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邻珠海、中山,西连阳江,北与佛山、云浮接壤,毗邻港澳,濒临南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江门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中国舞蹈之城的美誉,还有中国曲艺之乡(台山、开平、新会)、中国葵艺之乡(新会)、中国陈皮之乡(新会)、中国排球之乡(台山)、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台山)、中国碉楼之乡(开平)、中国建筑之乡(开平)、世界名厨之乡(开平)、中国温泉之乡(恩平)、中国凉茶之乡(鹤山)等众多城市文化名片。

江门市是朝气蓬勃、条件优越的新兴城市。江门市于1983年6月正式建立,现辖三区四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以及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鹤山市4个县级市,是广东省代管县级市最多的地级市。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83.51万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全市土地总面积9 505平方千米,约占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2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脉海拔达800米以上者9座,主要山脉有天露山、皂幕山、古兜山与圭峰山。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和粤西沿海诸河两大水系,集水面积超100平方千米。河流共26条,主要河流有西江(江门段)、潭江。大陆海岸线长420千米,大小海岛561个,台山上川岛为全省第二大岛。城市区位独特,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门户、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江门市宜居、宜业、宜游,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江门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胜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新会罗山咀遗址出土广东最早史前人类瓮棺葬。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达68处,其中台山腰古新村遗址是我国发掘面积最大的史前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7—2008年度田野考古一等奖。青铜器时代遗址中的新会象边山遗址系我国首次在沙丘遗址中发现桃形石刀与石范。地处岭南的江门地区是先秦时期古百越族聚居地之一,东汉时期始有行政建制,建安年间设思平县(唐代改恩平县),三国吴时期设平夷县(西晋改新夷县)。南朝迄元代,江门地区大部归属新会郡(冈州、新会县)管辖,明成化十四年(1478)复置恩平县,弘治十一年(1498)析置新宁县,清顺治六年(1649)析置开平县,雍正十年(1732)析置鹤山县,至此形成新会、恩平、新宁(台山)、开平、鹤山五邑。江门五邑文化同根同源,新会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海上丝路,岭海重镇。江门地区海岸线绵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良港湾,海洋文化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与重要节点城市。上下川岛、乌猪山等成为中外过往船只航海识别地标。唐代,有外国人聚居“谭波罗山”(今开平长沙波罗),佛教东传中唐代梵僧修建新会万岁寺,高僧义净经冈州出国取经求法。国内南北货物经此转运,唐宋新会官冲窑远销海内外。宋代溽洲(今台山广海)成为重要港口,“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最早发现于台山海域。明清时期,台山广海、望峒与新会奇潭是我国指定东南亚国家入贡路线上的湾泊之所。上川岛、崖门等地成为外国商人早期对华贸易地点之一,大洲湾遗迹是中葡早期外销瓷贸易历史见证,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长眠于上川岛。

崖门海战,风起云涌。新会崖门宋代设巡检寨,宋元鼎革最后一战发生于此,史称“宋元崖门海战”。宋帝驻跸崖山,陆秀夫、张世杰率领二十余万官民在此修建行宫、水寨,意图背水一战。新会知县曾逢龙与义士伍隆起、陈元辅、陈英辅等大批民众支援南宋军队。然大军压境,回天乏术,陆秀夫背负宋帝投海殉国,南宋最终兵败亡国,元统一全国。宋元崖门海战惊天地、泣鬼神,明代广东仕宦在崖山建慈元庙祭拜杨太后,建大忠祠祭拜“南宋三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并建义士祠祭拜伍隆起等将士。明清以降,文人墨客凭吊题咏之作不胜枚举,“崖山忠节”流芳千古,形成崖山历史记忆与崖山文学景观。

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南北朝时期,北燕国后裔冯业从北方浮海至新会居住,自此形成岭南冯氏豪族。江门本土历史人物自宋代始,马持国、马晞骥、马宜祖三世太守,黄道娘慈悲为怀,陈仲真剿贼平乱,伍隆起英勇抗元。元代诗人罗蒙正革新一代诗风,黎贞淡泊风范长存。明代文教昌盛,理学硕儒陈献章倡道岭南,“江门学派”独领风骚,江门成为全国儒学文化中心之一;伍骥好儒博学,邓林才华横溢,区越文采斐然,黄淳史才三长,为治学典范;鲁能勤慎为民,李翔两袖清风,陈吾德千秋正气,何熊祥士民爱戴,乃为官榜样。清代文韬武略雄才兼备,高俨、罗天池书画专长,易宏、胡方、陈遇夫学识渊博,黎大刚、李大成、麦廷章勇武过人,冯了性、卢观恒商海纵横。由宋及清,江门地区代不乏贤,是名副其实的海滨邹鲁。

物华天宝,地产丰盛。新会蒲葵始于魏晋,盛于明清,远销省内外,在汉口、重庆等重要城市建有蒲葵商业会馆;陈献章于圭峰山取茅草研制“茅龙笔”,在岭南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新会葵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享有盛誉,芳香怡人,为岭南道地药材。鹤山茶叶甘爽醇和,是清代全省出口商品茶大宗。清代五邑烟草种植广泛,新会“如思烟”著于《烟经》,鹤山红烟久负盛名。恩平茶坑石材质独特,雕刻技艺高超。江门地区土地富饶,产有所长,造就一批名优特产。

移民海外,侨乡辉煌。秦汉时期江门地区成为中原移民的中转站或目的地之一。唐宋以来江门地区已有移民出国谋生,宋元鼎革之战致使部分民众移民东南亚,明代因外国人掳掠使一批本地人被迫出洋。清代中期之后移民活跃,成千上万五邑乡亲漂洋过海,至19世纪60年代江门五邑正式形成侨乡。世界各地文化传入江门地区,大量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碉楼应运而生,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此碰撞、互鉴与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五邑侨乡文化。

本书是第一本系统论述江门古代史的专著,力图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对江门地区各个历史阶段的管治秩序、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与乡贤名人等进行展示,回溯江门地区从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丰富历史图景,赓续千年历史文脉。本书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滨海城市江门的古代历史,激发广大读者了解江门人文侨都的热情,在新时代下将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宝贵文旅资源,坚定文化自信,造福当代社会。

钱源初

202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