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鼎

彰德府安阳县。

徐达看着地上成堆的各式骨头,非常的无奈。

说起来,彰德府本不是主攻方向,正常来说是不用他这个北伐主帅亲自过来的。

但知道殷商礼器的他,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以免出现意外。

驻守这里的蒙元残兵士气全无,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彰德府全境。

接着徐达就以军需为名,从民间征收各种药材。

其中就有龙骨。

此举没有引起任何怀疑,毕竟征集粮草、药材是每支军队都会做的事情。

大半个月过去,龙骨倒是收集了不少,可没有一块上面有疑似文字的痕迹。

不过还好,本身也没抱多大希望,所以倒也谈不上失望。

只是有些遗憾,不能早点看到殷商礼器问世。

作为北伐大军主帅,他不可能在这里停留太久。

确定找不到线索,他就准备返回开封。

哪知还没动身,亲卫徐彬大呼小叫的跑过来:

“大帅、大帅、大帅……”

徐达没好气的道:“叫魂儿呢。”

两人是沾亲带故的远房亲戚,所以他说话比较随意。

徐彬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然后高兴的道:

“大帅,埋尸体的时候,挖出宝贝了。”

徐达心中一动,追问道:“什么宝贝?”

徐彬说道:“鼎,一个铜鼎,老大了。”

不是甲骨?

徐达失望的道:“一个铜鼎有什么稀罕的,赏给你了。”

挖坑的时候挖出铜钱铜器,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如果条件合适,也会有人收藏一部分。

但大部分时候,那些铜器都是被融掉铸成钱币之类的东西。

徐达对这些玩意儿并不感兴趣,也没有收集的癖好。

当然,如果是一大批又另当别论了。

徐彬有些急了,说道:“不是一般的鼎,很大很大。”

说着他张开双臂道:“有这么宽,这么高,得有千把斤重。”

徐达大变,猛的站起身追问道:“多大?”

徐彬再次比划了一下,说道:“我亲眼见到了,就这么大,至少八九百斤。”

徐达脸色登时就变得严肃起来:“快,带我去看看。”

鼎这东西其实很普遍,庙里烧香的铜炉子严格来说也可以算是鼎。

原本他以为这次挖出来的,就是烧香或者煮饭用的小炉子一类的。

但八九百斤的鼎就不一样了。

尽管他对这玩意儿没有什么研究,可也知道鼎是有规格的。

这么大的鼎,绝对不是一般人有资格用的。

就这么说吧,礼崩乐坏之后小鼎只要不过分很多人都能用。

但大规格的鼎,除了皇家谁用谁死。

这也意味着,这尊鼎大概率是皇家礼器。

再联想到马皇后的信里说过,这里很可能埋藏着殷商礼器。

由不得他不多想。

如果真的挖到了商王祭天的鼎,那这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比什么所谓的甲骨,要贵重无数倍。

毕竟在华夏文化里,鼎的寓意实在太大了,往往和王权、天下绑定。

徐达不敢耽搁,出门骑马一路疾驰,很快就来到安阳县西北方向的一片荒野。

说是荒野,其实就是因战乱被抛荒的田地,野草有齐腰深。

从地上厚厚的腐殖层可以推测出,这里荒废有一些年头了。

五六百士兵,分散在这一片区域,挖坑掩埋元军的尸体。

远处还有更多的尸体,正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在这片区域的某处,一群士兵正围着一个黑灰色的大疙瘩品头论足。

从轮廓看应该是一尊方形大鼎。

徐达过来的时候,远远就见到一名身穿校尉军服的军官,正拿着朴刀翘上面泥垢。

那一瞬间他心跳都不自禁的停了一下,张嘴大喝道:

“住手,你在干什么?”

围着的士兵这才发现大帅到来,纷纷行礼。

徐达直接从马上跳下,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黑疙瘩面前。

那校尉名为咸大柱,见他过来也连忙下拜:

“参见大帅,您怎么来了。”

徐达没好气的道:“我来救你的命。”

说着就走到大疙瘩面前仔细打量,发现并没有破损。

只是有一块泥垢被翘掉了,露出青灰色的金属色泽。

他这才放下心来。

咸大柱也意识到不对,连忙问道:“大帅,这是宝贝?”

徐达冷哼一声,说道:“能让你掉脑袋的东西,还好没有损坏,否则我也保不住你。”

咸大柱冷汗顿时就下来了,拿刀的手都忍不住开始颤抖。

“您别吓我……这是什么东西?”

徐达也不敢确定,到底是不是商朝留下来的鼎,所以没有直说,只是道:

“不该问的别问那么多,对你没好处。”

“这里还挖出什么东西来了吗?”

咸大柱连忙说道:“没有没有,就这一个黑疙瘩。”

徐达点点头,看了看周围,说道:

“都停下吧,换个地方掩埋,最好离这里远一点,拉到城南去埋。”

“啊?”咸大柱很是震惊,但也不敢违反军令,只能说道:

“是。”

然后就将麾下士兵召集过来,准备带着他们去城南。

这时徐达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将他喊住道:

“回来,换一批人接手这个事情,你带着人看着这里。”

虽然很不解,但不用掩埋尸体,咸大柱还是非常高兴的,连忙道:

“是,大帅。”

徐达严厉的道:“记住了,将这方圆数里都给我看好了,损坏了一草一木你全家性命不保。”

咸大柱心一颤,结结巴巴的问道:“大……大帅,您至少先告诉我,这里有什么吧,我心里才好有底。”

徐达呵斥道:“我说过了,不要问那么多。”

“不过也不让你白看,只要将这里看好了,说不定能给你捞个爵位回来。”

咸大柱眼珠子都冒光了:“真的……不不不,我……是,谨遵大帅之命。”

“若是这里丢了一草一木,您拿我的脑袋当夜壶。”

爵位啊,搁在以前哪是他一个小小的校尉能想的。

别说只是看守这一片荒地,就算这是刀山火海,也得毫不犹豫的跳下去。

徐达失笑道:“我可看不上你这四处漏水的尿壶。”

之后他命人将铜鼎运走,并小心的清理了上面的泥垢。

怕伤着大鼎,他也只是简单的清理了一下,缝隙里的没有动。

之后经过测量,得到了大鼎的准确数据。

高约四尺,口长约三尺三寸,口宽约二尺三寸,重约一千四百斤。

(以上均为明代计量单位。)

虽然上面没有任何铭文,但只看这个数据徐达就知道,定然是王鼎。

他不敢怠慢,立即写了一份奏疏,将鼎的来历详细的写了下来。

然后命人将鼎连奏疏,一起送往应天。

目送大鼎远去,他才松了口气,然后问道:

“开封可有军情传来?”

徐彬上前回道:“大帅,常帅送来书信,水道已经疏浚完毕,大军可直达大都。”

徐达扬鞭直指东北方向,道:“好,传我军令,全军北上,直捣元大都。”

-----------------

应天。

朱元璋看着被押过来的石坚,喝道道:

“你还有何话说?”

石坚噗通跪下不停叩头:“卑职失职以至于让二皇子受伤,自知罪不可赦。”

“不敢奢求活命,只望陛下看在卑职的些许微末之功上,放过卑职的家人。”

朱元璋的目光反倒是没有之前那般严厉了,说道:

“咱知道你没有这个胆子,背后必定有人指使,那个人是谁?”

石坚再次叩头:“真是卑职一时糊涂,没有任何人指使,请陛下赐卑职死罪。”

朱元璋还没说什么,一旁的朱樉跳出来骂道:

“你倒是忠心,可你忘了谁才是你的主人,你的忠给错人了吧。”

这可谓是诛心之言,石坚脸色瞬间煞白。

朱元璋稍稍降下去的杀意,再次盈沸:

“说,那个人是谁。”

石坚身躯一抖,犹豫了一下,再次叩头:

“请陛下赐卑职死,请陛下赐卑职死……”

朱元璋寒声道:“冥顽不灵。”

说着竟不再审问,而是返回御座开始批阅奏疏。

大家都搞不懂他是什么心思,也不敢乱插话,一时间大殿变得非常安静。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见他依然没有说话的意思,朱樉先憋不住了。

悄悄的走到他身边,说道:“爹,我胳膊疼,去御医那里包扎一下,顺便再去看看我娘。”

朱元璋头都没抬,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

朱樉这才小心的离开。

大殿再次恢复了平静,就这样又过了大半个时辰,赵二虎走进来道:

“陛下,李相在外求见。”

听到李善长求见,石坚的身躯再次一抖,他终于知道皇帝在等什么了。

心中也更加的惶恐不安。

朱元璋依然头都没抬,也没有给任何回复。

赵二虎也只能继续等候,但他心里很清楚,朱元璋对李善长已经是怒极了。

否则,换成往日,哪怕再忙也不会这样冷着对方。

又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朱元璋批完手上最后一份奏疏,才开口道:

“宣。”

赵二虎的腰弯的更低,默默地后退到角落。

放在往常,朱元璋肯定是说,让他进来之类的话。

这种语气比较随意,赵二虎自己就能出去把人请进来。

但‘宣’字一出口就不一样了,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切都要走礼法流程。

必须得是正儿八经的太监,捏着腔调拉长音唱名。

赵二虎一个侍卫统领,是没资格在这里大声喊的。

在他退下后,大太监孙福上前一步,高声唱道:

“宣李善长觐见。”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传出很远。

大殿内的一众内侍,都将自己的头垂下,大气都不敢喘。

没一会儿李善长迈着四方步进入大殿:

“臣李善长参见上位。”

朱元璋开门见山的问道:“李相入宫所为何事?”

称呼也从‘百室’变成了李相。

李善长惶恐的道:“臣特来请罪。”

朱元璋故作惊讶的道:“哦,李相何罪之有?”

李善长羞愧的道:“罪臣意外得知陛下为一妖童所惑,心下着急。”

“竟鬼使神差的想到了,蛊惑马八爷闯大牢的计策。”

“为了让马八爷顺利进入大牢,罪臣还强令石校尉不得阻拦。”

“不知怎地,马八爷竟然误伤了二皇子。”

“此乃罪臣之过也,不敢推卸,请上位治臣之罪以儆效尤。”

朱元璋道:“你认罪倒是干脆,那你觉得咱该如何处置此事?”

李善长说道:“臣乃戴罪之身,岂敢妄言,一切皆听上位圣裁。”

朱元璋冷笑道:“让咱圣裁?”

“好啊,来人,将石坚和今日在大牢值守之人,全部拖出去斩首。”

李善长大惊:“上位不可啊,此皆臣之过也,石校尉等人是受臣强迫才如此。”

“要治罪,也当治臣之罪。”

朱元璋忽然起身,走到李善长面前将他搀起,和蔼的说道:

“你是咱的肱股之臣,岂能因为这点小事就降罪于你。”

“都是这些人不能规劝于你,才让你犯下大错。”

“要罚也应该罚他们,如此也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不能什么命令都听。”

李善长脸色微变,再没有了方才的从容。

本来他是想认罪,并将所有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这样就算石坚他们被处死,自己也能落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美名。

以后才会有更多人为他卖命。

可是现在朱元璋一席话,却反而将他架了起来。

你李善长我不杀,可谁听你的我就杀谁。

以后他还怎么号令其他人?

就在他大脑急速转动,寻找应对之法的时候。

朱元璋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再次下令道:

“还愣着做什么,将石坚等人斩立决。”

“是。”赵二虎从角落里站出来。

一挥手,一群禁卫冲出来将石坚等人拖了下去。

朱元璋看都没看这些人一眼,似乎被杀的就是一群微不足道的苍蝇。

脸上挂着笑容,说道:“百室啊,咱们也有好久没有叙旧了。”

“我正好备了点酒菜,咱们畅饮一番。”

李善长挤出一丝笑容,道:“臣……”

就在这时,又有内侍来报,中书左丞杨宪求见。

朱元璋大笑道:“肯定是来弹劾你的。”

然后对内侍说道:“就说咱说的,若是弹劾李相的,就回去吧。”

说完,拉着李善长就往偏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