岛撤兵,朝喜峰口而去。
喜峰口距离山海关是120里路,常心的行伍大约需要十三四个小时的样子才能赶到。
但是多尔衮的行军速度可就快多了,骑兵大多双马配置,一个白天就能跑三百里路。
到凌晨十分,多尔衮就已经赶到了喜峰口。
多铎比他速度快很多,已经挺入关内,目前多尔衮连多铎的影子都找不着。
借着月光,多尔衮看清了喜峰口这道关口的样子,他想起了遥远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个时候,皇太极、崇祯都才刚上位不久,袁崇焕也还活着。
当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便是从这里绕开山海关,直取北京。
喜峰口主要有三大关口,分别是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
这三个关口规模并不大,隶属于喜峰口。
当时皇太极的对手是袁崇焕,袁崇焕当时也是在驻守着山海关,却不料皇太极直接从喜峰口下来,打到了北京。
把袁崇焕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也险些让大明提前灭了。
也好在满桂、孙祖寿等人勤王及时。
最主要的还是袁崇焕回来了,也让皇太极在河北打了不少城池,围了数日之后,最后只能是无功折返。
但期间,皇太极散播谣言,说袁崇焕与他们建奴有约,反间计,让崇祯疑心加重。
所以事后,勤王保驾的袁崇焕却被崇祯给处死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袁崇焕可是直接在山海关正面打退了努尔哈赤,甚至把努尔哈赤一炮轰残了。
袁崇焕一死,多年部署的关宁锦防线也慢慢失去维护,直到松锦之战,同任辽东总督的洪承畴惨败,锦州断裂。
关宁锦,也只剩下半个。
皇太极这般“伐明同砍大树”的策略确实奏效,此消彼长下,才有了后来的清军入关。
想到多铎已经入关,多尔衮并没有急于去支援,而是直接向着东面行军而去。
“大明目前总共是三支军队。”
“一支负责出关偷袭盛京。”
“一支在负责镇守山海关。”
“还有一支在留守京师。”
“我若去支援多铎,那山海关那支部队必然会围剿而来。敌军火器充沛,一旦形成围剿之势,大八旗必然死伤惨重,折戟中原。”
多尔衮分析着现在的局势,认为去支援并不可取。
“但,只要我堵住这喜峰口,再东进拦截山海关那支火器部队,大明境内便只剩一支大军。”
“以那十万人的实力,根本对付不了我军的六万铁骑,多铎突破潼关应当不难。”
“他们也皆是步兵,打了许久,未见骑兵,想来,行军速度远不及我八旗大军。”
多尔衮的脑子在转,思考了许久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策。
几乎与常心的想法不谋而合!
夜逐渐深,多尔衮的大军歇了又跑,跑了又歇,朝着山海关的方向急速拦截而去。
而常心的五万大军,则正朝着西面喜峰口打去。
爱是双向奔赴,仇恨也是。
正月十九的早晨,多尔衮与常心的军队撞了个满怀,相遇在永平府。
两人此时皆是惊疑不定。
“这多尔衮行军速度竟然如此之快,已然已经突破了喜峰口?”
常心在看到多尔衮的军队时,诧异万分。
他之所以去喜峰口,就是为了拦截多尔衮的骑兵大队。
但是万万没想到,多尔衮已经完成突破。
李定国没能拖住一点吗?
而多尔衮的心情则更是复杂了。
“此等对手,实在棘手,竟然看破了我要奇袭山海关,直冲我军而来。”
“这才不过一天的时间,便能做出反应,实在可怕。”
多尔衮有一种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对方监视的感觉,全身上下像是有蚂蚁在爬。
而且多尔衮并不知道常心究竟有多少兵力,只能大致推测对方是一支精锐火器部队,人数在一万以上。
不过在他心里,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交锋。
他无论赢不赢,只要拖住常心支援北京,为多铎争取足够多的时间,那就够了。
两军交锋,并没有第一时间展开斗争,而是隔着永平府的青龙河隔江相望。
常心的军队停在青龙河东面的卢龙县。
多尔衮的军队停在青龙河西面的迁安县。
“真是没想到,我和多尔衮居然会在这种地方相遇上了。”
常心展开卫星视野,直接将多尔衮的兵力一览无余。
“竟然只有三万骑兵吗?”
“那其他的军队呢?”
常心见到多尔衮竟然只带了三万骑兵,心中不免疑惑。
目前京师还没有传来传递来任何消息,这也让常心感到阵阵不安。
到了正午时分,多尔衮终于动手。
他派出了一支三百余人的骑兵,直接过桥,开始对常心的阵地进行探查。
“踏踏踏……”
清脆的马蹄声在岸边响起,引起了负责看守河堤的常家军极大警惕。
“敌军来袭,做好应战准备!”
看守河堤的常家军,总共是六个百户,也就是六百人左右,皆是鸟铳手。
而领头的百户,手上则拿的是栓动式步枪。
众人躲在树后,听着马蹄声渐近。
而渡河而来的建奴士兵,同样警惕无比,这三百人中,有手端鸟铳,四处环顾者。
也有已对弓箭上弦,双眼死盯丛林者。
眼神皆凶恶万分。
清军的骑兵,向来都是冷热兵器混用,这三百骑兵有这样的配置并不奇怪。
六位百夫长,呈南北夹击状。
双方皆屏息凝视,等待着一个良好的出手时机。
“砰——”
一发栓动式步枪的子弹从丛林里高速射出。
直接将三百人的领头者脑袋射开了花。
此举,瞬间点燃了这剑拔弩张的氛围。
建奴士兵迅速分队展开清缴,分兵朝南北两面杀去。
“咴咴——”
惨烈的马鸣声在河岸响起,也惊动了两边的军队。
“十四爷,这,是不是该动手了?”
吴三桂在多尔衮边上,焦虑道。
多尔衮却抬手。
“再等等,还未刺探到敌军具体数量,不能贸然动手。”
“如果渡河之后,发现敌军人数极多,火器精良哪该如何应对?”
多尔衮丝毫没有上头,静待着局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