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手
- 易医生,开局就指点老师
- 学着点
- 2652字
- 2025-03-11 08:31:16
碍于实习生身份与多年的隐忍,秦茂良不改配方,易凌霄也不会说什么。一个中规中矩的方子,虽然不很高明,又能说什么呢。若是还要减少剂量,那就连良医都算不上了。
这个病情看似复杂,其实也不简单,能看出危及身体的病菌是单一谱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非高手不行。
再拖下去,不是每一个病例都能有这么明显的,以此为契机,帮老师一把,循序渐进,以后再提点几次,也许秦老师真的能更进一步。
想到这里,他决定出手了。
多年来第一次主动开口,而一开口就是指出老师的缪误,难免有点紧张。易凌霄深吸了口气,忐忑说道:”先.先前的剂量就可以,要是再加大一个剂量,效果会更好。“
还加大?闷葫芦今天怎么啦?
秦茂良喝了口水,玩味地看了看易凌霄。
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必备三要素:基础知识(书本知识和动手能力)、病情判断(临床实践)、大型手术。
后面两条且不说,刚刚及格的成绩,路都没走稳就想跑。
二班的张昭对秦茂良关照易凌霄一直不满,却想不通其中的关窍。他是这群实习生中成绩最好的,常常以此为傲,怎么着秦老师应该高看自己一眼才对。
看到秦茂良脸色不豫,这是不满易凌霄乱发议论。
他鄙夷看了易凌霄一眼,讥笑道:”哟,倒是难得开尊口,秦老师的诊断还能有错。从听诊结果上看,增大药量自然没有太大的问题。考虑患者年过六十,肝肾功能自然衰退,用药量就不能冒险。”
秦茂良暗暗摇了摇头,自己的诊断可不是以此为据的。
迈出了第一步,易凌霄镇定了不少,他没理张昭的讥讽,就事论事说道:“患者年龄的确偏大,病却是季节性感染,并非身体机能出了差错。保守疗法,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负担。”
秦茂良不置可否恩了一声,放下茶杯,清清嗓子说道:”能理解季节性感染和身体机能无关,说明还是上了点心。“
张昭嚣张了脸色顿时泱了下来,难道易凌霄诊断对了?
“你们可知病毒都是什么菌种?“
“张昭你先说。”
秦茂良直接点将。
易凌霄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有什么稀奇,到了诊断方面,到底还是看重自己。张昭眼睛一亮,说道:“从化验的结果看,患者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杂有衣原体、支原体残留。军团病菌、结核分枝杆菌有疑似症状,却没有明显的检测结论。“
秦茂良笑了一笑:”记性倒是不错,复杂菌种又该怎么处理?“
张昭傻眼了,这么复杂的事情,怎么答得出来。
看到张昭吭哧吭哧答不上来,秦茂良有点失望,转脸看向易凌霄。问题是你提出来的,难堪可是自找的。
不要说张昭只是个实习生,大部分医生用药,分析不清菌种与免疫系统和药物的关系,用起药来没有侧重,不知什么时候该下重手,什么时候该斟酌用量。
最后的结果就是,药量一点点加大,病灶的抵抗力一点点增强,最后还得加倍使用剂量,搞得患者以后遇到同样的感染无药可用。
高手用药,如同军事大家用兵,讲究毕其功于一役。
易凌霄笃定说道:“肺炎患者就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与其他菌类并无关系,加大剂量,一次就能治好。”
怪不得,怪不得,基础知识没学好,又没有临床经验,一般实习生就是这种反应。
秦茂良驳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他几种菌类先且不说,如果衣原体和支原体并存,说明菌种不单一,这个浅显的常识都不懂吗?”
”多菌种情况下,用药就得慎重。患者体质较好,增大用药量,看似正确,临床实际工作却纷繁复杂,考虑的问题就不能拘泥一个方面。定向杀菌药是有剂量要求的。处理标靶菌类时,剂量过多,其他非定向菌种的抵抗力随之而增,引出菌种变异更难处理。”
秦茂良比院里其他医生,高就高在这里。
只是世上任何一门学问,除了刻苦钻研,要到达一定高度,还得有天赋。秦茂良碍于天赋,停留在良医阶段。没有高人指点,很难进入高手行列。
张昭幸灾乐祸看着易凌霄,还以为他诊断对了,原来也是乱猜的。复杂菌种,我都说不上来,一末流成绩的又懂什么。
如果病毒学这么简单,世上便无必死之病。
人类与生俱来带有免疫系统,能消灭大多病菌。只有免疫系统应付不了的时候,才需要借助药物。
免疫系统、药物与病菌形成一个小环境,争斗始终贯穿人类一生。
三者纠合在一起,至少能引出六种组合。
免疫系统是固定的,作用相当于广谱杀菌药。药物却随着病毒变化而变化。病毒层出不穷,药物研发不止,病毒才是三者之间最大的变数。
它们又不是揖手而安,便如人类一般,互相吞噬、互相提携,相生相克,无穷无尽。之间的组合,可想而知。
病毒学的复杂由此而来。
易凌霄在学校做病毒论文时,从浩如烟海的医学著作中翻遍了各类细菌书籍,通过菌种培育课时的操作,发现了不同菌种组合与药物和免疫系统的不同反应。这细小的变化,不是他的大脑构造奇异,加上冥想功能加持,是想不透这种关系的。
易凌霄淡淡反驳道;”病毒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依此病例分析,如果是军团病菌与衣原体、支原体组合。那么衣原体会得到加持,毒性会放大。如果是结核分枝杆与衣原体和支原体组合,支原体毒性会放大。“
”正因为链球菌、葡萄球菌与衣原体、支原体是相互侵轧的关系,得不到加持,衣、支两种病毒才被免疫系统吞噬,残留就是明证。而衣原体与支原体能被免于系统杀死,也间接证明了没有军团病菌和结核杆菌。“
”以此诊断,有没有区别、加不加剂量、担不担心菌种变异就不重要了。“
易凌霄还以为自己说的话,秦茂良应该能懂,可俩人对菌种的理解,一个在腠理,一个在骨髓。
不说秦茂良,甚至更高层次的医生,也不一定听得懂。
张昭嘛,他还没入门。
可惜,他苦心孤诣研发的成果,便于明珠投暗,瘙不到痒处,起不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看到侃侃而谈的易凌霄,以往的镜象反过来了,好像多年行医的高手在指导一个后生。
秦茂良有种从众星捧月的仙境跌落凡尘的感觉,这是完全否定了他的诊断。
这不胡说八道吗?哪本书上讲过菌种之间有这么复杂的关系,能搞懂这么复杂的变化,怎么成绩刚刚及格。
他沉着脸说道:”书本知识学不好可以补学,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乱发议论。治病救人,不是学校做作业,错了还可以重来。“
听到秦茂良说起成绩,易凌霄脸上一红,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只是不便解释。
没有亲眼看到实验结果,想不通菌种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句两句根本说不清楚。
用自己的论文来做判断依据,可惜论文没有发表,没经权威部门的认可。
已经开了口,又不能中途撒手。
他不懂职场套路,想到的只要结果出来,从结果反推,就容易理解了,便说道:“试试就知道结果了。”
“试试“,一个实习生说出这样老油条的话,难免让人误解。秦茂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作为医生,要有医德,不能把患者当成了实验品。”
“等下去配药房,与护士交待一下更改的剂量。”
易凌霄真心希望秦茂良能更进一步,管不了权威不权威,逼急了正想拿出论文时,铃声骤然响起,院办的电话打到了急诊室。